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年輕化的策略如何制定
品牌年輕化是很多客戶都在苦苦思索的課題。
在90后是領證、生育主力的時代,年輕的廣告公司策劃正在為這手頭剛拿到的客戶命題撓頭。面對這個課題,年輕似乎成為了唯一的缺點,因為他們從來沒老過。
TODAY,作為老年人,淺薄地分享一下關于品牌年輕化的觀點。
什么是品牌年輕化?
品牌年輕化是老品牌所獨有的課題,因為:不夠老的品牌,沒有年輕化課題可言。我們剛參加工作時,還流傳著60 70后不看好80后的故事。而今天05后的小朋友,已經在問90后是不是40歲了。周杰倫已成他們口中的“過氣明星”,別說你一個時隱時現的品牌了。
一個品牌的大眾感知,會隨著消費者的老去而逐漸鈍化。廣告中常常提到的心智占領,就是在保持品牌永遠在大眾心中被首選。
在這個心智建設的過程中,老品牌經營了十幾年、數十年,會形成安全、穩定、經過試錯的品牌建設經驗。可是,這些經驗是品牌的強大壁壘,又成為了阻礙突破的牢籠。沒有人敢于打破,所以這層次元壁越來越厚。當它已經厚重到會影響這個品牌長期發展或者眼下生存的時候:品牌必須年輕化,年輕化終會成為生死之戰。
如何去開展品牌年輕化?
既然要從根本上解決年輕化的問題,我們也就必須回歸,并抓問題本質。其實,這五個字的字面意思本就是課題自身。我們可以拆解出三個問題。
?問題一
我是一個什么樣的老品牌,我的固有品牌體驗是什么?
?問題二
我為什么要年輕化,主要原因和訴求是什么?
?問題三
我如何做品牌的年輕化,如何有效落實?
既然是三個問題,要分頭解決嗎?
我的答案是:這可tmd別機械化思維了。
品牌年輕化:文化、關系、體驗
我的品牌年輕化方法論
1,品牌文化基礎
2,品牌關系鏈接
3,品牌長期體驗
為什么是這三個詞?
關鍵詞:品牌文化基礎
品牌,是文化符號。有辨識度是品牌的基礎要求。品牌如果沒有內涵,就只剩下logo。常年來品牌經營的是心智感知。
一個品牌,能在消費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肯定不只是形象的認知。更多的,是他們在心中,給他們留下了一個標簽、一個定位、一個記憶。論及威力,沒有任何的印記要比文化更有穿透力。
我們發現很多品牌年輕化過程中,往往套上的都是年輕人的臉,年輕人的唱跳rap,但是實際上,他們并沒有年輕。為什么呢?這些本都是品牌部在文化戰略上的缺失。
我們知道,有一個組織叫做《青年志》,專門做青年文化研究。那些想做品牌年輕化的公司,都甚至沒有跟這種專業的人士去有過接觸和交流。你說他們的品牌文化理解力會有多少呢?即便是“我是年輕人,所以我懂年輕人”,這種自證式的策略沒有太多意義。
要想變年輕,必須理解年輕。這種理解,不是覺得對方就是熱愛街舞,你說全中國這么多消費者,這些95,00后,都愛街舞,是不是很古怪。那中國廣場舞大媽還有立足之地嗎?
我們需要明白——文化視角是一種理解,理解消費者生長的媒介環境,理解這種經濟、文化、科技周期之下,造就的一代人的共性。
這正如6點看七巧板和大風車的80后有族群記憶,而90后個體興趣多元,00后已經開始放飛一樣。我們看到的都是文化的現象,而不是文化背后的觀察。一旦品牌誤入歧途,套的都是形式,而缺乏內涵。它就缺少自然融入。
很多品牌做B站,感受上,更像是混進一個異類。
因為像亞文化族群這種有著堅硬文化壁壘的群體,他們有著更為圣潔的精神領地。知道剛之魂嗎?懂不懂合成獸痛哭之夜?知不知道為什么非要把1打在公屏上?你若是帶著強烈的功利心來,缺乏對媒體里受眾的共情、理解、尊重,就會得到惡評如潮。
很多品牌預算很多,但是他們根本不懂。所以他們的品牌砸錢去街舞挨罵、去樂夏挨罵、去B站挨罵,且每年堅持被罵,每年都沒有任何改進。如果我寫他們的年終總結,我會寫:我們沒有文化戰略,所以我們試圖混進有文化的圈層,但是我自己想說什么,想做什么,都模棱兩可,結果是,消費者想趕我出圈,覺得這個惡心。
所以,我才認為:要想正確地年輕化,必須有文化底蘊。我們要試圖創造、代表一種文化,且這種文化,不是口頭說說。而是付諸于身體力行。
能否做到,是導致品牌年輕化,結果上型相似、質不同的關鍵差異。
關鍵詞2:品牌關系鏈接——不寫了
關鍵詞3:品牌長期體驗——不展開了
猜猜這兩個事是什么?
每年,很多快消客戶,都會階段性白嫖各種代理公司,讓他們提出三到五年的建議。
很多代理公司都不知道寫什么:)于是四處打聽:你知道最近有什么新趨勢嗎?
其實,品牌建設上,最重要的并不是在追新,而是在不斷穩固。穩固的是什么?是品牌和用戶的關系。是參與到用戶對話,是融入到消費者溝通場景,學會語言習慣。我們終究要實現的,是改變品牌整體從內到外的氣質。讓它不俗氣,有骨氣,很霸氣。要做到這些,另要寫上許多的文字。今天就不多說了。畢竟,寫長了沒人看。:)
一言蔽之:
看到評論是我更新的動力。讓我知道你因為我的文章找到了工作、因為我的文章會寫了年終匯報,最重要的,因為我的觀點,得到了思路上的啟發。
懂了可以轉發,沒懂也歡迎進群討論~
關注公眾號!入手定不虧!
往期推薦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