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LOGO就花了幾百萬?這些公司到底花得值不值?品牌該花多少錢
除了賺錢之外,一家企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花錢。花對的錢,怎么著都是賺。
小米花200萬升級新Logo引發全網嘲,網友直呼看不懂。
深扒一下,很多大企業在品牌升級上都有大手筆的投入,雷軍和小米不是唯一一個“被騙了”的,也不會是最后一個。
淘寶logo升級
就在2021年,淘寶也進行了Logo升級,網傳花費了300萬。
2016年萬事達投入800萬進行Logo升級
而萬事達估計要站出來鳴不平了,“區區300萬,我花800萬我奏聲了嗎?”
而世界上最貴的Logo設計——紐約世貿中心,更是斥375萬美元巨資打造。
2013年Landor為美國新世貿中心設計的Logo
為品牌花錢這事,上限與下限,貌似都很離譜。
企業該如何衡量自己要花多少錢做品牌?
在一件事應該投入多少,在于這件事為你帶來的價值。
郎朗花1個億為自己的雙手投保,舉世震驚,
普通人在想:我這雙手什么時候能賺到1個億?
對普通人來說,手只是手。
對鋼琴家來說,手是價值連城的珍貴財產。
同一樣事物,各自價值判斷不同,投入自然不可同日而語。企業要做的是判定自身處于哪條賽道,競爭到了哪個階段,確認品牌能為發展帶來的增益價值。
目前,對企業、品牌進行分析的模型有太多,如SWOT、PEST、波特五力三大分析法,Interbrand模型、市場結構模型、Kemin模型等品牌價值評估模型等,不同規模的商業與非商業機構、不同的評估模型讓行外人霧里看花頭昏腦漲,望而卻步。
在此,我們不贅述專業模型能將品牌精細解構到何種地步,而是總結一套普適有參考價值的簡易標準來劃定企業層級,通過縱橫對比,了解企業所處賽道、面臨競爭狀況與品牌發展的生態位置,由此判定花出去的錢是賺還是虧。
不同的發展規模與發展階段,對品牌資產的建設、維護的力度和側重點是不盡相同的。
以餐飲行業為例:
頭部品牌西貝、海底撈,一套品牌建設與傳播方案不下10000000+
腰部品牌永和大王、真功夫等同樣花錢不手軟
花10萬——20萬的高速發展中的品牌,它們一般抓住了頭部未曾注意到的機會或以更靈活的操作方式實現了商業突破,這是我們最常面臨的客戶類型
微小品牌花幾千塊到幾萬不等做品牌的小門店
那么是不是理解為大品牌斥巨資是因為人傻錢多?
小門店就不應該花太多錢建設品牌?
這些說法只是選擇對了的幸運者的謙辭,在成為頭部之前,他們曾經沒有姓名,也在滿天下找適配其發展速度的品牌建設之道,只不過他們花對了錢,找對了路。
想做品牌,不知道該花多少錢?
先確定自身的競爭環境,再了解該環境內各規模企業所做的投入,想辦法以尾部的花錢方式享受頭部的服務與效果。
以頭部的服務水準,只收取頭部的零頭價格。
輝悅酒店
云美川渝
頭部能享受到的高出品水準
從策略到落地執行的高可行性方案
90%以上的客戶回頭率
保姆式售后幫助解決問題
總的來說,商業行為是以承擔風險,博取利潤。
在品牌建設上,幫助客戶降低風險,實現品牌資產增殖,擴大盈利是最大的競爭力。
花小錢辦大事不是不可能,只要選對。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