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多家有機硅上市公司業績喜人 行業迎新一輪擴產周期
有機硅具有優異的耐溫特性、耐候性、電氣絕緣性、生理惰性、低表面張力等特性,隨著下游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有機硅成為當下最熱門的化工材料之一。
今年3月份以來,潤禾材料、硅寶科技、東岳硅材等有機硅相關企業相繼披露2021年度報告,業績均實現大幅增長。
有機硅上市公司業績喜人
截至3月29日,A股有機硅板塊(申萬三級行業指數分類)共有10家上市公司,其中5家已披露年報,除集泰股份2021年凈利潤同比下降54.64%外,其余4家公司凈利潤均呈現上漲,潤禾材料、硅寶材料、東岳硅材2021年實現凈利潤分別為0.93億元、2.68億元、11.51億元,同比分別增加71.71%、33%、309.87%。新安股份2021年實現凈利潤26.54億元,同比增長354.56%,增速暫列首位。
其他有機硅上市公司雖還未發布年報,但從披露的業績預告來看,普遍表現亮眼。合盛硅業預計2021年度實現凈利潤85億元至87億元,同比增加505.28%至519.52%;新亞強預計2021年度盈利為3.15億元至3.25億元,同比增加100.21%至106.56%。
對于有機硅上市公司業績普漲的現象,北京特億陽光新能源總裁祁海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有機硅下游產品種類繁多,主要可分為硅橡膠、硅油、硅樹脂、功能性硅烷等。從需求端看,有機硅下游應用場景已由最初的國防軍工領域逐步擴展到建筑、電力、電子電器、汽車、紡織、個人護理等領域。同時在新能源等政策推動下,新興應用領域不斷涌現,如新能源、光伏、5G通訊、新興電子、母嬰護理等。”
去年以來,隨著全球經濟持續復蘇,需求增長強勁,尤其是裝配式建筑、新能源發電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內的需求增加,下游訂單明顯增加,帶動有機硅產品需求大增,從而帶動相關公司業績大幅提升。
硅寶科技在年報中提及,公司與隆基等頭部企業開展深入合作,太陽能光伏用膠大客戶數量及采購份額持續增加,打開業績增長新局面;公司硅烷偶聯劑產品作為生產光伏EVA膜的關鍵助劑,需求旺盛,業績實現大幅增長。此外,潤禾材料表示,公司凈利潤較去年同期增長,主要系有機硅深加工產品和紡織印染助劑產品的市場需求增加。
?有機硅行業迎新一輪擴產周期
中信證券指出,長期來看,除下游傳統行業對有機硅原料的需求持續增長外,光伏、新能源等節能環保產業,超高壓和特高壓電網建設、智能穿戴材料、3D打印及5G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均為有機硅提供了新的需求增長點。
以汽車領域為例,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增加,維修用膠比例將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機硅膠在動力電池中用于密封、結構粘結、導熱,灌封等。受益CTP電池工藝放量,有機硅膠或催生15億元市場。根據中信證券的測算,預計2025年整個汽車工業的有機硅市場空間將達到40億元左右。
在此背景下,多個有機硅企業均有不同幅度的擴產計劃。例如潤禾材料近期擬通過發行可轉債募集資金3.1億元,用于3.5萬噸/年有機硅新材料項目(一期)、8000噸/年有機硅膠黏劑及配套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目前,該申請已獲審核通過。合盛硅業則在2021年9月就宣布兩項擴產計劃,擬合計76.15億元投建工業硅和有機硅項目。
此外,東岳硅材30萬噸/年有機硅單體及20萬噸/年有機硅下游產品深加工項目目前正處于試生產階段,項目達產后,公司單體產能達到60萬噸/年。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需求旺季疊加將使得供應進一步偏緊,3月以來,國內大部分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庫存相對處于低位。有機硅單體產能擴張主要還是要以龍頭企業為主,包括合盛硅業、東岳硅材等上市公司均有擴產計劃,這些行業領域龍頭企業的擴充產能,有利于緩解國內供需緊張的局面。未來我國有機硅生產將繼續呈現向行業內具備規模、技術、成本和產品優勢的企業集中的趨勢,行業競爭結構進一步優化。”
看懂研究院經濟學者王赤坤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整個有機硅行業處于行業成長階段,供需兩旺,其中,終端需求增加,市場存于增量階段;供給端相關企業根據市場需求在擴大產能。短期看,因產能釋放需要時間,供不應求關系局面不會立刻緩解。但隨著有機硅行業新一輪的擴產周期,產能供應增加速度有望提升,供求關系或將有多改善。”(以上來源:證券日報網 記者 吳奕萱 見習記者 鄔霽霞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互聯網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新能源產業發展研究人士袁帥表示,近年來,在中國有機硅行業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國家產業政策的重點支持。有機硅是一類性能優異、形態多樣用途廣泛的高,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有機硅產品在越來越多的領域展示其優越性能并發揮作用,逐步實現對傳統材料的替代,應用范圍不斷擴大。我國的有機硅工業不僅支撐了國防、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生物醫學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而且也使我國的建筑、電器、紡織、個人護理、日用品、交通運輸等領域用上了有機硅,從而對傳統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升級換代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特別是在世界能源危機日益加劇的背景下,作為非石油路線的化工新型材料,有機硅愈加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命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這從潤禾材料、硅寶科技、東岳硅材、合盛硅業、新亞強等有機硅相關企業相繼披露2021年度報告,業績均實現增長可以得到很好的驗證。
有機硅材料以其優異的性能在國民經濟中扮演“工業味精”的角色,被廣泛應用于建筑,電子電器、紡織服裝、能源,醫療衛生行業等等。由于有機硅材料擁有優異的耐高溫、耐壓縮、耐輻射以及導電性能,有機硅材料大量應用于新經濟領域,像是5G、新能源車、可再生能源、芯片半導體等新興產業將會帶動有機硅材料進一步發展。在有機硅眾多的下游應用領域中,光伏、新能源等節能環保產業受到政策支持高速增長;同時,超高壓和特高壓電網建設、3D打印、智能可穿戴設備及其他新興領域的興起都推動有機硅市場增長。此外有機硅材料對國家重大工程具有不可替代性,主要為高可靠性、高穩定性、高性能的特種有機硅材料,雖然用量不大,但種類多,技術要求高,未來發展前景十分樂觀。
隨著“金三銀四”的到來,需求旺季疊加將使得供應進一步偏緊,有機硅產業鏈很大可能將再現漲價局勢。3月以來,國內大部分有機硅單體生產企業庫存相對處于低位,有機硅單體產能擴張主要還是要以龍頭企業為主,包括合盛硅業、興發集團、東岳硅材等上市公司均有擴產計劃,這些行業領域龍頭企業的擴充產能,有利于緩解國內供需緊張的局面。
但是,我國有機硅下游深加工領域企業數量眾多,且以中小規模企業從事低端、同質化產品生產為主,行業結構較為分散。因此,未來我國有機硅單體生產將繼續呈現向行業內具備規模、技術、成本和產品優勢的企業集中的趨勢,行業競爭結構需要進一步優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