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中科環保上市首日漲幅超100%!縣域環保再迎利好!
中科環保上市首日漲幅超100%!縣域環保再迎利好,細分環保領域的發展機會來了「環保周評榜」
【摘要】本周內,龍頭環保股走勢不一,市值前十的環保個股漲跌各現,其中偉明環保漲幅明顯,達到了10.64%,碧水源的跌幅明顯為4.94%,市值前十的環保股平均漲幅達到-0.33%,與上周相比由漲轉跌。
截至本周五(7月8日)收盤,環保板塊漲跌幅為-0.98%,上證指漲跌幅為-0.93%,深證成指漲跌幅為-0.03%,創業板指漲跌幅1.28%,環保板塊整體與大盤走勢一致。
個股方面,《華夏時報》記者根據同花順相關數據梳理發現,本周環保板塊內共有38只股票上漲,其中表現較好的分別是中科環保(110.21%)、上海洗霸(11.49%)和*ST博天(11.40%),共有4只個股漲幅超過10%;共有2只個股持平;下跌的股票共90只,占比69.77%,其中凱美特氣(-13.17%)、國中水務(-12.30%)和*ST星源(-9.29%)跌幅靠前,整體跌幅較小。
本周內,龍頭環保股走勢不一,市值前十的環保個股漲跌各現,其中偉明環保漲幅明顯,達到了10.64%,碧水源的跌幅明顯為4.94%,市值前十的環保股平均漲幅達到-0.33%,與上周相比由漲轉跌。
政策方面,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開發銀行發布《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通知》提出,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收運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主要包括:縣城、鄉鎮、行政村生活垃圾分類投放設施、集中收集設施;縣城、鄉鎮生活垃圾中轉站;各類生活垃圾運輸車輛;縣城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等設施以及鄉鎮小型化、分散化、無害化處理設施;再生資源回收點、站或縣級再生資源利用中心;縣域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運行監管信息平臺。
新股上市,首日漲幅110.21%
中科環保7月8日在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上市,公開發行A股36721.9884萬股,發行價格3.82元/股,扣除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為13.5億元。截至7月8日收盤,中科環保上市首日收盤價為8.03元/股,漲幅110.21%.
據了解,中科環保致力于提供廢棄物處理處置綜合服務,系中國科學院以科技創新為引領的環保產業平臺。公司長期扎根于我國環境保護領域,持續深耕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業務,以特許經營模式負責項目的投資-建設-運營,并采用“熱電聯產”模式向周邊工業企業提供供熱服務,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及熱能的多元化利用。
截至中科環保招股說明書的簽署日,公司已簽署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特許經營協議共計10個,經許可垃圾處理能力共計13750噸/日,已投運項目處理能力7750 噸/日。中科環保表示,本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擬投資于晉城項目、三臺項目(一期)及海城項目,同時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債務,共計使用募集資金金額為11.9億元。
在中科環保的招股書中顯示,公司在2019年至2021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04億元、6.86億元、15.098億元;凈利潤分別為9634.31萬元、1.33億元、1.72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科環保的應收賬款相對較高。報告期各期末,公司應收賬款分別為 2.23億元、2.7億元及3.48億元,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 36.94%、39.62%及23.06%,其中2021年度剔除項目建造業務影響,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1.97%。賬齡在一年以內的應收賬款原值占應收賬款原值總額的比例分別為78.24%、68.68%及63.21%。公司提示,后續存在債務人經營情況出現重大不利變化,不能按時、足額償還相關欠款,公司應收賬款不能收回,進而影響現金流及日常經營的風險。
環保企業紛紛布局新能源
“環保企業要想真正的實現業務突破,贏取新的利潤增長點,還需要跨越研發、應用等種種環節,需要克服需求、資金、管理等層層難關,這絕非簡單。”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碳中和時代已新涌現出諸多市場機會。
事實上,在新能源汽車獲得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下,鋰資源需求日益增大,市場便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為此,當多家環保企業在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時,便將目光投放在了鋰電池相關業務上。
“環保企業跨界涌入新能源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自身發展需要和對未來市場發展有了良性的判斷和規劃,是把新能源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部分,這類企業是良性進入的群體,二是部分企業進入對于企業本身來說就是為了搶占先機,為獲得政策和政府補貼而來。”央財智庫專家王連升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若企業盲目跟風新能源反而會造成資源資金的浪費。
近日,福鞍股份新增了“鋰電池”概念。事實上,福鞍股份此前已通過收購天全福鞍,參股四川瑞鞍,深化鋰電池產業鏈布局。
福鞍股份認為,預計2021年-2025年期間,全球鋰離子電池將以46%的年復合增長率保持高速持續上漲,從而帶動負極材料的需求同樣以46%的增速保持增長,到2025年全球鋰離子電池的需求總量預計達到1973GWH,負極材料的需求量也將達到240萬噸。2021年全球負極材料出貨量為70-80萬噸,未來五年,負極材料依舊會維持在高速增長狀態。
7月4日,福鞍股份披露投資者關系活動時表示,與貝特瑞合資成立的四川瑞鞍生產建設的主要項目為年產10萬噸鋰電池負極材料前驅體和成品生產線項目。目前,計劃在2022年建成一期5萬噸生產線。
無獨有偶,在旺盛的市場需求誘惑下,不少企業在介入新賽道后便開始積極投產擴產。
7月7日,中創環保在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者時表示,公司年產10000噸PVDF項目已于今年2月取得備案證并且完成項目公司的登記,目前正在走環評、能評、安評等手續。
PVDF作為鋰電池正極粘結劑和隔膜涂覆材料,在其價格在一年內飆升400%的情況下,吸引了不少資本青睞,中創環保也躋身其中。
中創環保在今年增資了蘇州中邁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發展鋰電池新材料領域的重要切入點。中創環保表示,公司未來在經營好傳統業務的基礎上,將布局鋰電池材料業務領域,包括不限于正極材料、鋰電池回收等,增強公司盈利能力及抗風險能力。(以上來源:華夏時報 記者 王悅 徐蕓茜 北京報道 新社匯·全媒體矩陣轉載發布)
圖片來源:網絡
中國文化管理協會鄉村振興建設委員會副秘書長袁帥表示,隨著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力度的持續加大,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的市場空間加速釋放,戰略地位不斷提升。在美麗中國加快建設的進程中,中國環保產業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機遇。
“守住綠水青山,不負碧海藍天。”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持續擦亮生態底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積極招引環保制造、環境服務等產業項目。環保產業是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生態環境根本性改善的重要支撐,是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在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大背景下,要充分認識它的重要性。
環保產業不僅是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支撐。在雙碳背景下,發展新能源已成為廣泛的社會共識,也得到了政府大力度的推進。
隨著環保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監管處罰力度的日益嚴格,環保處置成本將大幅提升,環保企業也很可能成為被嚴查的對象,環保行業越來越難做;再者隨著市場得到比較大的釋放,外來者進軍環保的日益增多,特別是很多央企國企跨界環保,他們憑借資源、資金等優勢,對既有的環保企業尤其是環保民企造成了很大競爭威脅。環保產業的生意模式無非有兩種,一種是客戶不變,圍繞同樣客戶提供更多不同產品;另一種是產品不變,圍繞同一產品提供給更多不同使用場景的客戶。所以,眾多環保企業也是期望能夠在雙碳風口之下,試圖乘政策東風,尋找新的業務方向和增長點。當前的環保企業利潤下滑,在我個人看來,這是行業整體規范和治理提升轉型的必然局面,也可稱謂“黎明前夕的短暫黑暗”。有競爭和窘迫性,才能推動產業更迭,高質量快速的推進改進和發展。
在發展機遇面前,我們要清晰地看到,中國環保產業“小散亂弱”結構未根本改變,綜合實力仍不強。中國環保企業約90%以上為小微企業,與當前國際環保產業先進發展水平相比,中國環保產業領域企業多而不強,產業集中度較低,規模化、實力強的龍頭企業較少,尚未形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品牌,缺少可以與國際巨頭競爭的跨國企業,從而不少環保企業通過轉讓股權,接納國資入場也成為了不得不面向的選擇途徑。
環保企業要想真正的實現業務突破,贏取新的利潤增長點,還需要跨越研發、應用等種種環節,需要克服需求、資金、管理等層層難關,這絕非簡單。其實,在碳中和時代,新涌現出來的市場機會還是挺多的,關鍵在于環保企業要打開思路,擺脫習慣思維的束縛,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持續開展前沿引領技術和共性關鍵技術攻關,健全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產學研用一體化協同創新,進一步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進新一代信息技術等高科技技術與環保產業融合發展,進一步提升環保產業的智慧化水平。市場前景是光明的,但是挑戰也是要面對的,從各界角度來看,都在期待中國環保產業能夠提升服務能力和水平,推動綠色發展發揮力量,在我個人看來,在整個宏觀大局和產業發展動能驅使下,需要的也僅僅是時間而已。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