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發:陳無用
原標題:提案?我……我很緊張……怎么辦?
郭德綱老師曾聊到什么是藝術,“藝”是演員的能耐,“術”是把這個能耐賣出去。賣不出去的不叫藝術。
在廣告公司就是賣稿,賣不出去的稿就是瞎搞。
賣,就是提案,就是推銷、匯報,就是pitch,最終都是讓別人接受你的想法。并不是到甲方會議室向高層領導提報年度方案才是pitch,平時跟同事、跟上司、跟老板交流想法也是,pitch無處不在。
有些人真的是老天爺賞飯,沒辦法,天生社交悍匪,去甲方開會,大老板還沒來,雙方團隊之前沒見過面,面面相覷,他能馬上打開話題跟對方聊起來,會議室瞬間充滿輕松快活的空氣,,股票基金時尚穿搭洋酒紅酒美妝口紅明星塌房啥都能聊上一段,這也算是pitch。
我也見過天生就擅長演講的朋友,可能提案前準備的Deck洞察和創意都很一般,但是他講稿的時候感染力特別強,聲情并茂手舞足蹈,聽眾完全沉浸在他的演講里,哪怕Deck里的邏輯漏洞都能做魚網了都沒人注意,且甲方很容易buy-in。
我倒不是推崇這種做法,只是說好的演講可以讓方案增色。作為廣告人,尤其是文案,不管你是天生內向還是重度社恐,如果想往上走,想做到GH、ACD、CD,你不得不被迫擅長pitch,職級越高對外溝通越多。而ART因為是視覺動物,用畫面表達,大多不擅講稿,如果ART手活兒口活兒都行,那必然是創意總監的不二人選。
阿康在這方面會有一定優勢,因為干的就是直面溝通的工作,對外溝通甲方,對內銜接創意和其他部門,時時刻刻都在說服每個人按照他的想法走,一切盡在掌控,所以十個廣告公司老板九個阿康出身。
不幸的是,我也曾是那個不擅長說的文案。別看我平時跟熟識的朋友談笑風生,其實我有輕微的社恐,并不喜歡跟陌生人打交道,但選擇了做廣告,不得不對外打開自己。當我還是個小文案的時候,非常懼怕提案,演講的時候會有點緊張。尤其是基于自己的閱歷創作的一些真性情內容,當眾提案,就像把自己的內心擺在會議桌上供人觀瞻,甚至會有那么一丟丟羞赧。
后來做了文案總監、策略總監,總監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開會,大會時時有,小會如家常便飯,開會無數次,有成功的匯報,也有失敗的表演。上午開會被A客戶狠狠表揚,下午提報被B客戶罵得狗血噴頭,也是常有的事兒。我知道有些朋友跟我情況差不多,很會寫,但虧就虧在不會講,木訥寡言,從業多年依然原地踏步。這里總結一下本社恐的提案心得,希望對這些朋友有點幫助,畢竟咱們從事的是一個溝通比創作更重要的行業。
1、好創意,消除一半緊張
我曾跟同事聊過如何判斷一個方案寫得好不好,如果你寫完之后急不可耐地要向甲方展示,特想邀功,那么這個方案還不錯。如果去提案的心情比被提審還沉重,那提案成功純屬意外。
成熟的甲方,一般市場策略和品牌策略都會梳理得比較清楚,找廣告公司主要是想聽創意,前面幾十P的策略沒幾個人會認真聽,創意才是廣告公司的價值所在。而不成熟的甲方會有千頭萬緒的問題等你梳理,創意倒是其次了,這個有時間專篇講述。好創意讓你充滿底氣,甚至讓你忘了緊張這回事兒。就像一個膽小內向的人,如果當眾展示他特擅長的東西,他會滔滔不絕如同一個演說家。
比如數學高手說起某道難題的解法,圍棋高手說起某個殘局,游戲玩家說起某個攻略。到底啥是好創意,難有定義,因為廣告行業本身沒有就標準答案,只有解釋框架。政治正確的說法是能提升甲方的生意,不管是品牌美譽度還是直觀的銷量。但真的很少有廣告公司懂生意或者關心甲方的生意。靠譜的說法是比行活兒好那么一點點,跟同行聊起的時候你會有驕傲感。
2、開場開得好,消除另一半緊張
脫口秀演員的開場特別難,提案也一樣。來聽提案的人,各有心事,各懷心情,甲方大老板可能早上出門跟老婆吵了一架,余怒未消。緊張的你,哆哆嗦嗦愁眉苦臉地說,今天很……很開心來為各位領導和同事匯……匯報工作……人都是“見了慫人壓不住火”,瞬間對你充滿鄙視,現場氣氛降至冰點。
怎么才是好的開場呢,按我的經驗來說,開門見山直面問題,并且要選一個你特別有把握的角度切入,抓住甲方最關心的焦點,掌握主動權。很多時候,甲方要廣告公司解決的問題是相似的,只要你善于總結,就會發現公司處理過很多類似的問題。比如“怎么快速打開區域市場?”“怎么讓品牌重新年輕化?”針對甲方的核心問題,一上來就聊聊我們做過類似的案例是如何處理的,所以這次我們結合實際情況給出了最好的方案。即使不是最好的,你也得做出一副老子的方案天下第一的樣子,自然不會緊張了。
3、熟悉方案,就像熟悉女朋友的脾氣一樣
你可能會感到奇怪,我寫的方案我自己還不熟悉嗎?還真是,有時候,引用的客戶資料、某個心理學概念、某種營銷理論,甚至方案里的核心洞察和創意,可能在寫方案的時候覺得放到推導部分挺合適,但沒徹底消化,做不到揮灑自如,講稿的時候心里沒底,一旦客戶中途打斷提出疑問,就會陣腳大亂。
自己沒弄明白的東西,盡量不要往方案里寫,雖然有的理論模型、框架看著挺唬人。有的甲方挺吃這一套,但更多的甲方只想讓你解決他們的商業問題,而不是學習新理論。有的公司只有那么幾個人能提案,方案從頭至尾都是某一個人在寫;有的公司是團隊作案,阿康寫市場、策略寫概念、文案寫創意,這時候主講人需要非常熟悉各個內容板塊。熟悉的意思是,不看Deck,你也能把方案講個七七八八。就像你女朋友一皺眉,你就知道狂風暴雨將至。
4、不要照著Deck念
我見過一些新人提案,Deck寫得很飽滿,提案的時候幾乎逐字念,這時候雙方團隊都會有點尷尬,因為大家都看著投影儀,閱讀的速度比念稿的速度要快,甲方已經一目十行看完了,你還在那念。
如果甲方修養較好,會耐著性子聽你念完,但已經判斷出你是一個新人,而新人做的東西往往是不靠譜的,雖然你的方案可能還行。碰上脾氣差的甲方,會直接叫停。乙方如果有帶隊總監在,往往會不得不接過話頭往下講。
現場演講提報是為了把方案的內容立體深化,以此說服甲方買單;如果照著念,不如直接把Deck發過去算了。避免照著念,就不能把Deck當WORD寫,WORD是用來深度閱讀的,Deck是用來演示核心觀點的,每P一到兩句話,不能再多。如果你真的把問題想明白了,1P能講半小時。所有的陳述,都是為了把核心觀點像釘子一樣釘入在座人員的頭腦里。
5、提前演練錯不了
我剛入行的時候,提案的機會不多,但有時候也需要講稿,生瓜蛋子沒經驗,擔心臨場啥都講不出來,照著念肯定不行。我記得有一次我還特地為了賣某個稿子寫了篇講稿,提前練了幾遍,得以過關。后來成了老油條,就幾乎沒有練過了。
我見過有些提案高手,每逢重要的提案,必須模擬真實的匯報場景提前演練一遍,如何開場,講到某個部分該用什么語氣、用什么手勢、要不要站起來,講到某個點的時候視現場情況穿插一兩個笑話,如何結尾,甚至甲方會從哪幾個角度提出疑問,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了。準備如此充分,他不贏誰贏?當然,也有可能甲方最后選了報價最低的那個。那是另外一個生意話題。
6、要找到屬于自己的風格和節奏
在這行呆久了,我發現擅于提案的人,都有自己的風格和節奏。有的慷慨激昂,有的娓娓道來,有的邏輯縝密無懈可擊,有的談笑風生妙語頻出,也有的樸實無華但無比真誠,也很容易贏得甲方的信賴。
我有個領導是激情演講風格的,一開始我也想學習這樣子的風格,當你進入節奏后,唾沫橫飛,大腦特別興奮和敏銳,睥睨眾生,一切盡在掌控。后來發現激情演講是需要體能和肺活量的,一個小時的提案,講到半個小時就有點累了,聲量不如開場那么高了,給人越來越沒底氣的感覺。有點像唱歌,一開始調子起得太高,后面真正的高音就高不上去了。
后來我調整了策略,一開始起低一點,講到核心創意部分再高上去。一定要找到讓自己特別舒服的風格,才能如魚得水,越來越從容和自信。
7、不要怕失去這個客戶
當你經歷一次緊張的提案后,你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會緊張。怕提案失敗,怕失去這樁生意,甚至失去這個客戶,怕辜負老板和團隊的信任。墨菲定律告訴我們,越怕什么越來什么。所謂無欲則剛,只要盡力了,其他的交給運氣。
有個前輩給我講過一個提案的故事,給某品牌董事長匯報某產品線的包裝方案,才講到一半,董事長直接說我不喜歡這個方案,從造型到配色都不喜歡。一般的廣告公司是不敢直接拂逆甲方大老板的意見的。這位前輩當天也是心情不好,團隊辛苦勞動的成果被這樣輕飄飄地否定,氣不打一處來,心一橫大不了不做了。直接說,我特么才不在乎你喜不喜歡呢,你的喜好有那么重要嗎?現場所有人都愣了,董事長也愣了,沒見過這么橫的乙方啊。
這位前輩又補充說,我們最在乎的,是消費者群體的喜好……我們經過調研,又做了小范圍的測試……后來,一貫獨斷專行的董事長照單全收了。當你真心實意地想為甲方解決問題,不再患得患失,不怕失去這個客戶,反而會贏得甲方的尊重。
8、臨場應對客戶的challenge
提案結束的交流時間,新手最怕客戶的臨場challenge。
不要怕說錯,很多時候甲方的問題是廣告業的千古難題,沒有答案,只有應對。
甲方也不是想要一個答案,甲方只是沒安全感,尤其是對甲方的中層管理者提案,比如品牌經理、市場總監之類的,他們還要向大老板匯報。對于廣告公司只是一場生意的提案,而對于他們是職場前途的pitch。他們只是想看你對這個方案有多堅持,便于他們下定決心。甲方所有的質疑都要成為你堅定方案的理由。
比如客戶說,你這個SLOGAN別的品牌也用啊!一般類似的問題,要分成幾個角度去回答。
第一,從市場角度橫向舉例。沒錯,別的品牌確實能用,NIKE的JUST DO IT,哪個運動品牌不能用呢,但你搶先用、一直用,自然就會成為你的品牌資產。
第二,從甲方品牌角度縱深說明。我們梳理了公司的發展史和產品線,以及歷來的廣告傳播調性,結合當下品牌面臨的現狀,認為這個SLOGAN是比較符合品牌戰略的。
第三,從廣告公司專業角度陳述。SLOGAN其實是一句話講清品牌的故事,你要賣什么,為用戶帶來什么,背后其實是企業的經營優勢在作支撐,我們認為品牌的優勢在這里。
這樣的回答并無實際營養,只是起到一個心理輔導的作用。甲方老板其實很清楚,一句SLOGAN并不能影響品牌的興衰,能否成為流行語要看運氣,但你總得定一些東西才能推進工作。很多類似的問題,如果你都能說出個一二三來,甲方就會認為你是靠譜和專業的。
9、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這是作家馮唐做事的“九字箴言”,真能做到那是大師之風了。干廣告有點屈才。我還做不到,但在往這個方向努力。
其實這九字是有內在邏輯的。“不著急”是對時間的態度,做完自己該做的,有耐心、有定力,剩下的就是等待,把一切交給時間。“不害怕”是對結果的態度,充分努力了,即使結果不好,提案失敗,最壞的結果是失去這個客戶,乃至被開掉,又有什么呢,換個地方重新來就是了。“不要臉”是對評價的態度,團隊的怨言,同行的惡語,甲方的刁難,不要往心里去,解決實際問題就好了。
玻璃心是做不了廣告的,這個行業需要“鈍感力”十足的人,愿我們都能做到“不著急、不害怕、不要臉”。
作者公眾號:陳無用(ID:wuyongzhiyong2022)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8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