價值取舍|在合適的人與合適的產品間搭起橋梁
周末去了美術館,參觀“心靈的風景”泰特博物館的部分風景展。我是一個不懂美術的人,自然更關注藝術的文化背景與情感體驗。從18世紀的鄉村到二十世紀的戰爭,從安靜的生活到對環境的抗爭,我在這里找到了自己的內心境地。為數不多的畫展本還想去吐槽與抱怨,但有那么一兩幅與你產生共鳴,直擊內心,那也便滿足了。
因為在此其中,我尋到了自身的價值認同。這種感覺,就像是在名作中尋到了一個老友,他在肯定你的信仰和堅持,這種力量如同是穿越時空的對話,默默行使著文化的魔力。一幅佳作可以從多個角度來看,也同樣,自己并不喜歡的并不能否認其價值,只是他的價值并未作用于我身之上。
一幅畫是如此,而一個產品,一個產品的營銷更是這般。將你的價值傳達給目標受眾,而不是只告訴別人買買買。產品定位的理論,早已被廣告人所耳熟能詳,而產品營銷的定位,作為一種理論的實際執行,卻尚未得以充分開發。無頭的蒼蠅只會亂撞,可憐巴巴的等待瞎貓與死耗子的好運,然后在運氣的大浪中被沖刷。
青島有一種特產叫做脂渣,這種東西幾乎不需要廣告宣傳,只要你曾吃過類似的東西,在街上隨便看到樣子聞到味道,就會有一種購買欲涌上心頭。當然,你的朋友還會在旁邊提醒你,少吃點,不健康。但不會說,別吃,有危害。在這種價值取舍中的縱橫,正是很多產品營銷宣傳中的價值取舍的雷區。
某寶直播時很多主播會一直說著自家的產品是如何如何好,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好,大家盡管買就是了,而結果常常是寥寥無幾的看客依舊自顧自的沒心聽你的吆喝,靜靜地看著產品說明。而另一些相對火爆的主播,則有了自己對產品的價值判斷,這個顏色不好,建議另一個顏色;這款和那一款有些區別,你高就買這個吧,你太瘦了不適合這個······諸多的判斷與分析,讓主播真正成了一個鮮活的人,他的判斷取舍,看起來會讓他減少了一部分銷量,但事實上,從來沒有可以完美的事物,幫助大眾進行適度的取舍,也就相當于給大眾恰當的價值選擇,當合適的人在合適的產品面前時,購買率自然比對牛彈琴還胡說要好很多。
而在另一方面,那些說起來完美的話語,聽起來就是一種欺詐,這樣的價值觀本身就有問題了,又哪來的信任與消費。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