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營銷,怎么才算高明呢?
世界上有兩種公益動作:
一種是默默捐錢做好事,無人知;
另一種是做一些好事,大張旗鼓做宣傳。
我們認為,低調不是中國傳統文化,懲惡揚善才是。在品牌中,做公益傳播的品牌不勝枚舉。正因為有很多帶頭做善事的人,才影響了更多想做善事的人,把己善變為了眾善,更具備公益的價值。
但是,我們的公益思維太過傳統。一提到公益,正常人一般會想起「捐」。沒錯,「捐」是最常見的公益行為,因為最為簡單,最為粗暴。但是,世界上的公益行為,都這么粗暴、不動腦子嗎?不會。
好的公益營銷,復合以下三個基本特征:
特征一:品牌發心本善
公益營銷,底線是不是作秀。
這個很難區別,怎么看呢?作秀,是本心假;不作秀,是發心本善。所以,如果公益立場是為了自己、帶有掠奪性,那這種公益活動不管怎么做,都是發心本非善,在借助善的面具作秀。
特征二:具備業務獨占能力
好的公益事件,是脫離捐贈思維的。品牌在公益上有所建樹,必然是符合自己的品牌特質。
舉幾個經典例子:
梅西百貨做的believe戰役,利用商場為媒介,讓更多孩子來捐一塊錢,幫助其他孩子。
外國礦泉水Life Water,只生產半瓶水,另外一半的水,捐贈給缺水的地區。
騰訊邀請很多藝人來讀書,用音頻幫助盲人閱讀書籍,還有,用AI技術幫助被拐兒童返家。
甚至還有公安系統研發的宣傳片,讓“古惑仔”開始做公益。
以上都不是做捐贈,而是依托業務能力來進行更多形式的善。這種根植于能力的公益,影響力更為深刻。
特征三:引發共情
己善和眾善,不同。讓更多人來成為善的傳播者和參與者,是數字新媒體時代更為容易能做到的。
這種引發參與,不是傳統的展示、號召、征集,易落于俗套。好的引發,自帶吸引。
冰桶挑戰?OK這太經典了。與漸凍人感同身受,這種洞察怎么能找到。堪稱天才!
當然我們也看過一些優秀案例,他們很擅長轉換。他們知道,這些人再慘也跟用戶毫無關系。因此他們更重視換位思考,為捐贈對象和捐贈者建立更強的情感鏈接。讓每一個人都能看見公益的結果,所以才讓參與者都有了興趣。
所以,簡而言之:高明的公益營銷——本善的初心、獨占的能力、讓人共情。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