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兆訊傳媒0.5億高價買斷廣州大屏,是資本的暗度陳倉?
“傳兆訊傳媒0.5億高價買斷廣州大屏,高額花費之下,究竟是資本的暗度陳倉,還是企業下重本布局新領域?”
6月23日,兆訊傳媒在廣州天河路壬豐大廈大屏上打造了一部空中摩托車大片,引發一些路人圍觀打卡。
兆訊傳媒推出的首部裸眼3D公共藝術作品,也是自今年5月30日兆訊宣布進軍戶外商圈LED大屏領域以來,交出的第一份答卷。
今年5月30日,兆訊傳媒曾發布公告,為緊跟市場變化和國家政策,推進公司戰略規劃,公司擬投資4.21億元在省會及以上城市通過自建或代理方式取得15塊戶外裸眼3D高清大屏。(詳情請點擊:兆訊傳媒正式宣布使用部分超募資金投資建設戶外裸眼3D高清大屏項目!),折算下來,平均每塊屏幕投資在0.3億左右。
即使早有鋪墊,但兆訊此次在天河路的亮相還是伴隨著重重迷霧。
戶外廣告內參獲悉,兆訊傳媒本次播放影片的廣州天河路壬豐大廈大屏歸屬于廣州遠絡傳媒,初始屏幕規格為14m(W)×16m(H)=384m2,按照遠絡傳媒的官網,15s的廣告報價為13.8萬/周,30s的報價則為25.8萬/周。但此次兆訊使用的屏幕是經過更新升級后的大屏,據兆訊傳媒數據,該點位屏幕面積約為1400m2,更新后的具體價格未知。
據刊例報價,即便是30s的廣告按年計,也僅為1238.4萬一年,這其中往往還有一定幅度的議價空間,即使屏幕經過更新,價格也不會漲太多倍。但接近廣州遠絡傳媒的多位相關人士透露,兆訊此次花了5000萬/年買斷此大屏。此前某君傳媒和某洲傳媒給遠絡的出價在3000萬/年左右,均不及兆訊出價高,最終兆訊傳媒勝出。
同時,戶外廣告內參了解到,兆訊此次買斷并非全權代理運營,有關金融、政府方面的廣告以及華為、美的等頭部品牌的廣告制作運營權依舊歸廣州遠絡傳媒所有。
對比國內其他的屏,這塊屏的價格著實有些過高。即使是國內裸眼3D做的最好的成都某屏,年收入也沒過億,而且其收入有很大一部分還是來源于影視制作公司(代客制作裸眼3D廣告視頻);而廣州不遠的某網紅城市和兆訊廣州壬豐大廈大屏大小相近的屏,此前北京某傳媒公司買斷的每年價格也不及兆訊此屏傳聞價格的20%。
兆訊此番傳聞花0.5個億砸向一塊屏,如此高額的出價,顯得稍微有些異常,高額花費之下,究竟是資本的暗度陳倉,還是企業下重本在布局新領域?
根據兆訊5月31日發布的《關于使用部分超募資金投資建設戶外裸眼3D高清大屏項目的公告》,兆訊第一年和計劃用于點位租金的投資額僅為3862.5萬,而目前僅因為廣州一塊屏就花了5000萬,實在是事出反常。
(圖源:兆訊傳媒公告)
況且,兆訊本次買斷還放棄了金融、政府、頭部品牌等盈利高的黃金客戶,高昂的成本很難在短時間內收回。
作為一家成熟的上市公司,兆訊為了一塊屏做出如此不惜成本的舉動,著實容易引人生疑。
實際上,兆訊傳媒及其母公司聯美控股在賬面上存疑也并非僅此一次。早在2018年,就有報道稱聯美控股收購兆訊傳媒的價格,較2014年萬好萬家給出的評估值增長了一倍多。在引發質疑后,聯美控股在對上交所的回函中稱,溢價是依據收益法評估確定,除了“固定資產、運營資金”等有形資源之外,還應包括“業務網絡、服務能力、人才團隊、品牌優勢”等重要無形資源。
(來源:聯美控股公告)
但根據萬好萬家(祥源文化)當年的公告,在收購過程中,經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審計,并出具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內容顯示,當年采用的估值也為權益法,且評估范圍包括了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及流動負債。而非流動資產中“無形資產”已在評估范圍之中。
(來源:祥源文化公告)
且當年與聯美共同收購兆訊的其他幾家公司,細分其股權結構,會發現其實際控股人都與聯美控股的創始人蘇氏家族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在18年的報道中,有許多關于“在聯美控股溢價收購兆訊傳媒的過程中,是否存在聯美控股實控人家族通過關聯交易‘變相’將上市公司資金轉化為家族成員私有財產”的質疑。
而在募集資金使用方面,聯美更是擁有“前后承諾不一致”的既往史。在2017年5月9日,聯美控股因收購配套募集資金38.7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配套募集資金將用于投入上市公司和標的公司發展主營業務涉及的投資項目。
截至2018年6月30日,聯美控股累計投入3.64億元,其中最符合其主營業務——“節能環保供熱”的三個最大項目:“熱網改造升級及環保設備改造工程項目”、“渾南新城南部熱源熱電聯產區域能源升級改造熱網工程項目”、“清潔能源工程項目”承諾投資總額32.40億元,實際累計投入卻不到1億元。
(圖源:《聯美量子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公司2018年半年度募集資金存放與實際使用情況的專項報告》)
但對于與主營業務關聯不大的房地產信托業務,聯美卻很舍得下本金。2018年5月,聯美花費5億元投資國投泰康信托.信天翁417號集合資金信托計劃。信托資金投資于江西新騰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和江西新潯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權和特定資產收益權。
5億元募投資金投向房地產引來監管部門問詢。在三次延期回復后,最后聯美決定改用自有資金購買上述信托計劃。
(圖源:《聯美量子股份有限公司關于對上海證券交易所問詢函的回復公告》)
除此之外,在2021年五月,兆訊傳媒也有賬面上的負面新聞傳出,兆訊傳媒招股說明書中的營銷人員薪酬與裁判文書網中記載的案例中,有關營銷人員薪酬出現了較大差異。
根據當年創業新風象GEMwinds整理的數據,在兆訊傳媒當時的招股書中,顯示在2018-2020年度報告期內,職工薪酬即營銷人員薪酬為3,176.84萬元。如下所示:
(來源:兆訊招股書)
而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17)川0191民初274號民事裁判書中的具體案例可知,2016年兆訊傳媒對于營銷人員的銷售拓展費為17%:該銷售人員提交了兆訊傳媒與三家客戶簽訂的廣告發布合同,合同總金額為356400元,所得銷售拓展費共計60588元。
(來源:中國裁判文書網 創業新風象GEMwinds標記)
根據兆訊傳媒招股說明書,可以測算出2018-2020年度報告期各期,兆訊傳媒營業收入分別為37,479.94萬元、43,604.74萬元和48,806.36萬元,且全部由主營業務收入構成,主營業務即數字媒體廣告發布服務。
既然是主營業務,業務收入一定是通過與客戶簽訂合同確認,與營銷人員的業績脫不開關系。根據上述民事裁判書記載的營銷人員銷售拓展費計算方法,主營業務收入乘以17%即可得出:
2018年度銷售拓展費:37,479.94萬元×17%=6371.59萬元;
2019年度銷售拓展費:43,604.74萬元×17%=7412.68萬元;
2020年度銷售拓展費:48,806.36萬元×17%=8297.08萬元。
而兆訊傳媒在招股說明書中,記載的2018-2020年度營銷人員薪酬僅為2,916.85萬元、3,309.43萬元和3,176.84萬元,不足上述數額的一半。
即使可能有部分成單并非來自內部營銷人員,但是這個數額仍然差距過大,況且以上測算的僅僅是營銷人員的銷售拓展費,不含基本工資與績效獎金。
兆訊傳媒招股說明書與裁判文書網中記載的案例中,有關營銷人員薪酬為何出現如此大的差別?如果兆訊傳媒修訂了《銷售體系考核管理辦法》,那么當時的營銷人員銷售拓展費的比例是多少?
上述問題,當年創業新風象GEMwinds曾發函詢問,但一無所獲。
本次有關兆訊傳媒0.5億高價買斷廣州大屏的傳言,究竟是兆訊再一次在賬面上“暗度陳倉”,還是僅僅只是外界的捕風捉影,又或者是企業下重本布局新領域?
歡迎大家評論區共同探討。
參考資料:
《兆訊傳媒IPO|實控人蘇氏家族“暗度陳倉”式的資本操作令人吃驚,大客戶資質存疑,或涉嫌利益輸送》中滬網
《兆訊傳媒IPO:銷售費用疑似造假,是否涉嫌欺詐發行?》 創業新風象GEMwind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