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資金緊張的正邦科技簽下400億大單,項目前期只出地不出錢?
【摘要】正邦科技承認由于去年業績巨虧等原因,公司現階段資金面臨一定緊張局面,而本次加大變革轉型的方式與舉措,是為了改善公司單一主營業務帶來的經營效益。
風波不斷的正邦科技迎來國企“雪中送炭”?
近日,正邦科技與國家電投簽訂預計投資總額約400億元的“碳中和”協議一事引發市場熱議,也引來了監管層的關注。
具體合作方式是什么?公司在本次合作中計劃投多少錢?公司是否存在資金狀況等條件不足以支持相關項目開發等風險?……
面對一系列的質疑,正邦科技于6月22日晚間一一給出回復,表示在項目前期將提供符合條件的房屋建筑及土地,無資金流出,且可通過此項目收到租賃資金,未來預計也可從中獲得光伏收益;后期,雙方將逐步探索股權合作等其他模式。
不過,外界對于正邦科技此舉依然有諸多質疑,甚至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正邦科技此時這種舉動,是有不務正業、資本畫餅操作之嫌的。”而在二級市場上,正邦科技的股價于6月20日漲停,6月21日、22日則持續下跌,截至6月23日午間收盤,正邦科技當前股價為6.31元/股,單日跌幅為2.02%。
正邦科技進軍新能源,破釜沉舟還是資本畫餅?
6月17日,正邦科技與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以下簡稱“國家電投”)簽訂了《“碳中和”綜合智慧能源項目合作協議書》,瞬間引來諸多關注。
6月20日(上述消息披露后的第一個交易日),正邦科技的股價漲停,單日漲幅為9.97%,總市值因此從198.85億元增長至218.68億元,于是乎,便有一紙合同帶動市值飆升近20億元的文案流出。
不過,最近幾日,正邦科技的股價已經開始“降溫”,而大眾的關注點則集中在雙方合作意圖、具體合作方式等方面。
根據合作原則可知,國家電投將對正邦科技的土地、能源進行統一規劃,發揮在農業開發、清潔能源發展、科技研發創新、產業技術等方面的優勢,繼續加大投資力度,加快布局光伏、風電、綜合智慧能源等產業,力爭在三年時間內,建設生態光伏、風電、分布式及集中式綜合智慧能源約1000萬千瓦,預計投資總額約400億元。
據了解,協議簽訂后,正邦科技與國家電投已開展多輪溝通與交流,相關合作已取得了新進展。比如,正邦科技控股子公司東營正邦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營正邦”)擬將下屬養殖場的屋頂資源租賃給國家電投集團浙江新能源有限公司建設及運營光伏發電項目,項目所發電能以“自發自用、余電上網”的模式由東營正邦優先使用,剩余電能接入公共電網。
在正邦科技看來,本次合作有利于充分發揮雙方產業優勢,提升雙方市場競爭力;同時也為公司的轉型發展助力,通過對農業的空間立體利用,借助光伏、風力發電等優勢,打造農業智能化及節能化,為公司經營賦能,促進公司未來的業務發展。
而外界卻對此有著不同的解讀。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在雙碳背景下,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也得到了政府大力度的推進。豬企正邦科技跨界新能源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企業的破釜沉舟之舉。”
“正邦科技跨界新能源,必然是一條不好走的企業轉型升級之路。特別是當下正邦科技正面臨著業績巨虧、商票逾期的局面,此時這種舉動,是有不務正業、資本畫餅操作之嫌的。” 袁帥分析道。
第三方研究機構透鏡公司研究創始人況玉清則認為:“正邦科技當下處境艱難,對于他們要進軍的新領域,或許,未來通過借殼注入的資產會來自這個賽道。”
項目前期只出地不出錢?正邦科技披露更多合作細節
其實,外界的質疑也不難理解,畢竟,新能源產業不僅是一個高科技產業,也是一個需要資本高投入、持續投入的產業,且投資回報周期相對較為緩慢。對正邦科技而言,跨界的種種困難是客觀存在的,更何況,近年來,正邦科技的資金情況頻頻亮“紅燈”。
2021年,正邦科技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約為-188.19億元,同比下滑427.62%。凈利虧損將近190億元是什么概念?有業內人士評價:“養豬18年,敗光僅一瞬。”
與此同時,正邦科技的資產負債率飆升,從2020年年末的58.56%增長至2021年年末的92.6%。
資金壓力越來越大,以至于正邦科技前不久還出現了部分商業承兌匯票逾期未兌付的情況。6月9日,正邦科技發布公告稱,公司及子公司江西正邦養殖有限公司等近期因流動資金緊張出現部分商票逾期未兌付的情形,截至公告披露日,逾期未兌付余額合計54200.50萬元。
因此,對于正邦科技這次跨界新能源,監管層也格外重視,6月20日一大早便對正邦科技下發關注函,要求其說明公司是否存在資金狀況等條件不足以支持相關項目開發等風險。
在正邦科技對深交所關注函的回復中,外界也得以獲悉關于這起合作的更多細節,以及正邦科技當前的資產狀況。
正邦科技承認由于去年業績巨虧等原因,公司現階段資金面臨一定緊張局面,而本次加大變革轉型的方式與舉措,是為了改善公司單一主營業務帶來的經營效益。
本次與國家電投的合作,正邦科技目前主要以租賃經營形式推進項目,項目的前期主要將由國家電投進行投資建設,公司將通過租賃屋頂的方式收取租金。
也就是說,在此合作模式下,正邦科技將提供符合條件的房屋建筑及土地,無資金流出,且可通過此項目收到租賃資金,加速現金回流,盤活資產。
通過正邦科技對這次合作與公司未來發展規劃匹配度的描述,可以感受到,正邦科技對這次合作寄予厚望,甚至希望借此打造公司業績的第二增長曲線,為公司整體的經營提質增效。
正邦科技認為:“從長期發展來看,公司的生豬養殖基地在飼料加工運輸、環保運營、環控(水簾風機)、仔豬保溫等環節均有較大耗電,通過發展光伏發電等綠色清潔能源, 不僅可以使各養殖基地使用清潔能源,還能降低各基地運行成本,最終帶來養殖成本的下降,并且通過自發自用,余電上網模式,使各項目實現長期收益。”
另一方面,在國家“2030 年實現碳達峰,2060 年實現碳中和”的“3060”目標下, 正邦科技覺得未來的碳交易市場必將活躍起來,公司通過光伏等新能源減排項目可以將其產生的二氧化碳減排量在全國碳市場出售,在碳交易中獲取長期經濟收益。(以上來源:新京報 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在雙碳背景下,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也得到了政府大力度的推進。當前各行各業領域都有不少企業正試圖乘政策東風,尋找新的業務方向和增長點。豬企正邦科技“跨界”新能源在我個人看來,這是企業的破釜沉舟之舉,養豬把股價越養越低了,已經到了窮得付不起債的窘迫境地,無奈之下只得另謀出路,盤活資源,獲得發展緩沖時機,挖掘新機遇。
在碳中和時代,新涌現出來的市場機會還是挺多的,關鍵在于企業要打開思路,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不管如何動起來,在轉變,尋找機會,便是一個好的開端,豬企正邦科技“跨界”新能源,我們不能說絕無可能,但是必然這是一條不好走的企業跨界轉型升級之路。特別是當下正邦科技正在面臨著業績巨虧、商票逾期的局面,此時這種舉動,是有不務正業、資本畫餅操作之嫌的。
拋出其他可疑因素不談,據了解,正邦科技的主營業務包括飼料、生豬、獸藥的生產與銷售,其中生豬養殖是公司核心業務,其跨界新能源領域,我個人認為是極具危險之舉,新能源產業不僅是一個真正的高科技產業,也是一個需要資本高投入、持續投入的產業,且投資回報相對較為緩慢,作為一個養豬企業跨界新能源,就需要跨越研發、應用等種種環節,需要克服種種需求、資金、管理等層層難關,這絕非簡單,隔行如隔山,正邦科技并不具備新能源的科技基因,要想進入新能源,無疑更加是難上加難。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