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節營銷案例盤點,靠什么拯救同質化的廣告營銷?
廣告是經濟的晴雨表,兩者之間不只是體現在規模增長上互相影響,在營銷方式和商業模式上更相輔相成。
大工業化時代,產品被批量生產,成本降低,市場經濟發展以滿足大部分人的消費需求為基礎。于是,廣告營銷追求產品競爭之外的創意包裝,以期幫助企業建立個性和形象,利用品牌優勢占領制高點。
而在標準化生產時代,好產品和好品牌層出不窮,平臺化、生態化成為市場經濟的驅動引擎。于是整合營銷盛行,廣告營銷業通過打造“傳播聲量”和“影響力”幫助企業做規模、做市場,營銷訴求點是“越大越好”。
隨著個性化消費需求和長尾市場潛力被挖掘,細分行業和創新品類成為數智化時代撬動市場發展、擴大規模新杠桿。
于是,品牌營銷應時而變,追求差異化的廣告側重設計風格和精神文化共鳴,以此強化消費者心智植入,收割圈層粉絲。而追求效果的廣告則聚焦“產品賣點”,強調營銷效率和轉化率,利用平臺流量風生水起。
隨著市場發展,變化中的廣告營銷一直在誕生新花樣,在今年母親節的營銷熱點中,我們發現不少品牌展現出令人印象深刻的內容創新能力。
一. 圖文海報類創新案例手繪形式流行,漫畫故事海報亮點十足
海報作為宣傳載體由來已久,19世紀至20世紀中葉,歐美國家主要的廣告形式就是商業海報,這也是商業廣告在發展上的黃金時期。 如今,我們大步邁入數智化時代,雖然廣告形式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但品牌對商業海報的需求依然旺盛。
在今年母親節熱點中,手繪海報的形式被品牌方廣泛采用,麥當勞、搜狐、京東、怡寶、江小白等均采用了手繪海報的形式,并配合溫情文案激發用戶共鳴。
拋棄互聯網豐富的內容素材和工具,手工制作的海報代表了廣告人藝術精神的回歸。更重要的是,手繪細膩的筆觸不僅將營銷場景和品牌元素融合更增加了母親節的情感溫度。
值得一提是,友基科技、圣迪樂鮮蛋等新銳品牌,還將手繪海報衍生為漫畫形式。相較于普通手繪海報只有單一場景,多場景的漫畫可以容納更多的信息量。如提供空間縱深感的景別、人物互動、引人入勝的故事劇情等等。
豐富的內容信息可以更直白的傳遞創作者的情緒體驗,帶來消費者對內容的沉浸感。原研哉在“五感說”中強調設計應充分調動讀者的視覺、觸覺、嗅覺、聽覺、味覺功能,將設計從單一的感知中解放出來,通過由此及彼的表現形式,使讀者獲得更豐富微妙的閱讀體驗。
當然,按照“少即是美”的設計理念來看,復雜的漫畫海報的確少了些留白和想象力。但是也正因為如此,才可以憑借其充分的信息量在同質化的海報物料競爭、在競爭激烈的母親節營銷戰場中脫穎而出。 可以預測,海報物料的設計趨勢一定是走向復雜,不只是為了迅速吸引消費者,更重要的是打敗同行。
二. 視頻創新案例 同行爭出位,搶占消費者注意力
碎片化時代,“隨看隨滑”的短視頻將消費者口味培養得越發刁鉆。
在重構的內容消費習慣下,一則視頻廣告若是無法在前三秒內引人入勝都會被輕易“滑走”,長達十多分鐘的TVC廣告,在當下顯得格格不入。 TVC憑什么抓住用戶越來越稀缺的注意力?
今年母親節,榮耀、新東方等實力雄厚的品牌采用了微電影形式來講述母親節的故事,而化妝品牌HBN、新消費品牌奶酪博士等消費類品牌則廣泛采用素人訪談為母親和品牌代言。類似陌陌、京東等品牌追求情緒共鳴,則采用了生活剪影片段的TVC形式。
可以發現,TVC廣告創意形式越來越模板化,故事的結構框架大致類似,說明廣告TVC拍攝同樣進入了同質化競爭階段,品牌出彩的關鍵在于講故事的技巧。
在很多營銷故事中,給媽媽送花總想找一些由頭,但美團外賣的這支片子卻告訴我們:母親節送花不僅僅只是一種儀式,也不需要多么深刻的寓意,就單純只是因為“媽媽愛花,而我們愛她”,這種純粹的情感。
TVC《媽媽愛花,我們愛她》
不夾雜品牌私貨,純粹地表達中立立場是一件難得的事情。而克制觀點輸出,不只是油膩中年男人的行為操守,也是品牌TVC突圍的不二箴言。
簡單來說,視頻廣告往往有很強的觀點輸出和情感渲染能力,所以很多品牌在進行輸出時往往會過分渲染這些優勢,帶有明顯的功利性和引誘性,相反,美團外賣的這支片子傳遞純粹情感像是一條清流。
同樣是拍花,野獸派為我們帶來了更具有視覺美感、情感更細膩的母親節TVC。 野獸派攜手張小斐、楊迪媽媽、朱珠、曹翠芬老師釋出一部微電影——《每個媽媽都喜歡花》,記錄了擁有不同性格的媽媽們收到花時的反應,表達出嘴上說不要心里卻很高心的微妙情感,其創作靈感源自十年來野獸派遇到的三個真實訂花故事。
審美情感表達更細膩更符合野獸派女性向的品牌形象,真實訂花故事又進一步拉近了品牌和用戶的關系。但真正令人眼前一亮的是TVC和品牌調性的匹配度,濃墨重彩的畫風,暖色調的燈光都是典型的野獸派品牌視覺錘。
細膩的情感洞察加上和消費者在門店一致視覺體驗雖然很細節,但是你會覺得野獸派的TVC是真正的品牌代言而不是某個母親節宣傳片。
三. 跨界營銷創新案例以物寄情是年輕化溝通方式
在現代物質空前豐盛、什么都不缺的年代,占有物質很難再刺激年輕人的感官,讓他們獲得長久的滿足,但盲盒的崛起開啟年輕人精神消費的潘多拉魔盒,讓不少品牌意識到:新一代年輕消費者追求的“物”,其實是追求的精神寄托。
于是,跨界營銷應運而生。花露水香味的rio啤酒,大白兔奶糖味的香水,這些典型的跨界營銷案例,不只是將兩個產品結合產生新的話題點,更重要的是,不同產品帶來的精神感受也一并融合了。
而在母親節跨界營銷案例當中,知乎選擇了廣為人知的經典品牌南方黑芝麻糊,并打造了一支畫風清奇的廣告片。黑芝麻糊的諧音創意打造知乎與跨界品牌的高契合度,變身母親節限定“知媽乎”,與年輕媽媽用戶“玩”在一起,寓教于樂。
相較于知乎的腦洞大開,激發了一代人共同的情感記憶。安慕希跨界得物的母親節案例則顯得厚重許多,格局和視野更大。 圍繞“24孝冊”這個中國傳統文化IP,安慕希推出媽媽24「笑」麻將,以倡導大家在新時代用新方式來為父母敬一份孝心。
麻將產品每一個設計都圍繞媽媽需求出發,在包裝方面,選擇了拉桿滾輪與大包大容量設計,再也不怕買菜太多太沉累彎了媽媽的腰;而包身設計選取媽媽們最愛的傳統刺繡,用愛意滿滿的康乃馨點綴鴻運發,只為把最美好的祝福全都送給媽媽;
麻將塊也選擇了42#大塊麻將,清晰深刻紋路讓她隨手一摸就能輕松杠上開花,翡翠質地牌面更是滿足了媽媽自豪炫耀的小心思。就連骰子籌碼麻將布保健球,從質感到心意,都樣樣加入了對媽媽的億點點愛和億點點細節。
與其他品牌的跨界營銷案例不同,安慕希從文化IP入手切入母親大群體,不僅實現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同時對國粹進行年輕化翻新,在后喻時代完成了對媽媽的文化反哺。
總結思考
品牌就是道具、環境就是場景。通過創造故事吸引觀眾,并讓觀眾記住場景和道具,便達到了營銷應有的功能---讓品牌潤物細無聲的植入進消費者認知。再配合大量投放媒介,覆蓋目標人群就能實現以小撬大的營銷目標。
但這種傳統打法在媒介碎片化的時代失效,如今消費者注意力極度稀缺,品牌的“重拳出擊”往往也都像萬鈞之力錘在了棉花上,毫無著力點!再加上互聯網流量紅利見頂高昂的媒介采買費用,也讓很多預算有限的品牌很難實現營銷的有效滲透。
不過,品牌們如今在母親節展現出來的廣告內容創新能力,也著實讓我們看到了行業發展的希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