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生態化反】的思辨
生態化反,蒙眼狂奔。這兩句話曾經是樂視最出名的黑話。只要能答出上下聯,就說明是組織內的人。隨著樂視的問題爆發,這兩句口號,變成了被行業同仁恥笑的兩句金句。可是,倒下的城墻,是否有研究的意義呢?
有。
今天我們想簡單聊聊關于生態化反背后的品牌借鑒意義。
生態化反的意思
生態化反的本意,是希望一個公司內不同的生態型組織,能夠成為相互協同的關系。放棄原來的墻思維,形成化學反應關系。例如:影視和網站融合,手機和電視聯動。最終,指向為用戶服務為目的。
生態化反的意義
我們認為,就字面意義和戰略愿景來看。這句話,首先是沒有問題的。
因為,同樣的初衷,已被一些同樣想法的企業執行到位了。比如,小米的生態產品是可以相互聯網的、用戶是共享的。騰訊的IP生態化,讓小說游戲電影,也走在了一起。因此,無論是從過程還是結果看,這個戰略是非常正確且超前的。
可惜的是,生態化反無法從樂視這個組織里成功。這包含了太多問題。但,萬幸的是,生態化反,這個詞兒,可以為我們的品牌建設,帶來很多不同的思考切入點。
反思1:打破品牌部的邊界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甲方朋友都很困惑,說品牌部在公司的地位,老板口中的作用,越來越不值錢了。所有的品牌部和公關部,都是有危機感的。
這個現象背后的本質問題,需要我們深入思考。這種危機感來得很及時。因為,我們做品牌的思路,幾十年沒變過了。但是,每一個時代,品牌的做法靠當代人摸索,自然不能依賴老革命思路來解決新問題。更不能縮在部門里,“自閉于核桃之內稱無界之疆王”。
生態化反的思路,對于品牌部的新定位,新方向,有破界的指導意義。以前,傳統的品牌部與其他部門是井水不犯河水的支持關系。現在的品牌部,需要自己走到別人的團隊里去,成為大家的發動機。舉個例子,某些互聯網內容平臺的品牌部,都在與業務深入綁定,與業務共同策劃一些營銷IP。這樣的好處在于,一方面品牌部有落地的抓手,另一方面業務部門覺得品牌部真的起了作用。
反思2:自強才能生態化反
既然提到了深入業務,我們不得不說一個詞,生態化緣。我們都知道,只要談合作,就要談對等回報。組織內的生態化學反應,也是有條件的,強強之間叫做化學反應,強弱之間叫做上門化緣。
這給品牌部一些新的思考:那就是,部門的羸弱,是沒有辦法深入業務的。因為業務不需要你的幫忙。業務當道,因為你太弱,所以你不配。你看看任天堂的法務部,走到哪里都是大殺四方。這才是業務部門心中的王牌同事。
那咱品牌部干點什么呢?最起碼有兩條出路:
第一,利用好內容的力量
在整個公司里,能有心思去了解別人干嘛的部門,只有品牌部了。無論是品牌管理還是公關,才有深入業務了解需求的強剛需。
了解之后,就要消化,向外輸出。你看,不管是行行行廣告為紅星美凱龍策劃的脫口秀《愛的KPI》,還是行行行廣告為貝殼策劃的MV《你是真不錯》。這些內容都是扎根業務,帶著對業務的理解去進行的內容輸出。這樣的內容,讓消費者愿意為之“買單”。
其實你看過滴滴做過的《吐槽大會》、支付寶天天搞段子、也看過美團品牌搞了個袋鼠耳朵所有人都用。做內容不難,你找到好的伙伴,學會講故事,學會搞事情,學會開腦洞,學會善假于物。這些都能幫到品牌部,使其變成更兇殘的主戰部隊。
第二,利用好品牌的資產
無論是抖音奇妙夜、還是天貓雙11、老鄉雞200元辦發布會、小米的雷軍跑出“生生不息”、麥當勞出了貓窩。品牌給我們營銷工作者一個天然的社交貨幣。
在公司,我們的出路不只是TVC。你看那些知名綜藝的BD,他們一毛錢賺不回來,但是每年用海報換回來的東西車載斗量。我聽過一個特流氓的段子:我老板說,最好的品牌人,是花了錢,還能賺回來的人。雖然這個段子不好笑,但從思路上,讓我們深受啟發。
如果這句話是對的,這意味著,我們有了新思路。只要我們利用可以溝通的所有資源,就能聯合品牌、跟媒體溝通、與平臺合作。只要是我們能調動的資源,我們都可以拿出去置換資源。時間長了,品牌部手攥資源,業務部門會更愿意上門合作。
不管多大公司,都有溝通的盲區。為什么以前的品牌好做,代理公司多,信息充足。現在為什么品牌部招代理也難,因為都是過路生意,沒有深度理解,也缺少反向輸入。
當然輸入的資源要可靠,行行行廣告和客戶溝通的時候,往往都在幫客戶搜集和輸入更多資源。因為我們知道,客戶不管多大,多強,都有自己夠不到的地方。這個輸入的前提,是要帶著談好的資源,和客戶要一個yes。“希望代理公司注意落地性,不要動不動就和哈利波特就出聯名款,這個真的隨便談不了。”
生態化反這個詞已經成為過去。但它給我們帶來的指導意義是非凡的。有了這句話,品牌部要自強不息,要學會用內容和資產,給自己打造合作的優勢和壁壘。這樣以整合為目標的生態化反,才能形成以“品牌”為主的打法,讓品牌部成為盤活模式的必要一環。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