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如按下升級鍵:聚焦租住價值鏈的延伸
2018年可能是長租公寓史上最復雜的一年,開發商、創業者、資本蜂擁而至,同時在各種實踐中一次又一次被推上風口浪尖。長租公寓的未來在哪里?幾乎所有人都在打一個問號。
在一場持續7天的線上發布會中,自如給出了自己的“思考”,準確的說是三組數字:經過長達七年的市場深耕,服務自如客數量累計突破200萬人;伴隨自如成立的保潔團隊超過5000人,累計服務超過1000萬次;從最初的一間自如友家,到9個城市12條產品線的布局。
看似是對七年成績的盤點,卻也從多元化的產品、專業化的服務、智能化的科技、精細化社區運營等維度重構了租住生態,延伸了租住價值鏈,想要讀懂尚在迷霧當中的長租公寓,自如不失為最有價值的切入點。
解構長租的下半場
從不懷疑長租市場的前景,國內有1.68億的租賃人群,其中90后占到了租房人群的78%,在面對“不買房不結婚”這個傳統話題時,有74%的年輕人愿意在租來的房子里結婚。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如此開放的價值觀,加上“租購并舉”長效機制的推進,長租市場的商業空間可見一斑。
2018年暴露出的市場亂象,以及隨之而來的資本寒冬,2019年的行業大洗牌似乎毋庸置疑。長租公寓未來將面臨什么樣的形態,其實自如的數據里透露了兩個信號:
1、租住需求的多元化。
長達七天的發布會,自如進行了諸多升級,而最大的看點就是產品的進一步豐富,除了最早的自如友家,相繼開發了整租、直租、豪宅、自如寓、自如驛等產品,尤其是一些差異化產品的亮相,比如首個音樂live空間Z-Lovi、首棟全智能公寓“將府自如寓”、首個無界生活空間Z-SPACE……
自如的盤算不難理解,200萬的自如客可以跑出一份清晰的用戶畫像,不同城市、不同收入、不同工作的人群自然有著不同的租住需求,滿足不同層次的租住需求可以說是自如豐富產品矩陣的直接誘因。特別是Z-Lovi、全智能公寓、Z-SPACE等差異化產品的推出,無疑折射了長租行業的新動態:迎合新興人群需求,不斷豐富租住生態,不排除打造個性IP、挖掘高凈值客戶的可能性。
2、長租經營的專業化。
有人說長租公寓的未來將呈現出“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頭部品牌越來越集中,中小玩家將逐漸被市場所淘汰。長租市場會不會出現所謂的馬太效應,對此自如CEO熊林的觀點是:“將是以投資商、開發商、運營商及服務配套商為主所構成的有序分工、高效協作模式,并存在品質關、規模關、增值服務關三大關卡。”
映射到自如的新動作上,可以歸結為品質化、透明化、標準化三個維度。比如自如友家6.0版在床品上增加了人體工程學的靠墊,并且升級了床墊的減震性能,與用戶的“宅”不無關系。而服務上的標準化和透明化,可以追溯到自如的“BSH”體系,要求從業人員行有品(Behavior)、技專業(Skill)、心陽光(Heart),就此自如制定了嚴格的服務標準,并實現了價格的透明化。究其根本,長租市場開始朝專業化的方向邁進。
過去一年中,在資本和市場前景的誘惑下,拼規模、拼速度的痕跡不無明顯,短暫的陣痛期過后,終歸要回歸多元化的租住需求和專業化的長線經營,也不難從中看到長租公寓下半場拼運營、拼服務的影子。
延伸租住價值鏈
長租本身就是一個低毛利的行業,加上相對單一的盈利模式,如何延伸租住價值鏈考驗著所有運營者。
站在這個角度來審視自如等頭部玩家的動作,不管是開發多元化的產品,提升服務標準,還是與開發商、投資商有序分工的態度,無外乎都在延伸租住價值鏈。擺脫單一的盈利模式,在多個維度提升競爭力,并且盡可能地避免同質化。
如此來看,自如的“思考”不乏值得借鑒之處。
其一,租住服務一體化。
除了長租公寓,自如最明顯的標簽就是O2O平臺,圍繞租住空間構建了完整的服務鏈條,從租前的搬家,到租后的保潔、維修等服務,補全了租住場景的需求圖譜,同時成為自如在長租之外的又一盈利渠道,比如自如在2018年8月份上線的企業保潔服務,累計為130家政府機構及社會企業提供服務,業已成為保潔市場的一匹黑馬。
自如客只需要通過一款APP就可以完成租住場景上的所有服務,原本流量分散的生活服務爆發出了驚人的想象空間:自如保潔的客戶凈推薦值達到70%,高于市場上80%的同類企業,搬家業務量在過去一年中同比增長了170%……
其二,租住場景智能化。
將府自如寓是自如首個全智能公寓,全棟引入Z-Link智能家居系統,智能窗簾、智能空調、智能紅外感應等。或許還只是一個樣板,卻詮釋了這樣的趨勢:距離IoT的爆發只剩下時間問題,而家居的智能化將是租住價值鏈延伸的重要方式,要知道所有的好生意都是從“酷”開始的。
這絕非是個人胡亂臆測。一方面,作為租房市場的主力軍,90后是天生的互聯網原住民,對智能化產品有著特殊的偏愛,諸如智能音箱、智能家電等引入長租市場是迎合用戶需求的必然;另一方面,智能科技和租住場景的結合,也是擴展用戶品質生活的一種方式,在用戶習慣了智能化的生活后,勢必會延伸出更多的消費需求。比如用戶想要購買一臺掃地機器人,先要考慮是否與家里的其他設備兼容。
其三,租住空間社群化。
巴克萊銀行在一份報告中提出了這樣的觀點:1995—2009年出生的Z世代將成為有史以來人口最多的隊列,在全球人口的占比達到25%,并將占據美國、歐洲和金磚四國40%的消費。與其他世代最大的不同,Z世代更加個性化,且熱衷于社群連接和分享。
自如的Z-Lovi、Z-SPACE 等全新的空間形態并非無意為之,而是瞄準了新興租住人群的社交需要。位于協作胡同的Z-SPACE,已經舉辦了41期“銀杏樹下的分享者”講座,吸引了2500多人參與;Z-Lovi不僅有更多高質量的現場音樂體驗機會,同時通過與知名音樂人合作及音樂人聯名計劃,打造了互聯網思維的Live House 空間品牌。與之對應的,Z世代的生活態度不是“茍活”式的自嘲,哪怕是租來的房子也要精彩。
從單純的租房到多元化的服務,從傳統的家居裝飾到智能化改造,從枯燥的租房生活到高幸福感的跨界生活,所有租住場景和價值鏈的延伸,都不是無跡可尋的,用戶需求恰恰是最正確的風向標。
有理由相信,2019年將是長租公寓的分水嶺,生活本就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不能因為“租住”而多了幾分灰色。留給長租公寓玩家們選擇并不多,需要精細高效的運營,需要多元化高品質的租住服務,需要新的租住生態,需要更有想象空間的盈利模式。
所幸,自如已經按下升級鍵。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