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7精品出轨人妻国产,熟女av人妻一区二区三四区,国产精品无码中文在线av,美脚パンスト女教师在线观看

微信7.0,我想和你聊聊

舉報 2018-12-24

10.jpg

以前,總有人希望微信可以改變這個,改變那個,比如微信群禁言,關鍵詞屏蔽....

但是,在我看來,這些功能微信可能永遠都不會做。

可以說微信擁有中國最好的一批產品經理,但是這群產品經理大多都不會聽外界的聲音,執著于自己。

我模擬了下微信的需求回復:

1、需求你盡管提,改了算我輸

2、親愛的用戶您好,我是你爹

3、您好,您不是我們的目標客戶

4、愛用用,不用Gun。


這可能是所有產品經理最羨慕的回復了。

就在昨天,微信發布了全新的7.0版本。

1545641005950222.jpeg

一如既往,你們的需求還是沒有得到改變,我總結了下7.0的一些變化,歡迎補充

1、啟動頁歌曲:科恩老爺子的《In My Secret Life》

2、全新的支付功能在UI上進行較大調整,此前微信頂部均采用鋼青色背景,此次版本統一成與微信一致的綠色。

3、公眾號的〔點贊〕按鈕變成〔好看〕,當你點〔好看〕后,文章會被推薦到〔看一看〕,并與好友互動。

1545641550813799.jpeg

4、拍攝的〔時刻視頻〕可以長按刪除。

5、微信圖標改變,原版綠色為:02d10d,新版綠色為:04d568

6、小程序介紹頁改版。

在小程序中選擇右上角膠囊按鈕中的「…」,點擊「關于該小程序」,進入小程序介紹頁后將支持「為該小程序點贊」,頁面布局與訂閱號的信息頁極為相似。

7、全局搜索界面優化。

在微信主頁面點擊放大鏡,將進入全局搜索界面。語音輸入鍵變得更為醒目。

8、轉賬界面優化。

改版后像是一個半成品,相比之下原本的轉賬卡片顯得可愛又精致。

9、微信〔錢包〕升級。

進入〔支付〕后,可以明顯看到〔銀行卡〕從首頁消失了,與〔零錢〕一起收入了〔錢包〕中。原本很好找到的〔賬單〕按鈕也縮小放在了錢包的右上角。〔支付〕頁面點擊右上角的四個方塊圖標被〔…〕替代,原本點擊進入的〔支付中心〕也被〔支付管理〕所替代,總的來說減少了一個子頁面。

10、新增〔story〕功能,比較有意思的是這個功能是跟朋友圈分開的,只有群聊里有入口。

這個設計的出發點:一個人的生活其實不需要所有朋友知道,只需要有一定關系的朋友了解就夠了,然后以群這個維度作為標準去區分親密度,在親密度和朋友數量之間取一個平衡點。

11、〔強提醒〕只能提醒三小時內的消息。

12、相冊以月為單位顯示,同時保留原版的入口。

13、全新的 ui 和 icon 。

1545641178658908.gif


這次7.0大改版是微信的又一次重生與出發,意義非凡,堪稱一次藝術創作。

“因你看見,所以存在”。張小龍也在朋友圈分享了一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1545641485298000.jpg

心學是光明之學,因為人心是世間最光明之物。

悲天憫人,萬物共生,我們在同一個客觀世界,卻也小心守護著獨屬于自己的那個心靈世界。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微信不只是一個聊天工具,它也是你溝通內心,溝通萬物的一道門。

茫茫宇宙中,人生而孤獨,很早以前看著微信啟動界面那個看地球升起的小人,我有這樣的感觸。

當年張小龍做微信,努力把人和人連起來,或許也是期待人們能通過微信的連接,消解或者對抗這份孤獨。

如今,微信連接了將近10億人,大部分人微信都有上百個所謂的好友,甚至不少人過千或者直接滿員了。可那么多好友,以及刷個不停的朋友圈,真的讓我們不再孤獨了嗎?

那些曾經談天說地的好友,躺在列表里你多久“沒看見”了?微信本來是連接好友對抗孤獨的,可如今在很大程度上異化為老板讓你額外加班的奪命利器,面對上司動輒十幾條的長語音轟炸幾欲炸裂,你連發個朋友圈都要小心翼翼地分組屏蔽,在微信待得越久可能就越孤獨。

微信團隊努力過,又是推工作微信,又是三天可見,又是提“克制”,都是想回到讓微信成為連接朋友滿足情感需求的初衷,然而再怎么努力,也沒法從技術上回去,因為微信無法阻止你加很多不相關的人做好友,在強大的商業邏輯面前,微信也難逃被裹挾進洪流的命運,如同我們個人。

王陽明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于寂;你既來看此花,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因為中學政治教科書的膚淺曲解,成了他提倡唯心主義哲學的罪證,真是冤死了王陽明。

理解這句話,關鍵是理解那個“寂”,所謂寂,不是說客觀上不存在,而是一種存在但與他者沒有關聯的狀態——當你沒有留意到這朵花時,它和你本人一樣,客觀存在,但你沒感受到,你不知花的明艷,也不會被他溫暖、感動。

這就是我們慣常的生活狀態,很多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們周邊,但我們一直沒留意,就好像他從未存在一樣,某天你突然留意了,才真正“看見”它,它的美好才能溫暖你,才能成為你人生里的美好。

微信這句“因你看見,所以存在”,當然不是要告訴你高中政治課本說的“你沒看見的世界不存在”的狗屁“心外無物”,而是想讓你回歸純粹而不得的情況下,換個方式提醒你,社交的溫暖,其實微信里有,但淹沒在茫茫微友之中了,就像路邊的不知名的花一樣,只有你“看見”了,它才會去到你心里,溫暖你,成為你對抗孤獨、勇敢前行的力量。

你有多久沒在微信和那些能幫你對抗孤獨的人打招呼了,不如去說聲“最近安好否?”讓他知道,你看見他了。

圖片里的花,在西藏叫格桑花,格桑就是“不知名”之意,微信之所以選格桑,就是要借“不知名”之意吧,其他的花,美則美矣,但比較難寄托這層意思。


微信更新 7.0 版本了,除了 UI 變化和添加「時刻視頻」,一大重點是再造了內容分發機制。

這是令我感到意外的一次更新。

之前和一個微信團隊出來的朋友聊,我提到「訂閱號」這個入口越來越廢弛、黏度在下滑;朋友圈也在越來越被透支;發到群里吧,很多人又拉不下面子,何況不少群里廣告齊飛,噪聲多于精華。

一篇文章總共大約上述三個入口,這樣捋一捋,微信的內容機制,在效率和精準度上都已經出現了嚴重問題。

更可怕的是,垃圾信息橫行無阻,噪聲太多,讓真正的好內容淹沒在里面,甚至會反噬微信的社交行為本身:

以我為例,我在內心會設定一個閾值,一旦某個微信好友每天發廣告多達幾條,我會點擊選擇「不看此人朋友圈」,也就是將此人制造的一切內容,從我的朋友圈信息流里徹底抹除,他再也沒有了表達的可能,我和他也少了社交的觸點,這就是產品本身制造的效果:微信的社交根基,被傷害了。

長期以來,分發效率之低、精準度之差,終于給了今日頭條迅速崛起的空間,微信的分發機制也到了不得不改的地步。

當務之急,就是把合適的內容匹配到合適的人群那里。

有沒有相比訂閱號、朋友圈和微信群這三個入口,更能實現精準分發的方式呢?我請教了一位微信產品團隊的成員,他非常肯定地跟我說,幾乎沒有增加新入口的可能。但很快,他的說法就打臉了。

初次增加「看一看」時,微信就是新增了第四個入口,但是,我試用過幾天,很快就棄用了,無他,仍然是沒有看到想看的內容,我所制造的內容,也沒有借此分發出去。

無論是作為內容的消費者,還是生產者,我都不感到滿意。

但這一次微信 7.0 的更新,對內容機制改動幅度之大,令我頗為震驚。倒不是增加了入口,而是增加了推薦的精準度。


「看一看」中新增了「好看」Tab

今日頭條靠機器算法,給內容和消費者兩端同時貼標簽,來實現匹配。

微信靠的是「氣味相投」、「人以群分」的人腦算法,我姑且稱之為「圈層算法」。

這一次更新,微信終于算是把圈層推薦機制,推向了極致。

過去,看到一篇好文章,轉發門檻其實很高,先要想轉發文案,接著要思考怎么分組,實際上,轉發動作已經幾乎等同于背書,對于愛惜羽毛、愛惜個人品牌的群體來說,背書是極大的心理負擔,這就會壓抑這個群體的分享欲,反而是另一個群體,不那么在意口碑,有了狂發小廣告和水文,大肆占據公共位置的便利。

這就形成了“劣幣驅逐良幣”的循環。這是微信內容分發機制,必須解決的問題。

在今天,輕輕一點右下角的「好看」按鈕,即可轉發到看一看的 feed 流里,分享的步驟減少了,分享的心理負擔也降低了,愛惜羽毛人群少了許多轉發顧忌,優質內容也就更能沖破冷啟動的次元壁,到達更多氣味相投的人群視野里,這是為優質內容和優質人群之間,搭好了更精準的分發機制。

原來的點贊按鈕變成了好看,點擊后將會推薦至看一看功能中。

其次,“看一看”的增強,其實是讓朋友圈占主導的私域閉路系統,向準公共空間邁出了極大一步,你甚至可以在 feed 流里直接通過點贊來轉發這篇文章,這讓「看一看」獲得了類似于微博的轉發機制和討論社區,這也進一步擴大了好內容的輻射范圍。

而且,我能感覺到,微信的意圖是,讓朋友圈回歸到一個純粹的圖片分享功能,讓資訊流單獨成為一條河流,不再混在朋友圈里,讓二者實現分流,從而優化產品體驗,有助于讓大家不再被花花綠綠的朋友圈晃瞎了眼。

微信在產品層面的創新,實際上在我們以為幾乎停滯之后,又有了極大的躍升。

這也是微信在和今日頭條的戰爭中,挽回局面的一場戰役。內容產業的 2019,還是很有看頭的。


“因你看見,所以存在”

剛看到這個我還以為張小龍最近肯定在研究量子物理,并深深受到了哥本哈根學派的影響。我微信上的這些朋友們,只有我看到你的時候你才存在,如果我沒看到你,那么你介于存在與不存在的概率云中,你們都只是我“薛定諤的朋友”,微信7.0讓你們都坍縮了。。。

不過后來看到張小龍的朋友圈,我知道這句話其實只是說要讓你能在微信中更多的看見朋友、看見這個世界。


微信7.0如何讓你看見?

1、看見朋友;
2、看見內容


先說看見朋友:《In my secret life》。這首《In my secret life》顯然表示張小龍完全意識到了微信之前的問題。

張小龍一直在用他的克制,堅持給10億用戶營造一個能靜靜的享受“secret life”的地方,然而之前的微信,朋友圈中充滿了亂七八糟的資訊、工作信息、微商廣告,工作與生活、裝逼與真實混雜在一起,再也沒有secret life,發朋友圈的人也越來越少。

微信7.0要重新給你一個secret life。把資訊信息流和朋友圈分離,朋友圈安心的做“instagram”,“看一看”則成為今日頭條,“時刻視頻”成為抖音或者快手記錄世界記錄你。(以上動作可以看出,張小龍曾經的“用完即走”,是一個類似微信4.0開機《一無所有》一樣的裝X型反話。。。)

可以想象7.0之后的朋友圈將變的純凈許多,如果用戶們在用心的去屏蔽一些不想看到的人,那朋友圈很可能將重新成為你的“secret life”。而這種secret的氛圍感將會讓用戶更多的去發私人內容到朋友圈中分享,“時刻視頻”讓用戶更多的在微信上用視頻記錄自己的生活。這些都是為了讓你更多的去“看見朋友”

再說一下“看見內容”:機器推薦算法的邊界。作為“今日頭條”的無腦黑粉,微信“看一看”剛出來的時候我就寄予厚望。但之前的“看一看”基本還是機器推薦并沒有充分利用到微信的社交關系鏈,再加上入口又很深,成為了一個雞肋的產品。而新版的“看一看”則是一個真正意義上“關系鏈feed流”,那么接下來的看點就很精彩了,到底是機器算法推薦牛逼還是社交關系鏈推薦牛逼?

當然是后者!

1545641977209405.jpeg

機器推薦算法是有一個特別明顯的邊界的。今日頭條這么多年積累的“牛逼算法”可以說是已經無限接近于這個邊界了(但機器推薦算法提升的邊際效益其實非常低,今日頭條如果說是80分,那一個比他少很多積累的產品努力一下也能做到75分),但始終,這種推薦是一個很“低維”的方式。這種低維的方式有個最大的弊端就是做不好隨機性和模糊推薦,這和人工智能與人腦的區別很像。一個人可能會喜歡一個他從前從沒發現他喜歡的東西,一個人的喜好可能會發生變化,太多的隨機性,而機器推薦算法基本只能依靠“一個人過去的行為”來判斷。社交推薦相當于一個由無數個人腦組成的更高維度的“群體大腦”,除非有一天“強人工智能”真的來了,否則這個“群體大腦”一定會大大強于現在的“低維機器算法”。

微信7.0能讓用戶更好的“看見內容”,并且,能在內容下跟朋友討論,而不是之前在公眾號文章下跟陌生人互懟。


張小龍的克制

當然,還有很多人期望的功能并沒有出。比如:“好友的特別關注”功能,讓“特別關注”的好友的朋友圈新內容獨立于朋友圈時間線feed來直接置頂;再比如“群聊置底”或者說把關閉消息通知的群聊收納起來的功能等等。

但這就是微信的克制,我們要感謝是張小龍做了微信。想象一下這樣的10億人的社交關系鏈如果在另一個人的手里,比如百度或者今日頭條或者微博手里,按照他們的調性,可能現在tab欄第二個通訊錄頁面要直接改成看一看,“時刻視頻”要直接給1級大入口,那該有多混亂。

寫到這里,我大概理解了張小龍那句「我勸你善良」,在他心中,他仍然希望微信的人腦圈層分發機制,是可以做到優于機器算法機制的,只不過,在過去,他拒絕掉了機器(AI)的套路,卻沒有阻止人腦的套路。

這一次的 7.0 更新,張小龍能阻止人心的套路嗎?


圖片由編輯添加,來源網絡

數英作者原創,轉載請遵守底部規范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作者授權數英發表,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內容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數英立場。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本文系數英原創,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DIGITALING
    登錄后參與評論

    評論

    文明發言,無意義評論將很快被刪除,異常行為可能被禁言
    800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龙县| 青浦区| 德令哈市| 团风县| 独山县| 潞西市| 通榆县| 中山市| 鄢陵县| 西峡县| 昌宁县| 滦南县| 阿尔山市| 英吉沙县| 房产| 吉隆县| 保康县| 锡林浩特市| 乌审旗| 玉溪市| 平顺县| 会同县| 芷江| 义马市| 高要市| 县级市| 大安市| 九江市| 镇安县| 昌宁县| 钦州市| 隆昌县| 邯郸市| 广元市| 肃南| 化德县| 本溪市| 交城县| 广汉市| 辉南县|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