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廣告人需要方法論?將意咨詢方法論起底
廣告人習慣用創意solo全場,很少套用方法論,因為大家都害怕被“套路化”。但是,沒有方法論,意味著成功難以復制。
如果一家廣告公司只能靠少部分優秀的大腦吃飯,這家公司必定做不大。一個廣告人如果沒有掌握一套實操方法論,那他很難成為一個真正優秀的廣告人。
所以,我們在將意成立之初就探索出故事鏈方法論模型,并把它用到認養一頭牛、人類快樂等營銷實戰中,取得的成績還不錯。
去年,《幕后大腦》把「故事鏈」放到新書《幕后大腦2》中。
趁著這個契機,我們再和你分享一下「故事鏈」。「故事鏈」的四個理論支柱,分別是:故事錨、元劇本、角色鏈和戲劇符。
故事錨
“錨定”是丹尼爾·卡尼曼提出的一個行為經濟學概念。
意思是:當我們評估一件事時,會下意識尋找一個參照物,把參照物當成判斷當下這件事的標準。這種影響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的思想釘在一個地方。
比如我問你,“你認為甘地的死亡年齡是大于100歲,還是小于100歲?”你覺得答案是多少?100歲還是90歲?真實的答案是68歲。你的答案會嚴重受到100歲這個錨點影響。
消費者其實每天都被“錨定效應”影響著。他們如何判斷一樣商品是貴還是便宜?他們的“錨點”可能是競品的價格、上個月的價格、或者是周圍貨架上其他商品的價格……
「故事錨」是借助一個故事化的錨點,顛覆顧客的選擇坐標系,推翻對手的游戲規則,創造更大的市場空間。
元劇本
「元劇本」是指,你的品牌故事不是一個封閉的故事,而是一個“開源”的劇本,像安卓系統一樣,可以被用戶自定義。
2019年4月,《復仇者聯盟4》上映,引發了很多復聯粉的回憶,因為《復仇者聯盟4》是復聯的最后一部,很多粉絲們在看完電影之后,都在抖音里用一首叫《bye》的BGM,制作了告別視頻。
有人從鏡頭里,移走一個又一個復聯手辦,表達對復聯的告別;
有人從鏡頭里,移走一張又一張的原聲音樂碟,表達對復聯的告別;
有人從鏡頭里,移走一張又一張之前積攢的電影票根,表達對復聯的告別;
相同的BGM、相同的拍攝手法,這就是《復仇者聯盟4》的「元劇本」。它讓所有的復聯粉絲,可以在同一個框架內抒發感情,又表達了千人千面的情感。
角色鏈
故事,當然離不開角色。在「故事鏈」的理論里,品牌故事不是只有一個主角,而是各色角色粉墨登場的世界。
在一個品牌故事里,劇本是由品牌與用戶、創始人、媒體、合作方、員工、IP等角色一起撰寫的。
企業的營銷目標就是:不斷尋找新角色,納入你的故事里。每鏈接一個角色,你就開發了一批用戶,創造了一次新的商機。
「角色鏈」就是,企業要不斷將和生意相關的所有人和組織,鏈入你的品牌故事里。不斷壯大故事里的角色配置,讓更多的人幫你推進這個故事。
戲劇符
「戲劇符」指的是:我們要用戲劇原理設計品牌視覺符號。
很多品牌的視覺系統都是美的,卻是沒有競爭力的;也有很多品牌的視覺有競爭力,但卻是丑陋的、是靠強奸用戶雙眼換來的。
「戲劇符」的關鍵是制造視覺的“代入感”,讓用戶一眼看上去就“有戲”,制造視覺上的用戶接口。
結語
數字化時代,品牌增長不是霸占用戶心智,而是不斷制造“被鏈接”的可能,而故事就是最佳的鏈接工具。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