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外資,領跑兩大行業,公牛的進擊之路靠什么?
“中國飽和的是‘低端制造’
真正的‘高端制造’是稀缺的。”
上周,我和一位在制造行業的朋友聊天,談到中國制造時,他有感而發,“即使在許多國產替代率高的品類中,從保溫杯到廚房刀具,高端制造還是國際品牌的天下”。
注意!這里的高端和低端,不只是從科技和技術角度來去區分。舉例來說,面料不需要任何的、現在流行的技術,比如半導體芯片技術。但是,一塊面料的誕生需要很多的工藝,國內的確有很多企業,能開足馬力瘋狂生產那些可能注定成為庫存的面料,但卻很難拿出非常好的、高端的面料。
同樣,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開關、插座上,要做出高端感,也會涉及各種各樣的工藝,不要以為不是新能源等熱門產業,就沒有壁壘和門檻。
誠然,中國制造過去的三十多年里,解決了功能需求,也涌現了很多產業迭代的故事,我們認為用績效驅動可以徹底替代情感,效益最大化就是組織和個體的唯一的追求,成本控制高于一切,符合成本考量的現代化分工就是金科玉律。
但,站在今時今日的節點來看,這些或許不那么正確。因為一旦到高端制造這塊,中國制造的話語權,就會備受挑戰。
例如,作為中國高端制造的代表領域——中國航天,便是一個產業橫跨半個多世紀,從“模仿者”到“引領者“的故事。探索與突破、嚴苛的標準、科技創新是中國航天事業破局之路。而在家庭用電領域,同樣有一家企業通過發力“高端制造”,連續在“插座”和“墻壁開關”品類成為行業第一的品牌,它就是“公牛”。
在神舟十五號航天員“入住”天宮的節點,公牛集團舉辦了以「引領用電科技,再創安全新高」為主題的AR線上發布會——「中國公牛X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簽約暨新品發布會」,官宣公牛成為民用電工行業首家中國航天事業合作伙伴。
在發布會上,中國航天基金會副理事長齊國生表示:“基于產品品質可靠、行業地位、科技引領三大標準,中國航天選擇公牛作為民用電工行業首家航天事業合作伙伴。”
公牛與中國航天的“雙向奔赴”,是在“高端制造”領域的彼此認同。
正如在線上發布會現場,公牛發布的大師系列超薄款墻壁開關新品,將意式簡約設計與中式美學相互融合。產品創意的背后,是研發、設計和制造能力“集大成”,也是公牛以裝飾美學撬動品類增長的決心。
“小開關”的大護城河
“高端制造”的定義,不僅對企業研發制造能力有要求,也需要回歸具體的消費場景之中。在公牛大師系列超薄款墻壁開關新品身上,我看到了公牛對消費需求的洞察,以及對研發制造的不斷突破。
墻壁開關品類的更新需求較少,主要是商品房購買、重新裝修等帶來的新增需求。因此,墻壁開關的“原生場景”是裝修空間,品類的消費需求變化,與裝修風格趨勢緊密相連。
“美學”,正在成為一種消費剛需。據《2022家裝風格觀察報告》顯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掌握家居裝扮話語權,簡約而又不失氣質的輕奢風,成為他們的最愛,他們同樣希望墻壁開關等電連接設備除了功能性外,還具備裝飾性,能夠融入家裝風格之中或者錦上添花。
正如此次發布的公牛大師系列超薄款墻壁開關新品,給我的第一個感知是特別“卷”。
設計上,新品由服務過菲拉格慕(Ferragamo)、范思哲(VERSACE)、蔻依(Chloé)等奢侈品牌的意大利知名設計師團隊Habits設計,將意式簡約風融入中式美學。Habits團隊從莊周夢蝶這一中國典故中,汲取靈感,以蝴蝶振翅為原型,以“輕盈”為核心進行結構設計,賦予產品美好寓意及體驗。
用更畫面感的語言去描述的話,就是放眼看過去,墻壁開關就像一只蝴蝶,停靠在墻面上,甄選的輕奢配色,匹配簡約、輕奢、新中式等家裝風格。
而工業設計上的優化,倒推到產品研發和生產工藝上,其難度系數會呈指數級上升。在墻開行業,超薄具備高難度,是不言而喻的高端產品。
這款新品歷經81名工程師,耗時200個日夜,累計超過93300個工時的研發攻關,通過了五大場景的214項嚴格測試。對產品的極致投入,最終交付的是輕奢的視覺、更潤滑的手感、2°超小按鍵擺角和只有傳統墻開一半6.4mm的薄度。
這些參數的背后,是公牛對墻壁開關可能性的探索,將更具美感的裝飾開關交付給家居空間,也是公牛為“小開關”壘起的高護城河。
持續創造增長曲線
從現代企業內部來看,增長是刻進基因里的東西。
我記得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講到過這么一句話,即海底撈擴張的原因,就是開一家店后,自己能買到房,開三家店后,店員能當店長,也能買得起房,但又會有新進來的人,他們也想買房,因此周而復始地推動海底撈的不斷擴張。
當然,“買房”是對企業增長的具體表達,但在充分競爭的時代,企業不再有靜態的優勢,商業競爭是一個動態平衡的過程,任何優勢只是相對的,只體現在一個時間窗口中。
而實現增長的途徑無他,就是服務好客戶,讓他們有持續的好感,也就是“MOT”。MOT(Moment Of Truth)是由北歐航空公司前總裁卡爾森提出的,他認為關鍵時刻是客戶與企業的各種資源發生接觸的那一刻,這個東西很重要。
更直白地說,就是企業與消費者接觸的每個節點,都能交付好的體驗,便是企業增長的動力。回溯公牛的成長路徑,正是在行業不同的發展階段,不斷地將“剛需價值”交付給用戶,從而創造出多條增長曲線。
1.0:產品質量時代
在公牛品牌創立的1995年,市場主流的競爭邏輯是“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利潤”。公牛卻率先扛起“品質與安全”的大旗,主打“用不壞的插座”。創立后的次年,公牛率先推出按鈕式開關插座,不僅沉淀了12項技術專利,定義了插座品類新的安全標準,并成為行業內第一個申請長城認證和做品牌宣傳的企業。在27年的發展中,公牛在安全用電領域,參與制定了93項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團體標準,以一己之力拔高了行業整體標準。
“大家知道插座上是有開關的,但當時我們在市場上找不到品質可靠的插座專用開關,索性我們就自己研發體積小、性能可靠的按鈕開關,創新推出帶開關的插座。”回憶起公牛1996年上市的行業首個按鈕式開關插座,阮立平如是說道。
在商業的語境中,創新是一個復雜的體系,包括的是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供應鏈能力(尤其是對核心零部件的自主權)、市場推廣等多個環節,它不是簡單的MBA商業案例。因為,MBA往往擅長倒推,但事實上,真正的創業是沒有倒推的機會的,它考驗的是創始人摸著石頭過河的能力,以及對創新的持續投入。
2001年,公牛用六年時間,成為插座行業的“品類冠軍”,但對研發制造的投入步伐并未放緩。2003年,公牛斥資1000萬元,建造專業、權威的高標準檢測實驗室;在品質方面,公牛建立了檢測中心,每款公牛產品在交付給消費者前,都都必須經歷低溫、高溫、拉伸、按壓等一系列檢測;在供應鏈上,公牛堅持外殼、線纜和銅片等部件自主制造,提升對產品質量的掌控度。
因此,“品質與安全”是公牛的“基礎建設”,也是人力、物力和時間成本堆起的壁壘。
2.0:快速發展階段
與大多數消費品類類似,在實現了初步擴張之后,中國企業需要通過“渠道為王”的策略,來搶占消費者的購買決策場景。公牛也在這一階段,以“渠道創新+產品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
例如,公牛借鑒快消品類“配送訪銷”的方式,從“坐商”變為“行商”,將全國零散的五金店、超市、建材及燈飾店等連接在一起,形成廣泛的銷售網絡,多年下來打造出一個連接百萬家店的銷售網絡;以售點廣告為核心的立體化品牌傳播模式,不斷將品牌門店滲透到千層餅一樣市場中。
當你有了插座開關產品需求時,看到綠色的公牛招牌時,會自然而然地進店購買。這種潛移默化的心智引導,以及“安全用電專家”的品牌認知,便是公牛深耕渠道策略,所帶來的增長復利。
而在產品創新維度,公牛不斷將更優質的產品體驗,交付給消費者。
正如上文所述,公牛率先建立了高標準檢測實驗室,有了檢測條件以及研發資金投入,公牛插座的質量不斷提升,防脫、防雷、低熱、防小孩觸電等各類帶有專利功能的插座也紛紛出現,旗下產品也多次斬獲德國IF設計大獎、紅星獎等知名獎項。公牛圍繞著不斷細分的、豐富的應用場景,推出安全的、高顏值的、智能化和便利的產品,從防雷插座、漏電保護插座,到安全、多功能與潮流感兼備的魔方插座、小黃人圓盤插座,以及更具品質感的軌道插座等,并通過自主供應鏈和嚴苛的檢測流程,讓每一款公牛產品都經得起考驗。
目前,公牛已獲得1990項專利、240余個國內外產品認證,以及51項國際設計大獎。通過“渠道+產品”的創新飛輪,公牛正在將產品矩陣,變成一個個“爆款矩陣”。“10戶中國家庭,7戶用公牛”,這便是中國市場對公牛最直接的認可。
3.0:品類拓展階段
如之前所述,增長是刻進基因里的東西,公牛在插座行業做到絕對的第一后,需要找到新的增長方向,通過不斷拓展產品矩陣,突破增長的天花板。
不同于野蠻擴張的路徑,我理解的公牛的品類拓展,遵守的是一條清晰的主線——“優勢延伸”,即將品牌的核心——“安全用電專家”注入到相關品類當中,放大公牛品牌的優勢。
公牛進入墻壁開關品類時,這一領域并非藍海一片,外資整合攪動著行業風向。
2005年,羅格朗整合TCL國際電工之后,國內電工老大的寶座一下子成為了外資品牌;2008年,國際巨頭霍尼韋爾整合朗能電工,國際巨頭霍尼韋爾整合朗能電工表明其開始發力中國電工市場。而在另一面,在低端市場拼殺的小企業,以及激烈的同質化競爭,讓市場成為紅海一片。
面對著“上有外資品牌的圍剿,下有小企業廝殺的血海”的境地,公牛用了八年時間,在2015年便實現了對國際巨頭的全面超越,再一次拿到墻壁開關行業的第一。
如何做的?
我認為是“相對優勢”和“品類創新”兩個核心原因。
第一是相對優勢,即“技術優勢+心智優勢”。
公牛決定要做墻壁開關,就是奔著品類第一全力沖刺,用更好理解的話來說,就是“all in”。公牛進入開關行業后,一方面著手建立全球最大的墻壁開關插座基地,一方面深耕安全用電技術,在技術上不斷攻克墻壁開關插座耐高溫、防觸電、防短路、抗電涌等技術難題。
除了功能屬性外,公牛過往在插座品類沉淀的“安全用電專家”的心智優勢,能夠給顧客以信任感,讓公牛有底氣和“外資品牌信仰”分庭抗禮。
第二是“品類創新”。
插座和開關雖有一些關聯,但公牛如要跨越到開關領域,就要想辦法破局“上有外資品牌圍剿,下有小企業廝殺”的競爭環境,然而談何容易。
阮立平的商業洞察再次走在了競爭對手的前面,做更好看的“裝飾開關”。公牛將墻壁開關打造為注重審美的裝飾品,并陸續創新推出多種具有時尚感、設計感的裝飾開關,包括IMR彩色開關、高晶玻璃開關、施華洛世奇·水晶開關等多種創新產品,獲得多項國際設計大獎。
公牛確立了“裝飾開關”的戰略定位后,短短三年便成功讓裝飾開關走進千家萬戶,成為墻壁開關行業第一品牌。
或許,在另一層隱喻中,公牛大師系列超薄款墻壁開關“振動一下翅膀”,又將攪動墻壁開關品類的競爭格局。
進擊的公牛,與時間的玫瑰
近些年,長期主義開始被頻繁提及,除了真正認同長期主義的人外,我相信,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在短線操作中碰到釘子,不得不回歸長期主義,并以此來安慰自己。
同樣對于企業而言,在各種紅利退潮后,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生命周期,審視自身的競爭壁壘和不可替代性。尤其在繞不開的“高端制造”領域,在中國,在未來,誰才會獲得成功?我想擲地有聲地喊出:是長期主義者。那個只靠生意嗅覺,膽子大,酒桌文化就能賺到錢的時代,正在過去(不是說已經沒錢賺,是正在式微)。那些長期主義者,掌握核心技術的企業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我理解中,這表明短期的波動是常態,要想獲得時間的玫瑰,就要過濾掉短期的ROI焦慮,定下未來的愿景,并為之不斷努力。
這或許也與公牛的“牛文化“,有著默契的共識。正如阮立平所說:牛的文化,其實不是真的牛,而是埋頭苦干、很勤奮,它是一種“非常踏實、認真干活、刻苦努力”的象征,他們是相信時間的復利的一群人,而不是機會主義者。
<end>
編輯:mark
總編:沈帥波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