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條探索和反思,?關于品牌,設計、文案、體驗與創業
3.
大數據沒那么有用,如果大數據真的這么有用,那也有數據最多的公司,也沒有在商業上展現出舍我其誰的姿態。因為數據本身是被誘導之后產生的行為結局,不是原生行為結果。越是數據多的地方,越是有很多誘導,誘導本身就會把答案模糊掉了。人本身也是很復雜的動物,變化很多。所以只有最初的那個起始點,才能決定這個事。不能想象,一個二三百號人的公司里最聰明的幾個人,每天針對ROI要開1-2次會,對幾個賣點詞的數據,反復分析測試,這樣是不可能在品牌這場馬拉松里獲勝的。
——PIDAN 創始人 馬文飛。
4.
品牌趨向創造情感價值,生意趨向創造理性價值。
——GENTLEMONSTER 中國首席執官 王曉東。
5.
耐克有3-4年的時間,創始人是通過每天跑步來解決焦慮的,因為上市之前一直沒錢。
6.
好的品牌內容是什么,是你看到結尾,才想起,這竟然是這個品牌的內容啊!好感度又上升了一些,它不刻意,卻實現了刻意為之達不到的效果;是你看了之后心里想“這竟然是免費的?”。
7.
MUJI,21年在中國做了相當多的業態融合和店型更新。上海太陽宮這家店遠處看到的時候,就想走進逛逛。進去后看它的陳列設計,能看好一陣子。
8.
周大福上海千樹店的空間升級了,能吸引一些新用戶進來了,但產品和服務的老樣子,馬上又勸退了這批新用戶。我們的很多老字號品牌也是一樣,知道用戶變了,也著急,但內部不調整思維和工作方式,單想依靠外部力量是不可能重獲新生的。老字號們推薦學習日本品牌虎屋。
9.
判斷一家店是不是成了“生活方式”,可以看看店門口有多少人愿意愜意的坐在那兒,或是閑逛與逗留。不只是店,換做淘寶也是一樣,以前淘寶也是目的性消費,現在很多人晚上睡前刷淘寶,逛著玩,然后下單,但你打開京東就不大可能這樣。
10.
不論一個品牌多自信,都需要隔一段時間做一下產品盲測,基本上我遇到的客戶,99%都認為自己產品好,就差品牌塑造。但用戶是客觀的,有很多話,誰也不能代替用戶說。不要盲目相信自己。
11.
全家是個小課堂,也是微型市場經濟。涵蓋了消費者心理學、促銷手段、陳列設計、新品上市、體驗設計、包裝設計、文案、產品組合。如果留心,基本上每次去都會有新發現,值得所有消費行業從業者學習研究,尤其多和店長聊,他會告訴你為什么飲料柜要放在最后面。
12.
所有看著覺得哪兒哪兒都“舒服”的品牌、包裝、空間,都在背后付出了遠超你想象的功夫與成本。喜茶有部分概念店裝修成本是200~400萬,素然旗下的安高若上升新所旗艦店,130㎡200萬裝修費。護膚新品牌東邊野獸,幾乎每款包裝都需要開模。
13.
沒有夜生活的人,做夜生活的品牌,只有1家家的體驗過去,甚至坐在路邊喝兩口,才能有一丟丟的體驗感。
14.
有的創業者是企業家,而非品牌人。區分在于他們花多少時間在用戶身上。
15.
鐘薛高有兩件事我印象比較深。早期因為產品難以和消費者直接溝通,采用快閃店的方式進行品牌破冰,半年做了30多場快閃店。鐘薛高曾有一個在上海的快閃店,第二天馬上就開放做活動了,晚上搭建完,發現門頭壓住了盲道線,最后決定拆除,調整活動時間、和多方協調,重做門頭后再開放活動。當你無法判斷一件事是否要做的時候,回到最初的品牌愿景和價值主張思考。
16.
有企圖的通常落入俗套,有立意的才會順其自然。
——三頓半 創始人 吳駿。
17.
品牌是個很主觀的東西,這個主觀是導致品牌方和創作類服務方沖突的來源。
18.
如今的品牌建設,獨特性的重要性大于完整和體系性。
19.
品牌獨特表達方式的護城河很深,設計思維可以幫品牌找到獨特的表達方式,而策略思維不能,不要把這兩種思維混為一談。
20.
每個品牌都應該讓自己“至少”代表一種獨特價值。美學、品類、效率、文化、體驗,都可以,它可能是好幾個價值的組合,但一定需要找到他們。
21.
辦公室里找不到的答案,要么已經在書里,要么在用戶現場。
22.
其實沒有一個成功的品牌是通過看品牌營銷拆解做出來的。
23.
1個sku很多的品牌,減去一些長尾sku,營業額可能會提高。
24.
創始人或者合伙人如果認為品牌很重要,也熱愛自己的品牌,但自己并非行家,在請了第三方機構或有市場部的情況下,也最好不要放手不管,這并不會真正意義上讓品牌更好,只會讓你變的更不懂品牌,這會導致,你看到其它品牌、店面體驗的時候,你也看不懂人家為什么要這樣,你會想等別人來告訴你。但實際上,你自己也是一個用戶,你也買東西,你知道為什么它好,為什么你想買它,你是有感覺的,不要讓這種感覺輪到自己品牌的時候就丟掉了。即使創始人或合伙人不參與執行,但整個品牌建設過程的體感和決策思考無比重要,品牌是創始團隊自己孵化的孩子,沒有誰能替代你。
25.
重要的不是載體,而是背后的表達,很多品牌沒有自己想表達的東西。
26.
幾乎所有蘭州牛肉面的品牌表達,都是相同的意思:我是最正宗的…
27.
如果把品牌當做一個作品,好的作品是,觀眾能夠參與進來,例如一首詩、一幅畫、一首音樂,它們被創造出來后,頂多算是完成了一半,另外一半需要觀眾的參與合力完成。而這里面觀眾參與進去的,是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從而衍生出不同的解讀和視角,作品在觀眾這里得到新生和延展。
那么哪些不能給觀眾留有想象空間的,比如粗制濫造的電視劇、電影,把什么都說盡、說滿的作品,觀眾在這里無法滋長自我的想象力,無法體驗到豐富的感知,無法被啟發…就不能算是好的作品。
02
設計、文案與體驗
28.
我們在做品牌創意、設計的時候,也會擔心是否主觀,不夠有邏輯,但品牌本身就是有主觀色彩的。三頓半為啥老說“星球”,因為創始人喜歡星球大戰,覺得合適,就放進品牌里了。很多品牌是在該主觀的地方,害怕做決策。絕對的主觀,其實也是一種是客觀,因為主觀的時間久了就變得客觀存在的事實了,例如宗教。
29.
十個做國潮的品牌,大約有一大半自己不喜歡國潮,甚至從來沒研究過中國傳統文化。
30.
ARABICA的%符號,是一枝咖啡枝干結出兩個咖啡果,你以為當時的品牌符號設計思考,只是你以為的。
31.
大面積的黑,有時也很醒目。
32.
多年過去21Cake還是那些sku,方形、文案、視覺、體驗如初。每年都買。
33.
產品外表美,一眼看到就喜歡,這是一種情感體驗。產品的交互友好親切,這是用戶的長期價值。另一種體驗是內在的情感體驗,打動人心。好看是第一層,好用是第二層,內在體驗是第三層。
34.
設計和策略是平等關系,策略和設計都是既可以解決問題,也可以創造新價值,但國內大部分公司是策略控制設計,設計淪為滿足策略需求的工具。
35.
從社會學角度看審美這件事,是多數服從少數的。一個流行的發生,一開始往往是小眾的,經由推銷員的包裝和內行的觀點鋪陳,再到關鍵意見領袖的持續發酵,最后才形成流行趨勢。世界上絕大多數風格趨勢的流行,一開始都是小眾的。
36.
如果把品牌當做一個作品,好的作品是,觀眾能夠參與進來,例如一首詩、一幅畫、一首音樂,它們被創造出來后,頂多算是完成了一半,另外一半需要觀眾的參與合力完成。而這里面觀眾參與進去的,是自己的想象力和感知,從而衍生出不同的解讀和視角,作品在觀眾這里得到新生和延展。
37.
衛夫人教王羲之寫字:
“橫”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
“點”如高峰墜石,磕磕然實如崩也。
“撇”如陸斷犀象。
“折”如百鈞弩發。
“豎”如萬歲枯藤。
“捺”如崩浪雷奔。
“橫折鉤”如勁弩筋節。
38.
與品牌視覺同等重要的是品牌語言,品牌語言和廣告文案不完全一樣,可惜教品牌語言的課程太少。
39.
游泳的最累點是在上岸后。在水里的時候更多感受到的是水體環境和前進阻力,減弱了對累的感受。也許當人陷入沉浸體驗中時,容易忽略一些變化,比如電影院看電影時候不容易覺得久坐腰疼。
40.
做用戶體驗沒什么花頭,就是從一件件可能別人都沒發現的小事里慢慢花成本和心思做出來的。
41.
美好的社區生活方式,上海“15分鐘社區生活圈”。
42.
難得在展覽現場看到純靠文字和聲音的表達了,文字塑造的想象空間和直接的力量感,并不輸給其它新媒體藝術。
43.
回想了一下去年看到過最好的文案,腦子里蹦不出句子,同事也蹦不出,為什么。
44.
一個品牌只能有一個品牌、設計顧問,信誰都不要各信一半,既生瑜何生亮。
45.
文案強的時候多用文案,視覺強的時候多用視覺。
46.
不是所有品牌都需要一句slogan。
03
創業
47.
一個公司需要有兩塊業務,一塊是天塌下來都能賺錢的業務,一塊是實現公司價值的業務。——劉潤。
48.
看來我不是一個好創業者,我還沒找到那個天塌下來都能賺錢的業務。
49.
減少團隊犯很多低級錯誤的機會,就已經能夠大幅度提高效率了。
50.
有很多問題都是來自于,最先開始的時候沒說清楚,尤其是團隊內部和商務溝通。
51.
企業的價值在于創造用戶,創造用戶的標準不是拉新,而是鏈接消費者時間的長短,和消費者鏈接在一起的時間越長,越牛逼。
52.
選擇一個高信任感高決策成本的品類做切入,后期延伸其它品類相對容易,反之非常困難。比如做寵物食品的品牌,延伸寵物用品,較為容易,但用品延伸食品,則很難。攝入品>非攝入品。
53.
創業這些年,最深刻的感覺就是,沒有誰是什么都擅長的,當你用自己不擅長的領域去處理事情,一定會交學費。我和姚梟巖不擅長管理,每年我們都會為此交學費。解決這事也沒有什么別的辦法,要么讓自己變得擅長,要么有合伙人擅長。
54.
對于現在準備投入消費行業的創業者來說,有一件事很重要,就是你想做的產品,是不是用戶需要的,有沒有真正的價值?每當伴隨一個領域熱潮的時候,就會有大量的新產品是偽需求,或者說創業者自己也不清楚這個產品要賣給誰,那么此時慎重創業。
55.
和一個泰國菜品牌的創始人聊完,他上午去的華與華,下午來的沐山,聊完他和我說:一代人服務一代人,一代人做一代人的生意。
56.
甲乙方最好的合作,是雙方都不需要去猜對方的喜好和想法,只是用各自的專業,為了同一個目標,精力都放去為用戶創造作品和價值。
57.
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創始人永遠不要失去對業務的判斷力和敏感度,這意味著在忙,也需要有一部分時間要做具體的業務。因為你不做,就無法對下屬進行恰如其分的指導,再者,不以身作則,也調動不了下屬的積極性。
58.
最難溝通的事是,你覺得這件事很重要,別人覺得這不重要。
59.
開店的品牌都不容易,線下交房租,線上交點評租金。
60.
年前有位創業者問,咖啡和茶飲哪個賽道更好?你喜歡哪個,能做好哪個就選哪個。
以上。
評論區聊聊看:你喜歡哪幾條?為什么?我會選出3個我比較認同的留言,隨機送本好書。
本文作者少康,沐山品牌咨詢與設計聯合創始人/策略總監。
品牌燒腦社群是我和朋友們每天的思考、讀書、觀察筆記
目前有1000+位品牌人,歡迎你和我們一起成長
推薦閱讀:從用戶出發的品牌價值創新我們做了一碗不講蘭州故事的蘭州牛肉面 | 沐山作品南京小吃排行榜TOP1—嗨皮兒·面皮游樂園品牌升級全案你的團隊決定了你品牌的樣子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