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觀傳播:處在輿論漩渦里的司馬南,將迎來什么樣的結局?
近日,在抖音擁有2000多萬粉絲的意見領袖司馬南,被爆出其在2010年在美國買下了一棟“小房子”。
這一事件很快在輿論場上激起了千層浪,胡錫進等大V紛紛表態、數百萬的網友參與到了討論之中。
1
反美斗士 美國買房
在對這一現象進行剖析前,我們先來簡單回顧一下司馬南這個人和這起買房事件。
司馬南,男,66歲,北京市東城區居民,著名的民間意見領袖。
曾經靠怒批氣功大師受到了網民的關注,先后抨擊過聯想、滴滴等大企業和莫言、崔永元等名人。憑借六問聯想柳傳志,是否涉嫌侵吞國有資產一事成為互聯網現象級大V。多年來,堅持看衰美國、抨擊資本、質疑名人,被粉絲奉為“為百姓發聲的斗士”。
2010年在美國買下了一棟房產,在近日被相關人士爆出。由于這件事和他長期宣傳的美國市場必將崩潰的理論存在沖突,因此司馬南遭到了網民們的謾罵。
對此,司馬南在其抖音賬號連發4條視頻對事件進行了回應。從視頻內容來看,司馬南的誠意似有不足。
在第一條視頻中,司馬南解答了網友的一部分質疑,邏輯也比較融洽。
可在后三條視頻中,司馬南表示自己之所以遭到媒體的攻擊,是因為他得罪的人太多,很多人(尤其是聯想集團)希望借攻擊他,來掩蓋社會上存在的一系列問題。
作為觀眾,我們很難判斷司馬南對媒體動機的預測是否屬實。但司馬南對于事件的回應,卻存在著十分明顯的問題。
其一,避重就輕、逃避核心問題。在司馬南的第一條視頻中,他解釋了購房動機以及一些與購房事件關聯不大的問題,但對于網民們最關心的兩個問題,司馬南并沒有提到。這兩個問題是:“在國外購房是否合法”以及“其家人是否在美國定居”。
其二,禍水東引的自辯手段。我們可以將司馬南對媒體動機的預測視為歸因,但問題在于“先自證清白(并將這一部分作為重點)、再追溯媒體動機”是常規意義上更合理的回應順序。然而司馬南在自身問題沒有交代清楚的情況下,連續花3期的時間進行歸因,似乎有攪亂輿論的意思。
因此,連做4期節目的司馬南依然受到了不少網民的敵視,購房事件的熱度也在近幾日不降反升。
2
輿論操手慘遭輿論反噬?
熟悉司馬南的人應該知道,這位民間意見領袖向來都是一位善于操作輿論的高手。
近些年來,我國的政治、經濟、民生及娛樂圈的熱點事件中,大多都有司馬南的身影。
一番連續的提問往往就能讓粉絲們群情激憤,對其提問對象群起而攻之。莫言、崔永元及部分企業都在這個過程中吃過大虧。
那么這一次,懂人心、懂輿論的司馬南,為什么會遭到輿論的反噬呢?
主要原因有兩點。
第一,群體極化效應。
在社會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個理論:個體的意見經過群體討論后,往往會呈現出一種極端化的現象。
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面對一件事,輿論場上通常會存在兩種觀點。此時,一個已經進行過思考并得出觀點的人,在看到兩種觀點后,會更傾向于接受與自己相近的觀點,并從中得到鼓勵,而對自己的觀點更加堅信。
這既解釋了司馬南粉絲對司馬南深信不疑的原因,也解釋了反對司馬南的人,為什么無論如何也不可能相信司馬南。
由于雙方的信徒在進入群體討論階段前,都已經進行了自己的思考,得出了相應的結論。那么如果因為對方的幾句話就轉變了態度,那不是在打臉司馬南,而是在說明自己的思辨能力有問題。事實上,很少有人愿意承認這一點。
在這種情況下,大眾對司馬南的看法只會呈現極度的兩極分化態勢。
第二,混標準、重情緒。
司馬南善于通過極具煽動性的言論,對他人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這些要求往往聽起來大快人心,實際上卻有些吹毛求疵、強行曲解之嫌。
比如,對于莫言所說的“文學藝術永遠不是唱贊歌的工具”被司馬南解讀為“文學藝術永遠不能用來唱贊歌”。隨后,司馬南提出了一些光輝偉大的群體,質問為什么不能為他們唱贊歌。
比如,對于穿了和服的女孩,司馬南上升到了國仇家恨的高度,進行了大肆批評。
這些言論產生的影響之所以會遠遠超過其本身的危害,關鍵原因就在于:大眾的認知能力存在上限,但情緒可以被無限放大。
或者說,造成這些事引爆輿論的內在動力不是邏輯、而是情緒。
那么當司馬南慣用那些的圣人標準,被好事者用來要求司馬南這個凡人時,司馬南就顯得力不從心了。
在此,借用一位網友提出的質疑來“道德綁架”一下司馬南:“說了一句話、穿了一件衣服和買了一棟房子,到底哪一個更像是經過深思熟慮所做的決定?”
3
真愛國還是“吃愛國飯”?
對于司馬南美國買房事件,許多名嘴都站在他們的立場上,給出了他們的看法。
大體上,與網友們討論的大體上差不多,還是分為兩派。
正方認為司馬南是社會陰暗面的揭露者、是斗士,買房事件是市場行為,不必如此小題大做。
反方認為司馬南是個兩面派,嘴巴上都是主義、心里頭全是生意,是一位在各派系間反復橫跳的小丑。為了吃上“愛國飯”,強行打造了心口不一的愛國反美、不畏強權的人設。
其中,《環球時報》前任總編胡錫進給出了這樣的看法:今后無論針對誰,都不應再因為它在個人層面與外界發生某種交集而對其進行名譽攻擊。
盡管胡錫進的這番發聲是針對司馬南事件的,但這個觀點用在司馬南身上似乎并不恰當。
畢竟,司馬南的每一段視頻前都有這樣一句話:“我是中國公民、北京市民、北京市東城區居民司馬南”。這段開場白中包括國籍、城市和居所,在司馬南早已將北京房產作為其愛國證明的情況下,說美國房產不應該影響到他的名譽,似乎有些矛盾。
除了這段開場白,在司馬南的個人簡介中我們也能看到他對住址的重視度。
至于司馬南為什么要在有美國房產的前提下,如此強調自己住在北京的事情呢?想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還得聊一聊司馬南背后的MCN——藍岸智庫。
藍岸智庫旗下有許多的意見領袖,他們也都有著一些相似的特點。
包括:定位都與“家國情懷”相關、在簡介中都提到了“老北京人”的身份、核心觀點都有“反美”這一條、其言論大多極具煽動性。
對于這種巧合,或許是藍岸智庫的創始人饒謹偏愛這一類意見領袖,也或許利用國人樸素的愛國心就是饒謹心中最好的發財路子。但不論是哪一種,一家MCN的幾大臺柱的定位如此一致,不可能是沒有團隊包裝或引導的。
那么對于胡錫進為什么要挺司馬南、胡錫進希望將輿論引導到什么方向這兩個問題,我們就得從胡先生一直以來所代表的改良主義里去找答案了。
4
司馬南的結局
那現在,我們來探討最后一個問題:接近翻車的司馬南,以后還能不能在他的領域繼續做意見領袖?
這個問題,我們要從兩個層面分析。
其一,粉絲基礎。
在這個層面上,司馬南依舊可以保有足量的粉絲。如果司馬南能繼續發聲且不改初心,就能繼續擔任他們的意見領袖。
我們前面提到過群體極化等社會心理效應,在此基礎上,司馬南仍然會保有一批忠誠度極高的粉絲。或者說,美國買房事件只會影響到一些不堅定的人,而那些被影響的壓根不是他的忠實信徒。至于那些鐵粉,完全沒有因為這件事而轉路轉黑的可能性。
從司馬南抖音的評論區看,買房事件并沒有影響到它的粉絲對他的支持。司馬南的解釋不僅讓粉絲們信服,甚至被絕大多數粉絲認為是沒有必要。
那么,黑司馬南的人就都會被他的粉絲扣上一頂資本家犬牙的帽子。黑司馬南的人越多,黑的越激烈,就越說明司馬南觸碰到了“邪惡勢力”的痛點。所以,司馬南依舊是那位為人民發聲的旗手和斗士。
甚至,在買房事件引發全民關注后,這些人對司馬南只會更為堅定。
其二,社會層面。
在這個層面,已經沒有預測的必要了。因為今天早上,司馬南的全平臺賬號遭到了禁言處理。
無論如何,我們的社會還是偏向于和氣、統一、一致對外的,對于司馬南這樣樂于且善于引發內部群體撕裂的意見領袖,很容易受到監管的注意和限制。
當其個人影響力足夠大的情況下,這些情緒化的表態、亂扣帽子的行為,不見得能被大環境所容忍。
至此,司馬南事件大體上可以告一段落了。
不知道如果有一天,司馬南可以在平臺上再度發聲,他是否會將引導情緒發酵的方法轉向偏理性的討論呢?我們拭目以待吧!
對于司馬南本人和與其相關的事件,如果您有什么看法,歡迎在評論區交流討論。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