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人的探討:節點營銷還行得通嗎?
近兩年隨著公關日歷,電商大促和小眾節日豐富起來,消費者對節點營銷也逐漸疲勞,包括有些品牌陣營也開始厭膩追隨全網在同一時間發布相似主題的內容,可有些品牌卻仍在堅守,力爭不放過任何在大眾面前展示自己形象的機會。節點營銷鄙視鏈隨之而來,多數結果便是將這一難題壓倒性地托付給了營銷人。遇事不慌,本文將帶你究其問題本質,給出正確的營銷建議。
01 先洗白:節點營銷的本質與誤區
古時按“天時地利”布陣兵法,現在用“公關日歷”來營銷策劃。固定的節點自帶天然話題,有著流量助推器的作用,在這段時期,人們會有固定的行為目標,營銷人要做的便是與消費者共鳴,并提供更多可選擇的方式去實現這個目標,最終引導行為完成消費轉化。在能與消費者產生情緒共鳴的時期現身,既強化了品牌陪伴,又可以很好地增加曝光量,提升認知度和好感度。所以從本質上來講,節點營銷是廣告人的有利工具,自身無過,多是在使用上出現了問題——錯誤的創意和營銷節奏。
02 后優化:沒有失敗的節點,只有失敗的玩法
創意要新不要奇
節點營銷的創意新穎并非是指要另謀新篇,出奇制勝,畢竟順應節點自身的天然話題,才能觸發與消費者的情感鏈接。但多數濺不起水花的創意,問題都在于只貼合主題,過于傳統套路。中秋祝團圓,七夕頌相愛,正如前文所說,這些都只是消費者“固定的行為目標”,品牌重復說并不會觸發他們產生心理共鳴,只有洞察實現目標的方式,找到實現目標的切實行為建議,才會在眾營銷中脫穎而出。
另外,不只營銷人在過節,消費者也在過節!如果想增加與消費者的互動,這正是一個好機會,節點的天然屬性會幫助品牌激發消費者的參與積極性,為你的營銷活動想一個互動話題吧!使他們完成與品牌的內容共創。
營銷要有自身節奏
營銷人必須直面一個冷酷事實,我們從未真正擁有過品牌的目標人群,他們有自己廣泛的購物目標,他們從眾,會關注主流時間節點內容,同時他們也會有獨特的自身標簽,會從中瞄準觸及自己的行業內容。這就需要營銷活動要一邊踏入節點節奏中,給自己更多面向消費者的機會,但同時保持自身節奏,吸引目標人群的目光。
畢竟節點營銷也并非只在節點發力,從前期蓄水到后期二次傳播都需要完整規劃,連貫銜接起每一個營銷動作。前期拋出話題,用互動引發討論,直接影響著節點期間的轉化率;爆發期與消費者共鳴情緒,激發消費決策;節點過后的平銷期繼續保持品牌調性,用自然內容過渡為下一次做鋪墊。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