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催生“冰柜”消費潮:宅家經濟囤貨“新標配”
2022年,上海最流行的裝修風格,毫無疑問非“超市風”莫屬。
而這股“超市風”,也讓高度飽和的白色家電市場迎來了“小陽春”。有資料顯示,近期冰箱、冷柜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行業的搜索熱度已經和天貓雙十一持平。尤其是4月份以來,用戶對于冰箱、冷柜產品的需求量在明顯增加。
對于這種反常的現象,有人看好,也有人說這只是疫情下的一次非剛需沖動。但我們卻可以在這次白色家電“小陽春”背后發現消費者發展的新趨勢。
“小陽春”背后實際是代際間的價值觀互通
如果疫情前,家中老人囤了一屋子的瓜果蔬菜、糧食米面油,一定會被年輕人“嫌棄”,現在物流已經這么方便了,為什么還要囤積這么多貨物在家里面占地方呢?而老人家也會對年輕人不愿意出門買菜只愿意動動手指,在手機上下單賣菜的行為“嗤之以鼻”。
畢竟在老一輩人眼中,沒有經過自己親手挑選的瓜果蔬菜,怎么能放心給家人食用呢?
而疫情的到來讓這一切發生了改變。老年人學起了手機搶菜、社區團購,而年輕人也開始學習長輩的囤貨經驗,合理規劃物資。過去最容易產生家庭沖突的代溝問題,竟然讓疫情破解了,這背后確實值得深思。
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人類學家M.米德在所著《代溝》中提出,廣義上講代溝是指年輕一代與老一代在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生活態度、興趣愛好方面存在的心理距離或心理隔閡。由于不同代際所處的年代、文化背景、生活經驗不同,造成了世代之間存在著思想、價值取向、道德觀念的差別、分歧和沖突。
在造成代溝的多重因素中,時代的烙印往往是造成不同代際間價值觀差異的最根本來源,這并非是對彼此的一種不尊重,一種帶有敵意的反抗,而是一種經驗下造就的觀念差異。只能夠用現實的親身體驗加以調和,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換位思考”。
而且更進一步講,從年輕人囤貨、買冰箱的消費行為上看,這并非只是一時的頭腦發熱,排除跟風潮流的影響外,我們也可以發現,年輕人的觀念意識正在被現實重新塑造。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第一層就是生存需求,生于物質條件充裕年代的年輕人若不是受疫情的影響很難有切身的體會,而這種體會也會根植在他們的經驗中,成為新的時代烙印,影響他們的行為。
因此,可以說白色家電的“小陽春”只是一個開始,被疫情留下“時代烙印”的這群人,思想方法、價值觀念、生活態度也都將得到改變。
“疫情后”的五大家居消費發展趨勢
所謂的“儲蓄囤積”大意義上面是一個囤貨行為,但實際上波及的范圍不僅僅只是冰箱,圍繞囤積行為而產生的一系列觀念轉變,才是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趨勢一:租售同需爆發
還記得熱播電視劇《三十而已》里面,江疏影飾演的王漫妮擔心搬家麻煩,連一臺好一點的飲水機都不愿意購買,而現在越來越多的租房用戶卻愿意購買一個小冰箱為自己服務。這種變化也是一種消費觀念的演進。
相對于其他代際關注于實用性,90后、95后更關注這件事情是否“麻煩”,例如不少在北上廣蝸居合租的年輕人,過去可能從未想過要自己購入一臺冰箱,而現在不少人卻打起了“迷你冰箱”的主意,一方面是不想和他人因空間分配爭執耽誤時間,另一方面也是想要更加健康安心,具有雙重價值屬性。
這其實也在預示著,未來年輕人對于個人空間、個人物品的獨占意識更強,“即使租房也要活出美好生活”可能不單單只是一句口號,而是下個階段的一種消費潮流,關注租房群體的需求也是擴展市場容量的重要渠道之一。
趨勢二:精簡迷你百搭
現如今第二臺冰箱、冰柜開始成為很多家庭的標配,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整個冰箱市場帶來了增量空間。而提到冰柜,可能很多人腦海中浮現出來的形象還停留在兒時小賣部方方正正的商用冰柜上面,但實際上人們對于第二臺冰箱、冰柜的選擇,更偏向于簡單的迷你款。
一方面,占地空間小,即便是擁擠的蝸居也可以找到擺放它的地方,另一方面非常實用,并不需要過多的復雜功能,只需要簡單的冷藏即可,操作簡單,上手容易,性價比也高,普通家庭也更愿意接受這樣的實用性產品。
趨勢三:更新換代高端化
蘇寧易購曾在采訪中表示,2022年以來其高端冰箱、冰柜的銷量增長超過70%,消費者青睞的冰箱是在基礎保鮮功能上,還能做到智能溫控、分區儲藏、節能省電,尤其是“小體積、大容量”的更受追捧。
現在大部分家庭選購冰箱都是“標配雙開門,500升起步”,其實背后還有一個生活習慣的轉變。過去家庭里面的冰箱,多用來盛放剩飯生菜,對冰箱的要求就是飯菜不發霉,可以保存更久即可,而現在家庭追求健康,對盛放剩飯剩菜的需求大幅降低,更多的需求體現在了盛放半成品食物、新鮮瓜果蔬菜、冷凍肉類、鮮魚活蝦等等,使用用途的改變是進一步改變消費者選擇偏好的重要原因。畢竟誰能想到冰箱原來用來放雞蛋、蔬菜的保鮮盒,會有一天直接被拿來生腌海鮮呢?
趨勢四:智能創新務實化
隨著儲備的食物增多,被遺忘和浪費的事情也將層出不窮,具有記錄功能的冰箱就凸顯了價值。之前人們經常會討論家電智能化是不是一個偽命題,而經歷疫情后我們發現,實際上智能化家電是一個必然的選擇趨勢,因為隨著技術的成熟,家電可以幫助消費者解決大量瑣碎但是很實際的小事,而在生活中,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往往是引發家庭矛盾的最重要因素。
其實在產品創新的時候我們可以發現,消費者對創新設計的“務實”態度越來越明確,并不需要有什么高大上的設計創新,各種炫酷的燈光鐳射,最重要的是如何減少自己的麻煩,如何切實解決一些現實中家庭關系難以調和的問題。例如曾經被“嫌棄”的洗碗機就因為解決了夫妻雙方誰飯后洗碗的問題,成為當代年輕人結婚“四大件”中的必選項。科技的創新應該是解決問題,而不是創造新的科技焦慮。
趨勢五:新巧思拓展空間
在冰箱銷售火爆的當下,那些沒有錢購買冰箱,或者沒有多余空間放置第二臺冰箱的人怎么辦呢?據了解,相較于家庭保有量更高的冰箱、冰柜,疫情期間銷售量突增冰箱收納產品,從傳統的收納盒到新興的懸掛式抽拉袋,大大提升了原有冰箱的空間利用效率,同時也讓冰箱的空間有效使用率大幅提升。這種通過巧思拓展空間的方式也不僅僅在冰箱中,其他家居領域也在學習。
例如受疫情影響,玄關不僅僅是家里的門面擔當,品位擔當,更成為了家里的安全屏障,無論出門還是回家,都是保護自己和家人健康的重要陣地。為此,越來越多的家庭通過合理規劃出門回家消毒流程,來對玄關進行合理化區隔,最大程度上降低有限空間中被病毒感染的風險,守護家人健康。因此活動的動線設計也是擴展空間的重要手段之一,值得思考。
對消費者而言,房子不僅僅只是一個住所,更是家人工作、生活的地方,不僅要顏值實力兼備,更要健康安全,因此未來家居產品設計創新還是要回到人本身的自身需求,圍繞人的問題去尋找對策,而不是為了炫技進行創新。
家電營銷策略建議
當下,社會系統運行越來越趨向復雜,各社會要素之間的耦合程度也越來越高,“疫情”帶來的消費行為變化,也將會進一步產生“蝴蝶效應”,進一步影響未來的消費市場。家電行業也應該主動拿“疫情”帶來的消費者行為變化,從一些新的角度去思考營銷的價值。
策略一:土味跨界接地氣
三年前你要問買冰箱最好的贈品是什么?可能并沒有一個標準答案。而現在,冰柜最好搭配當然是肉啊。近日,在網上廣為流傳的一張圖片中顯示,某品牌打出“預訂整豬,贈送冰柜”的旗號進行促銷,售賣整頭豬或半頭豬均有一臺冰柜作為贈品,價格分別為9999元和5299元。疫情下,為了囤貨,消費者對于冷凍肉食與半成品食物的需求提升明顯,企業和品牌方開展接地氣的營銷。
看上去土味營銷似乎與強調時尚的家電并不相關,但實際上這里的“土味”并非狹義上的沙雕、突起,而是指一些接地氣的,切實切中消費者需求的營銷活動。例如,海爾曾經推出過可以洗土豆的洗衣機一直被當做產品設計的經典案例,被廣為推崇,得到了市場極好的反饋,這就是接地氣帶來的價值。
策略二:“宅經濟”的場景放大
受疫情反復的影響,居家辦公又一次成為大家生活的常態,“宅經濟”也再度成為大家熱議的話題,相比于上一次宅家全民皆廚神的廚藝比拼,這次網友們似乎懶散了許多,如何才能“躺平”,讓自己更舒服一點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
縱覽這次2.0版的“宅經濟”,你會發現個性化品質消費得到爆發式增長,大量更注重體驗和細節的爆款商品,如手機支架、記憶床墊、瑜伽墊、速凍餃子等通過數字技術直接或間接的支撐,直接拉滿消費者對于“美好宅家”的場景體驗感。因為期待所以購買,這是宅經濟下,品牌在進行內容輸出時要重點打造的場景設定,讓“宅家有道,生活有趣”成為品牌倡導的新生活方式。
策略三:社群私域的強效應
如果說在上海疫情期間誰最內卷?社區團長們必須榜上有名。
從月報周報再到日報時報,團長們合理有序的組織安排,讓越來越多人感受到了社區團體的力量好處,不少品牌也不僅僅開始團購瓜果蔬菜等生活必備物資,一起團購冰箱家電等等也開始成為新的流行。
這也讓我們發現原來鄰里之間的弱關系被得到了進一步加強,品牌或企業如果能將營銷分散到社區之間引爆,未必不可以達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效果。
疫情我們發現,樓長、團長的號召價值,和鄰里之間的強社會關系。以疫情期間靠私域流量做大做強的大龍焱為例,它會根據不同社區制定不同套餐,提前預訂第二天統一配送。一方面可以最大程度上節約成本,集中配送處理,另外一方面,浩浩蕩蕩的取餐業主大軍會引起其他住戶的好奇,每一次取餐都是一個轉介紹裂變的好時機。對家居企業而言,不僅新小區可以這樣操作,老小區也有翻新的市場需求存在,依然可以帶來新的增量。
策略四:內容種草的價值傳導
如果你關注短視頻平臺你會發現,有很多的第一視角展示“精致女白領下班生活”的“沉浸式回家”視頻頗受追捧。一方面是這些視頻確實非常療愈,給予很多網友生活動力,另一方面也在推薦一些家電,讓網友帶入自身,享受精致生活。
在這些精致生活的視頻中,不僅會有消毒機、洗鞋器、廚房鍋具、香薰機等小家電的展示,也會有床品、被褥、睡衣等產品的展示,甚至為了讓網友更了解這些產品,還會有課代表在評論區總結產品名稱,為網友拔草指路。
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將產品置于場景之中的價值傳達,而這種帶入式的場景體驗,沒有啰里啰嗦的推薦介紹,只把感受直觀的展示給消費者,往往更容易讓消費者產生共鳴。所以未來品牌在傳播種草的過程中,不如從第一視角出發,研究一下消費者想要的體驗究竟是什么?
疫情之下,冰箱冰柜的小陽春實際上只是一個表面現象,背后更重要的是消費者行為與觀念的悄然變化,品牌要抓緊實際,提前適應這種變化與改革,積極謀劃未來的發展格局,創造新的爆款產品,持續推動品牌長效發展。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