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藝術賦能,讓品牌“換個活法兒”
在競品參差、同質化嚴重、內卷日益加劇的當下,很多品牌都曾無數次幻想:能否換個活法兒,活得輕松點?
奢侈高端品牌希望保持“王冠不掉”,優雅地把錢掙了;大眾品牌無不期待“以小博大”,“四兩撥千斤”躺著把錢掙了。
于是,它們不約而同地選擇了藝術賦能,不斷用各式各樣的藝術聯名、藝術展來豐富產品設計、拓寬消費者受眾群體、直至成功提振銷量、提升形象。
1、至暗時刻,藝術賦能如何讓Prada“王冠不掉”?
世人都覺得Prada大牌風光,殊不知,它也曾有過5年的至暗時刻。
2014年Prada上半年財務報告顯示,凈利潤2.448億歐元,同比大幅下滑21%。此后直至2018年,Prada的各季度銷售額持續下滑。一度被當時的媒體下了“判決書”:Prada已被擠出奢侈品“第一梯隊”。
Prada還有望從低落期中觸底反彈嗎?在“回血之路”上,Prada在藝術這塊又做了哪些努力呢?一起來看看吧!
● 本著“藝術需要陣地,更需要堅守”的精神,Prada堅持藝術初心,消耗大量資金來修繕具有百年歷史的榮宅,絕不讓2011年啟動的工程在困難時期成為“爛尾樓”。
⊙ Prada榮宅修繕后外觀 。
● 精心修繕后的Prada榮宅于2017年10月17日對外開放后,又以藝術基金會為軸心,接二連三地舉辦了七次藝術展,中國當代藝術家劉野和李青都曾在此舉辦個展。
⊙ 劉野個展「寓言敘事」榮宅展覽現場 。
⊙ 李青個展「后窗」榮宅展覽現場 。
● 2018早春時裝秀于此上演,Prada Tropico限時店在此登陸。
⊙ Prada 2018早春時裝秀 。
⊙ Prada Tropico限時店 。
● 2018年推出Prada Invites項目,邀請四組建筑師跨界進行服裝設計。
⊙ Prada Invites項目登陸中國 。
● 邀請著名當代藝術家曹斐為品牌創作宣傳大片。
⊙ 藝術家曹斐為Prada拍攝《人類幾乎》短片 。
● 找來五位不同領域影像大師與藝術家呈現多元創作。
⊙ 五位影像大師與藝術家多元創作 。
即使在象征著碎片化、娛樂化閱讀的微信、微博等傳播領域,Prada輸出的內容依然保持高度的藝術性和哲思,試圖在每期推送里升華出一些比KOL網紅更宏大的命題,比如探討人與藝術的關系、比如分享閱讀、電影、音樂和展覽的清單。
⊙ Prada 2022年7月閱讀、電影、音樂和展覽清單 。
不僅僅是Prada,還有很多奢侈高端品牌也選擇用藝術與消費者對話。
Dior、Chanel、Gucci、寶格麗、愛馬仕、沛納海等品牌的藝術展相信大家都不會陌生,有的甚至開進了國家博物館。
⊙ Dior Lady Art #5展覽 。
⊙ Gucci 1961俱樂部 。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馬爹利關注未來藝術英才計劃、萬寶龍國際藝術贊助大獎、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寶璣對盧浮宮博物館修繕工作的資助等,都是拿出真金白銀與藝術資源來資助藝術家的公益項目。
⊙ 勞力士創藝推薦資助計劃 。
⊙ 保時捷“中國青年藝術家雙年評選” 。
當然更具魄力的莫過于成立藝術基金會、建立博物館之舉,比如Cartier當代藝術基金會、Louis Vuitton基金會、藝術博物館等。
⊙ Cartier當代藝術基金會 。
⊙ Louis Vuitton基金會 。
由此可見,大部分高端品牌都有藝術氣質,藝術早已成為烙印在其肌膚骨血之中的存在。
用藝術為品牌賦能,猶如冠貴族之冕,使其真正成為既富且貴的高端擔當,不失為一種優雅地把錢掙了的活法兒。
看到這,也許有人會說搞藝術很“燒錢”,我也想,但我不配。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藝術賦能僅僅是奢侈高端品牌的專屬特權嗎?當然不是。
接下來,我們就從最不起眼的手機殼入手,看看藝術賦能如何幫助大眾品牌破圈突圍。
2、藝術賦能如何讓最不起眼的手機殼破圈突圍?
CASETiFY以小小的手機殼起家時,沒人預料到,一個手機殼標價400多,還搶瘋了,活脫成了“手機配件界的愛馬仕”。讓人不禁納悶:這門不起眼的小生意為何迷住了女孩們的錢包?
一方面,它總能簽到當下最火的IP。去年「魷魚游戲」火了,就推出面具人和椪糖圖案;「怪奇物語」前腳成網飛黑馬,聯名產品后腳就掛在官網上了。
⊙ CASETiFY與「魷魚游戲」的聯名系列。
⊙ CASETiFY與「怪奇物語」的聯名系列。
另一方面,它動輒就跟知名藝術家合作,流行文化符號拉滿。不必買萬元羽絨服、千元網紅靴,就能擁有“最便宜的明星同款”、收獲類似的身份認同感,以及追潮流的爽感。
⊙ CASETiFY與日本藝術家空山基的聯名系列。
⊙ CASETiFY與The Met館藏藝術品的聯名系列,全球限量100件的《蘇格拉底之死》(The Death of Socrates)畫布手機殼套裝。
如今,賣手機殼起家的CASETiFY ,“逆天改命”破圈成為最受矚目的獨角獸企業之一,藝術賦能在其中發揮的助力著實不容小覷。
我們再把目光投向美妝、餐飲、服飾等與消費者生活更為相關的大眾品牌,就會發現藝術助燃品牌勢能的身影可謂無處不在。
比如說,拿下天貓國貨彩妝三連冠的美妝品牌瑪麗黛佳,創立10年,藝術展就做了8年,合作了100多位藝術家。
⊙ 瑪麗黛佳越域精神藝術展「入迷」。
麥當勞、餓了么聯名漫畫大師豐子愷的畫作,藝術、美食、外賣這些破壁元的詞匯相融呈現,賦予兩個品牌更為詩意的身份。
⊙ 麥當勞×餓了么×豐子愷畫作 一起#馬上送春天# 。
還有早在2003年就開啟“萬物皆可聯”藝術再造時代的優衣庫,99元就能把KAWS、村上春樹、村上隆、草間彌生等藝術聯名款穿在身上,真的沒人會拒絕。
⊙ 優衣庫×KAWS。
⊙ 優衣庫×村上春樹。
從以上這些案例可以看出,大眾品牌與藝術聯姻,最幸運的,從小透明一步步往上爬到C位出道;最不濟的,在翻不起浪花的大海上,抱著藝術的救生圈,總也能冒出幾個泡泡。
藝術賦能不失為一種“進可攻、退可守”的韌性活法兒。
⊙ 圖片來源:VCG 。
3、是時候換個活法兒了,但你想好怎么做了嗎?
綜上,無論是奢侈高端品牌,還是大眾品牌,都能通過藝術賦能的方式,打開解決營銷痛點的新思路,在商業競爭中換個活法兒。
藝術賦能無疑是品牌升級的必要手段,是品牌成長的必經之路,更是當下不可阻擋的大勢所趨。
品牌是時候通過藝術賦能換個活法兒了,但僅憑一腔熱情遠遠不夠,還需要一雙懂得甄別的慧眼。
⊙ 圖片來源:VCG 。
若沒能找到與品牌契合、與市場共鳴的藝術對象,沒想清楚自己的品牌定位和產品邏輯,更不懂如何最大程度、富有創意地開發、利用、傳播這一營銷行為,就極易徹底涼涼。尚未掀起浪花就被拍死在沙灘上的品牌們,無疑是前車之鑒。
那么,如何找到合適的藝術IP或藝術家合作?去哪里才能找到精準又有流量的藝術資源?藝術跨界合作這么多,如何傳播才能搶占市場與聲量?……這些無疑是品牌面臨的問題。
nihaooo你好藝術作為懂藝術、懂營銷、懂生意的專業運營團隊,能充分站在品牌方角度、理解品牌方需求,整合國內外當代藝術家、潮流藝術家、裝置藝術家、頂尖美院師資與設計師等資源,策劃專業藝術商業聯合全案,讓藝術更好地賦能商業。
畢竟,藝術與商業的結合應該是自然而然、恰如其分的,就像Prada拆分重組的英文字母,融合成“榮宅”的漢字這般天衣無縫、品效合一。
⊙ Prada榮宅logo 。
──── 參考資料 ────
[1] 鉚足了勁要回第一梯隊,Prada有多努力?│ FashionWeek
[2] CASETiFY首登上海,將給中國消費者帶來什么?│ Vogue Business
聯系我們| Contact us
微信公眾號:nihaooo你好藝術
郵箱:Truman.chu@postbrand.cn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