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民眾“睡眠觀”:今天如何“睡好覺”?| 2023睡眠報告
今天是第23個世界睡眠日,每年在這個時候,如何好好睡上一覺都是大家熱議的焦點。良好的睡眠既是維持體力和精力的基礎,也是高效工作、學習的保證,但是,睡好一覺,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這其中既有來自經濟和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各種影響因素,也有個體本身的問題,因此,“睡眠”已經不簡單是一個醫(yī)學問題,更是一個影響人們健康幸福和社會質量的問題。
3月17日,由喜臨門睡眠研究院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和知萌咨詢機構研創(chuàng),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在北京發(fā)布,報告指出,提升睡眠質量是關乎個人健康、國家進步、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民生工程,美好生活體驗越好,睡眠質量越好。因此,這個報告也在進一步強調:在人們不斷追求更好的生活質量的當下,睡眠是一個需要從社會發(fā)展、產業(yè)創(chuàng)新以及個人行為改變的綜合問題。
愈演愈烈的“睡眠矛盾”如何破解?
去年,《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2》指出,縱觀國人從2012年到2021年十年間的睡眠情況,中國民眾的入睡時間十年間晚了兩個多小時,起床時間晚了37分鐘,睡眠時長少了近1.5小時,每天平均睡眠時長為7.06小時。
最新發(fā)布的《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民眾每晚平均睡眠時長為7.37,比2021年的7.06小時有明顯增加。但是,睡眠時長低于7個小時的人群仍占較大比例,25.9%的民眾每晚平均睡眠時長不足7個小時,低于2021年的28.2%。每晚平均睡眠時長在8個小時及以上的比例為47.5%,遠高于2021年的35.3%,我國民眾睡眠不足的情況減少,但最短與最長的睡眠時長的差距變大,而從睡眠質量上看,僅有22.60%的受訪者的睡眠質量自評為“非常好”,其他均為“尚可”或“非常差”。
連續(xù)兩年的數據,可以看出目前民眾的睡眠現(xiàn)狀:睡得越來越晚,睡得越來越短,睡得越來越淺。
這一睡眠現(xiàn)狀,既與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有關,更和每個人應對變化做出的反應有關。今天,我們身處信息社會,快節(jié)奏的工作,永不熄滅的霓虹燈,數字新經濟的發(fā)展催生了外賣、網約車、直播帶貨等新興職業(yè)的興起,996的加班模式,讓工作和睡眠之間的界限似乎變得更加模糊;而由于工作壓力、焦慮的情緒導致難以入眠,很多人通過刷短視頻、追綜藝、直播購物、玩游戲、刷朋友圈等方式來進行“補償性消費”、“報復性熬夜“、”主動性失眠“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睡眠拖延”也成為了一種逐漸在更多人中蔓延的現(xiàn)象,如報告顯示,65%的人在過去1年都有過凌晨兩點才上床睡覺的經歷。
因此,從睡得晚到睡得短,再到睡得淺,這不僅是一個矛盾,更是很多人在應對社會節(jié)奏變化而形成的一種新的睡眠節(jié)律和循環(huán)。
這一矛盾如何解決?一方面是要持續(xù)給予人們健康睡眠觀念的持續(xù)倡導和睡眠科普,引導人們養(yǎng)成更好的作息習慣,進一步加強對于睡眠的深度研究。例如,自2013年起至今,床墊行業(yè)領軍品牌喜臨門,已經連續(xù)11年發(fā)布《中國睡眠指數報告》,以中國人睡眠狀況為研究對象建立了科學、全面和權威的專業(yè)指標體系,內容被廣泛認可,并被國內外機構、媒體、各領域權威專家援引。
另外一方面,對于很多人無法改善的生活節(jié)律,需要有新的睡眠健康的解決方案。在睡眠醫(yī)學專家看來,好睡眠的標準并不是單純的睡眠時長,決定睡眠質量的關鍵在于深睡時刻,雖然深度睡眠只占整個睡眠時間的25%,卻有強大的修護功能,解除疲勞的作用也最明顯。
因此,深度睡眠時間長短決定了睡眠質量的好壞,也決定了第二天的精神狀態(tài),這也讓提供“深度睡眠”的解決方案成為睡眠經濟關注的趨勢,無論是床墊、助眠產品還是助眠的保健品,都試圖尋找可以促進人們深度睡眠的方法。
例如,3月21日,喜臨門聯(lián)手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喬治·斯穆特博士共同打造、首創(chuàng)全球睡眠領域應用諾獎科技的iSleep Ai空氣能助眠床墊正式發(fā)布,這款智能化健康產品可為每個人量身定做,進行深睡監(jiān)測管理,通過睡前引導助眠、空氣感律動、極致靜音、抗菌防螨抗病毒等方面,實現(xiàn)更智能、更卓越的睡眠健康管理,即將突破延長37分黃金深睡時間,守護國人健康深度好睡眠。
綜合來看,不管當下面臨什么樣的“睡眠矛盾”,高質量睡眠依然是民眾共同的需求,更是關乎個人健康、國家進步、文明發(fā)展的重要民生工程,睡眠推動國家社會發(fā)展,推動文明進步已是社會共識。
以“睡眠環(huán)境”改善為目標的“消費觀”亟待升級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發(fā)布的“中國睡眠指數”結果顯示,2022年,民眾睡眠質量指標得分最高,為74.22分,其次是睡眠環(huán)境指標,為70.96分,但是,睡眠信念和行為指標得分最低,僅為56.55分,說明我國民眾仍然持有較多的不良睡眠信念和行為,且改變民眾的睡眠信念和行為相對而言最為困難。尤其需要關注的是,《報告》顯示居民較以往更加贊同可以利用藥物來緩解失眠,且更傾向于在失眠的情況下考慮服用安眠藥,寄托于藥物而不是寄托于環(huán)境和自身的改善,大眾睡眠信念不合理的程度可見一斑,而這也為新的和睡眠有關的產品帶來了機會。
知萌咨詢機構發(fā)布的《2023年中國消費趨勢報告》中談到了“氛圍怡情”的趨勢,研究顯示,過去一年,中國消費者愈加關注自我的小世界,對于氛圍感、情緒價值和環(huán)境的舒適度的消費需求在上升。調查顯示,52.9%的消費者在2022年選擇了愉悅身心,放松自我,而打造一個沉浸式的環(huán)境釋放情緒,創(chuàng)造氛圍,來實現(xiàn)自我的“松弛感”成為突出的需求。因此,購買氛圍感的物品比如香薰、燭臺等來裝點家居,打造心悅空間成為消費趨勢,而這一趨勢對于人們睡眠環(huán)境的升級消費提供了支撐,人們打造氛圍空間獲得放松,相當于完成了“睡前儀式”的消費,但是,如果要想獲得更好睡眠,這顯然是不夠的。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顯示,在影響睡眠質量的諸多外部因素中,59%的受訪者認為寢具因素,如床墊、枕頭、被褥等影響睡眠質量,這也就意味著,無論消費者在睡眠環(huán)境的其他相關產品上投入了多少,最終如何選擇到一張更合適自己的舒適的床墊才是改善睡眠環(huán)境的關鍵。
但是,從人們的消費觀念來看,床墊這一產品似乎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很多家庭更關心一張床墊能睡多久,而不是床墊如何能夠促進更高質量的睡眠,甚至很多家庭的床墊可能經歷了8年甚至10年以上,都從未更換過。
(數據來源:《中國睡眠指數報告2023》)
這就意味著,床墊消費的煥新升級存在很大的而空間,根據CSIL(米蘭輕工業(yè)信息中心)的研究數據,中國的人均床墊消費水平仍然較低,發(fā)達國家床墊滲透率達到85%,而中國床墊滲透率僅有60%,且由于更換頻次的差異,中國人均床墊保有量僅約0.5張、美國則有約1.3-1.5張。《2021年喜臨門中國睡眠指數報告》的調查顯示,大多數國人認為4-6年需要更換一次床墊,但是僅有16.5%的國人基本做到了這個更換頻次,遠低于歐美國家約每3年更換一次床墊的頻次,甚至有49.8%的國人表示已超過5年未更換過床墊。
這一潛在的的需求使得床墊品類贏來發(fā)展空間,更驅動著越來越多企業(yè)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例如,作為睡眠領域的龍頭企業(yè),2021年,喜臨門便基于12.8億次睡眠行為的洞察,提出全球首個更換床墊的標準——“人的一生需要睡8張床墊”,以營造優(yōu)質睡眠環(huán)境。
喜臨門家具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陳一鋮在報告發(fā)布會上表示:“睡眠健康這條探索之路,任重道遠。在提升國民睡眠質量、助推健康中國建設這條道路上,喜臨門當仁不讓,全力以赴。未來,喜臨門將一如既往專注于健康睡眠這一民生工程,實現(xiàn)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對于消費者而言,床墊今天也不止是一個家具,更是一個和睡眠健康高度相關的產品,然而要推動更多人對于睡眠的重視和消費觀的升級,依然需要社會各界的引導。在消費者對于健康的關注度越來越精細化的今天,“懶系健康”也成為新的趨勢,越來越多消費者希望不動手就可以隨時隨地的獲得健康,而床墊作為陪伴人們身旁的介質和產品,能夠提供更深的睡眠體驗的產品和服務,必將贏來更廣闊的市場。
美好生活體驗推動睡眠質量向好
《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指出,作為社會心態(tài)的重要指標,主觀幸福感、公平感是影響民眾睡眠狀況的重要因素。對不同生活滿意度人群狀況調查結果顯示,越是看重家庭關系對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作用,越有助于睡眠質量自評的提升;民眾越是看重個人物質對實現(xiàn)美好生活的作用,越有助于睡眠時長的增加;民眾在國家社會、家庭關系、個人物質方面的美好生活體驗越多,其睡眠質量自評越高。
美好生活體驗來自于每個人的心態(tài)調整和積極正向的生活體驗,這也是民眾改善自身睡眠的路徑和方向,《中國睡眠研究報告2023》編委會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王俊秀博士認為,睡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個人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發(fā)展狀況,促進不同群體間的睡眠平等,是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環(huán),而高質量的睡眠有賴于積極健康的心理環(huán)境,良好的社會心態(tài)是提升民眾睡眠質量自評的社會心理基礎。
宏觀經濟學家向松祚表示,睡眠不僅是一種健康經濟,更是一種時間經濟,他認為,睡眠質量是人們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它不僅對個人的身體健康和心理狀態(tài)有影響,同時也會對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產生影響,政府應該重視人民的睡眠健康,加強睡眠科學的研究和推廣,鼓勵人們在睡眠和工作間找到平衡,以提高整個國家的生產力和創(chuàng)造力。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大眾的睡眠行為、睡眠觀念、睡眠憧憬也在不斷變化,改善睡眠不是一勞永逸的事,它需要每個人發(fā)自內心的接受與認同、國家和社會的關注與行動、企業(yè)和行業(yè)的前瞻與創(chuàng)新,更需要來自社會心理學和睡眠醫(yī)學界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好的睡眠影響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靈丹妙藥不如好好睡上一覺,在看到了眾多的睡眠研究成果后,讓我們每個人都切實的行動起來,好好睡覺,睡個好覺。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