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寬變阿窄?中高端方便食品“食之無味”?
阿寬食品最終還是未能逃出新消費品牌上市難的命運。近日,深交所中止阿寬食品發行上市審核,原因是因阿寬食品IPO申請文件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
據悉,在2021年12月正式遞交招股書后,阿寬食品已更新三版招股書,曾經被譽為新消費品牌后起之秀的阿寬食品還是未能如愿上市。
一、阿寬食品:中高端方便食品后起之秀
阿寬食品 2016 年 12 月成立于四川省成都市。公司主營新型方便食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類型包括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等。
2019 年 12 月,公司完成 A 輪融資,2020 年 5 月完成 B 輪融資,2020年 9 月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2020 年 12 月公司完成 C 輪融資,此后阿寬食品便開始籌備上市。
根據招股書透露的信息來看,阿寬食品具備產品矩陣豐富,品牌能力強的優勢。通過挖掘地方傳統風味小吃,結合現代食品加工工藝,不斷推出具備食材更豐富、營養更均衡、味道更正宗等特征的新型方便食品,受到年輕消費者喜愛。
目前,阿寬食品已建立了較豐富的品類布局和產品矩陣,覆蓋非油炸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主要包括自熱米飯、自熱火鍋)等 4 大品類,目前已經形成了高中低端產品相互促進、“以老帶新”“老品煥新”的良好局面。
公司實施多品牌戰略,擁有主品牌“阿寬”和“白家陳記”,“川香廚房”、“舌尖爆料”、“小城故事”、“輕林”等副品牌。
此外阿寬食品還具有盈利能力強的優勢。數據線上,2018-2020 年,阿寬食品總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快速增長,2020 年受疫情影響公司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 76%,凈利潤同比增長 222%。在毛利率上,2018-2021年平均毛利率 32.37%,同期僅次于統一中國毛利率34.36%。
同時主營業務突出,2018-2021 年,公司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等主營業務產品的銷售收入占比均在 95% 以上,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銷售調味包、原材料等產生的收入,主營業務十分突出。
從產品類別看,公司主要產品系列包括方便面、方便粉絲、方便米線、自熱食品等,其中方便面、方便粉絲銷售收入占比較高,各年均超過 80%,其他主營產品也處于增長階段。
來源:天風證券
近年來,阿寬食品在方便面銷售收入呈現逐年增長趨勢,主要原因為公司進入并快速布局方便面市場以及公司實施的爆款產品培育策略,通過升級產品形態、包裝及營銷方式,將紅油面皮系列打造為網紅產品,提升了阿寬食品在方便面市場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此外強大的市場營銷能力也是阿寬食品的一大優勢。作為新銳方便面品牌,阿寬食品在營銷及品牌推廣方面形成了自身獨特的優勢,打造“爆品”能力獲驗證。新銳品牌更擅長線上品牌營銷、流量運營及 IP 打造等新型營銷手段,能夠利用產品品類、口味、包裝等方面的創新設計迅速俘獲嘗鮮、體驗型客戶的青睞。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高質量營銷,深耕年輕消費者心智,其在營銷上注重產品的場景化,以及對年輕消費群體的觸達,公司在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各大社交平臺使用大學生美食、宿舍美食、留學生美食等關鍵詞使阿寬品牌場景還原化。
除了達人種草,多年來阿寬一直緊跟年輕人的喜好,串聯線上線下,利用跨界營銷來提升品牌的曝光量。目前,公司的“阿寬”和“白家陳記”兩個品牌均已在市場內獲得較高知名度。
但是阿寬食品仍因代工問題引發的食品安全問題帶入輿論漩渦:2022年底火爆全網的麻六記酸辣粉被媒體公開點名曝光涉嫌虛假宣傳,產品中還超標加入銨明礬等超20種添加劑;紅極一時的李子柒酸辣粉同樣榜上有名,產品中的添加劑含量高達21種。食品安全問題加之代工模式使得這位新消費后起之秀最終被中止IPO。
二、中高端方便食品還是一門好生意嗎?
方便食品是以米、面、雜糧等糧食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初級加工成品,只需簡單烹制即可,具有食用簡便、攜帶方便、易于儲藏等特點的食品。
根據《2017 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注釋》規定,方便食品主要分為米面制品、速凍食品、方便面和其他方便食品。方便食品制造與人們日常生活緊密相關,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快速發展的新興食品行業之一。
近年來中國食品制造業發展向好,方便食品市場也不斷擴大。2016 年,宏觀環境變化催生方便食品行業內部品類升級創新,新型方便食品產品不斷涌現,行業增速回穩。
來源:天風證券
2020 年疫情發生以來,“宅經濟”“直播經濟”等新商業模式加速催化,在線消費迎來增長。方便食品因烹煮方便快捷、易于攜帶保存、口味豐富多樣等優勢很好地補充了居家飲食需求,市場銷售獲得較大幅度增長,行業市場規模隨之增長,據中商情報網,2020 年市場規模達 4813 億元,預計 2022 年將達 5160 億元。
但是方便食品行業集中度高。目前我國方便生產企業較多,但呈現出大型企業占據主導地位的特點。從品牌、價格和生產情況來看,我國方便面市場可以分為三個梯隊:康師傅、統一為第一梯隊,在傳統方便面市場已占據領先優勢;今麥郎、白象等中等規模企業為第二梯隊;日清、拉面說等高端導向型企業為第三梯隊。
根據智研咨詢測算,2020 年方便面龍頭康師傅和統一的零售份額分別為 43.2%和 14.7%,CR5 達到 77%。
同時自熱方便食品等細分品類競爭也十分激烈。2016 年下半年,自熱火鍋產品的熱度開始在網絡平臺上發酵,其因食材技術特點及創新研發加持獲得市場關注,到 2017 年自熱火鍋市場開始迅速增長,催生了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自熱食品品牌。
從 2018 年開始,自熱食品品類趨向多元化,自熱米飯、自熱燒烤、自熱粉面等陸續進入消費者視野,而傳統巨頭企業以及雨后春筍般的新消費企業都涌向這一賽道,自熱方便食品也變得擁擠不堪。
不過方便食品行業仍是增量市場。數據顯示,2020 年人均消費量排名前三的韓國、越南和尼泊爾分別為 79.7 份、72.7 份和 53.5 份,而中國人均消費量僅為33.1 份,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而另一份數據顯示,2012 年至 2019 年間,中國方便面市場零售均價呈現較為顯著的逐年上升趨勢,產品單價自 2012 年的 1.82 元/份上升至 2019 年的 2.39 元/份,顯然中國方便食品這部分增量來自中高端方便食品。
來源:天風證券
因此天風證券建議企業從產品定位與渠道運營兩個方面布局中高端方便食品。
其一是在多元化、中高端化,健康化上下功夫。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消費者對食物品種的多樣性、烹飪便利性和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消費需求的升級倒逼方便食品企業進行深層次的創新與融合,方便食品產品邁向多元化、中高端化和健康化趨勢。從多元化上看,方便食品原料、風味及加工工藝的多樣化決定了方便食品種類的豐富多彩,企業需要重新思考產品面向的終端消費人群、細分場景,滿足消費者個性化的需求。
從中高端上看,近年來我國人均可支配收入始終處于穩步上升的趨勢,且其中消費支出占比最大。在消費主體與消費態度發生變化的大背景下,消費需求品質化特征更加凸顯。
其二是渠道運營應線上線下融合發展。據國家統計局數據,近年來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保持上升趨勢,截至 2021 年占比已達 1/4。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商品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增速快于穿類和用類商品。2021 年,吃類商品網上實物零售額增速在上年大幅增長 30.6% 的基礎上,繼續增長 17.8%。
而線上線下渠道相互聯動和補充可打破時間和空間的約束,形成多樣性、多內容、多維度和多觸達點的新零售經營形態,最大程度地覆蓋消費群體的主要生活場景,增強消費者的消費黏性和品牌忠誠度。
最后天風證券認為,在后疫情時代,方便食品的消費紅利依然會持續,但是方便食品行業長期存在的發展瓶頸依然是制約行業進一步發展的問題,因此未來方便食品行業需要在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方面發力,不斷提升品牌影響力和認可度,才能形成“百花齊放”的品牌競爭格局。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