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在喝無糖茶?
無糖茶賣得越來越好了。
天貓淘寶近五年銷售數據顯示,無糖茶線上銷售規模五年突破10倍。魔鏡市場情報數據顯示,2017-2021年無糖茶飲料線上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速達28.6%,而茶飲料年復合增速僅為3%左右,無糖茶飲料正在解棒含糖茶飲料,成為茶飲料市場的新增長引擎。
中國是喝茶大國,經過現制茶飲茶基底的市場培育,疊加減糖代糖的健康風潮崛起,曾列難喝榜第一的無糖茶已經今非昔比。據町芒研究院2021年10月做的一份調研,消費者在購買飲品時,選擇最多的前三名分別是包裝飲用水、無糖茶/無糖碳酸飲料、現制茶飲料。
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類無糖茶:
一類即純茶,不添加蔗糖或任何代糖,注重還原原葉茶沖泡的口感,代表性的產品包括農夫山泉的東方樹葉以及三得利烏龍茶;
一類即果味茶,會添加赤蘚糖醇為主的代糖及其復配糖,口感帶甜味,更容易被大眾接受,如元氣森林的燃茶;
最后一類是植物茶,不添加原葉茶,選用藥食同源的原料,側重提供養生的功能性,如元氣森林的纖茶。
事實上,無糖茶品類的增長主要就是由東方樹葉、三得利、燃茶、纖茶等頭部品牌帶動的。農夫山泉財報顯示,2022年農夫山泉茶飲料業務營收達69.06億元,同比增長50.8%,營收占比進一步增長至20.8%,貢獻營收的兩大單品為茶π、東方樹葉,AC尼爾森數據顯示,東方樹葉過去十二個月的增長水平遠超茶飲料市場整體增速,增速接近70%。
那么,究竟是誰在為無糖茶買單?他們更愿意為怎樣的渠道、價格、口味、品牌買單?社區營銷院將結合億歐智庫近期發布的《2023中國無糖茶飲行業白皮書》聚焦C端做分析。
一、誰在為無糖茶買單?
我們將分城市、年齡、消費訴求探討購買無糖茶的消費者畫像。
1. 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人群,有一半用戶是無糖茶飲的深度人群
從消費現狀來看,在北上廣深等一線及新一線城市,每周購買三次以上及定期批量購買的人群均達到40%以上,每周購買1-3次及每月喝幾次的人群也超50%;
從消費增長來看,2023年以來,一線、新一線、二線城市均有超50%用戶購買更頻繁,三線及以下城市有近1/3比例都是新用戶。
而據易觀分析調研,無糖茶向下滲透的主要難點在于價格和口感。
2. 90/95/00后是無糖茶的消費主力,90/95后消費黏性在走強
從消費現狀看,無糖茶飲的主力消費人群分別是26-30歲(43.1%)、18-25歲(27.7%),也就是說,90后、95后、00后的用戶比例總計已達70.8%。
從消費增長看,2023年以來,無糖茶飲的新用戶更多還是26-30歲(44.5%)、18-25歲(39.6%),而購買更頻繁的用戶分別是26-30歲(48.4%)、18-25歲(20.1%),也就是說,無糖茶對18-25歲用戶尚處滲透階段,26-30歲已有更強的消費黏性。
3. 無糖無負擔是主要訴求,新一線消費者更強調“替代水”需求
對于所有用戶來說,無糖對身體無負擔(63.6%)、茶飲料可以提神清醒(56.9%)、無添加少添加更安全(51.4%)是無糖茶飲最主要的購買動機。
分用戶群體看,新用戶買無糖茶更側重無糖無負擔、提神的動機;新一線消費者有更強的動機來自比水多一點滋味、提神清醒,想喝茶且懶得泡茶。
總體來看,一線及新一線城市的年輕用戶更有提前養生、減糖控糖的健康意識,從而更愿意消費無糖茶,其中90后普遍經歷過沖泡奶茶→植脂末奶茶→鮮奶茶,以及調味茶→果茶→純茶、無糖茶的茶飲行業升級過程,所以他們對無糖茶有更高黏性。
二、高線城市的年輕用戶會如何決策?
我們分渠道、價格、口味、品牌做消費決策的探討。
1. 分渠道看,線下是主場景,且以便利店、商超、食品飲料專營店為主
因為無糖茶的消費偏高頻,每周購買的用戶達到76.5%,且即買即飲,邊逛邊買的心智較強。
所以線下渠道更偏好便捷性更強的便利店(23.5%)、商超(20.9%)、食品飲料專營店(14.1%),而線上直營店、零售電商、無人售貨柜的渠道偏好基本一致(9%-10%)。
2. 從價格和包裝看,無糖茶主流價格在4-7元,能呈現茶風味的包裝更好
據町芒研究院2021年一份調研,無糖茶飲料最高價格為3.68元/100ml,最低價為0.65元/100ml,市場均價為1.23元/100ml。也就是說,拿最常見的500ml規格包裝為例,一瓶最貴要18元,最便宜只要3元,市場均價為6元左右。
據億歐調研,4-7元是無糖茶的主流價格帶,消費者接受度也很高,在這一價格帶上游東方樹葉、燃茶、茶里王等產品選擇;4元及以下的為大眾茶飲品牌如康師傅無糖紅茶、綠茶,主要面向價格敏感的消費者,接受度僅有12.2%;7元以上則以麒麟、綾鷹等進口品牌為主,接受度更低,只有10.4%;
包裝方面,能明確了解茶的口味、有明確產品風味特征、有明確的無糖標識是消費者最看重的包裝訴求。例如,東方樹葉作為國內第一款半透明瓶身設計的無糖茶產品,呈現出茶湯原色的食品工藝和包裝,更讓人有喝的欲望。
3. 從口味和品牌來看,保證茶味純正的同時,去除苦澀、清甜回甘是重點,采取代糖或原葉茶的不同技術路線決定品牌不同客群
消費者對無糖茶的口味訴求集中為茶味清晰、清甜不苦澀、有香氣,而期待的改進方向包括改善明顯苦澀味,其他味道蓋過茶的味道,以及還原茶的本味。
也就是說,茶味過于苦澀或過于甜都不行,能保持清甜,且有回甘的產品更受消費者喜愛。
在這種訴求下,茉莉花茶、烏龍茶、綠茶是更經典的無糖茶口味,但青柑普洱作為近年來創新型的口味,偏好比例已超過了綠茶。上述口味好評最多的產品有燃茶茉莉花茶、茶里王茉莉花茶、燃茶青柑普洱、東方樹葉桂花烏龍、三得利烏龍茶。
將東方樹葉、三得利、燃茶、可口可樂淳茶舍、統一茶里王的無糖茶頭部產品對比看,雖然整體用戶都偏年輕化,但是三得利烏龍茶明顯掉隊,18-30歲人群不足平均線的70%,無燃茶的18-30歲用戶占比最高;三得利烏龍茶、東方樹葉更容易得31-40歲用戶人心;這是因為,燃茶采取的代糖方案更容易不苦,但三得利、東方樹葉采取原葉茶的方案,更有茶香,易回甘。
從消費者期待的方向看,目前無糖茶品牌還可以研發的產品口味包括西湖龍井(38.4%)、鐵觀音(34.7%)、碧螺春(33%)、大紅袍(29.1%)、安吉白茶(20%)、鴨屎香烏龍(19%)等。這是因為,喝無糖茶的消費者里仍有大比例(42.3%)有原種茶的特殊偏好,僅有21.1%的消費者分不清原茶種類,故無明顯偏好。
總之,開發大眾接受度更高的原茶品種,也是接下來品牌競爭的重點方向。如何圍繞高品質的名種茶進行茶葉萃取,如何在茶味純正的同時,去除苦澀、清甜且有回甘,都是品牌需要重點攻克的課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