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文案們的偷懶,從“濫用諧音”開始
原標題:世道品味變差,就是從濫用諧音開始的
作為一個80后,最近我實在是被諧音折磨地痛不欲生。
看直播吧的時候,我不知道“嘮嗑”是誰,問了同事才知道原來是科比——老科的諧音。
刷什么值得買的時候,我不知道“紫薯布丁”是什么意思,百度了一下才知道是“字數補丁”。
刷知乎的時候,看開頭總是出現個“瀉藥”,了解知乎文化后才知道是謝邀。
在這里我有跟陳佩斯同樣的感受。
不記得從什么時候起,
諧音梗開始越用越多,
越用越爛,
直至讓人反感。
諧音的有趣時代
一開始諧音在整個語言文化中不常出現,偶爾一兩個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我最喜歡的諧音之一是艾森豪威爾的總統競選口號:I like Ike。Ike是艾森豪威爾的昵稱,這個競選口號體現了軍人的直率,讓人覺得親切而朗朗上口。
可口可樂的翻譯算的上是音譯的經典之作了。
coca cola的愿意本是該飲料含有的兩種物質:coca(古柯)和cola(可樂樹籽)中的成分,并沒有更深層的意思,但翻譯為可口可樂可謂神形兼備。
我至今記得上世紀90年代我在念中學時的語文題(下圖),這個題是被當做反面教材的,它告訴我們這么用詞是不對的.
從語文角度來講是這樣,但從廣告角度來講,這些廣告在那個時代還是有點意思的,當然現在我們肯定不這么認為了。
網絡,讓諧音泛濫
到了網絡文化年代,諧音開始讓人厭惡,網絡諧音梗的發揚光大可能是從“河蟹”開始的,隨著搜狗輸入法的發揚光大,諧音開始泛濫。
當諧音梗侵入廣告后,這個趨勢開始一發不可收拾,以下是我搜集的一些廣告語諧音梗,你體驗一下。
諧音廣告為什么泛濫?
這跟社交網絡的發展離不開,當品牌來到社交網絡后,其面臨的局面與傳統廣告時代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在傳統廣告時代,可能一年甚至多年就是一條文案,而社交網絡的及時性和多樣性,往往讓品牌想要做得更多,它們在社交網絡上恨不得一天一條文案。
在這種高頻率的創作中,諧音梗成為了節省時間的通用模式,使用這種模式可以讓文案看起來至少不差。
它讓創作者的思維固定到一個方向上尋找解決辦法,避免思維發散帶來的時間和精力消耗,這說到底這是一種思維懶惰。
創作者之間總會相互影響,越來越多的諧音創作語引發了更多的模仿,諧音便形成了鏈式反應。
諧音廣告語效果真的好嗎?
任何事情都是物極必反,偶爾一兩次機智的諧音很討巧,但太多的諧音便讓人覺得厭煩。
以下是我常年觀察寶馬在各平臺上文案后,拿出了一些它們的諧音文案。
為什么選擇寶馬?因為作為一個營銷從業者我市場注意汽車領先品牌的市場表現,寶馬的文案經常讓我“印象深刻”。
以下我們來品鑒一下,寶馬,對不起了。
反其道而型。你可真夠有個性的,連說話方式都不一樣。
我型,我速。這諧音用的真是喪心病狂。
1系1鳴驚人,
嗯,
其他文案我都替寶馬想好了。
3系,3頭六臂,
5系,5彩繽紛,
7系,出7致勝……
嗯,第一條朋友圈廣告字數有限,我理解。(悅是寶馬在中國的新定位,“從單方面追求‘粹駕駛樂趣’,到全方位體驗‘bmw之悅’”。)
您直接說“今日預定,明日遇見”真的很差嗎?
中秋節賞悅,好,我賞還不行嗎?
如“悅”而至,我只關心能抽到免單嗎?
又是“越”的梗,能不能換一個?
網絡語+諧音,寶馬你真夠接地氣的。
你這個到底是1還是i 啊?
必馬win?什么鬼?
您這造詞大法比魯迅還厲害啊!這句話好怪,好土。
當然寶馬的諧音廣告遠不止上面那些,翻一翻它的社交網絡,相信你會遇見更多驚喜。問題來了,如果你是寶馬的粉絲,看到這些廣告會作何感想?
我的感情是從小驚喜到審美疲勞,再到厭惡。
審視我們現今所處的網絡時代,諧音梗只會越來越多,什么“藍瘦香菇”,“菊外人”,“眉有辦法”,充斥身邊的諧音讓你躲都躲不開,但這些諧音注定只能存在一時,無法長久留在人們的記憶中。
作為內容從業者,更深度地理解產品、內容以及精神內核才是正道,一時好玩的諧音只會讓你的品位越來越差。
作者微信公眾號:尋空的營銷啟示錄(xunkong2005)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4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