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客?林」第十九面 | 網紅伊面
作者:Sawa,首發:不孤獨的老爺 引言:「面客李林」是我與面癡李征共同開發的。但是李面癡作為資深廣告創意人,每每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我是天驥星,總是東西南北飛,我與李征同時在上海,又同時在某天中午可以一起吃面的日子,比月圓月缺還稀少。再者,各地面癡也不斷投訴,我倆只點評魔都面食,對其他城市,是厚此薄彼。所以,我和李面癡達成共識,我不在上海,或者他出差到其他城市,他可以找另一個面癡吃面,并寫沒有我參與的文章,稱為「面客李?」, vice versa,我可以有「面客?林」。滿足面客的粉絲。 月前在廣州的「新腦計劃」首航,忽然碰到至少三年多沒見的鄭曉燕。兩星期后去廣州開會,特別找了這個老朋友,吃面。 曉燕選了之前我也想去的網紅伊面店。多年沒來廣州,不熟路。所以我從酒店打車去,早到了。在等待曉燕坐地鐵來的時候,我觀察了面店里外的環境。堅記,絕對是家蒼蠅館子。 在開放式的廚房,幾個紅帽子大媽,像機器人般不停煮面,這里只有上菜和收碗碟的大媽,沒有服務員,沒有帶位。 食客在柜臺前排隊點面,實時付款,然后拿到個號碼牌,有位便坐下來,都是拼桌,坐圓凳,肩靠肩,膝靠膝。你看別人吃的;別人也看你吃的。 曉燕排隊時,我看到有個空位,馬上一屁股坐下去。曉燕拿著號碼牌過來時,坐我對面的大叔剛剛吃完,一邊用手背抹抹他油油的嘴巴,一邊轉身走,我旁面的大媽很合作地,連人帶面移過去,讓曉燕可以和我肩靠肩。大媽還說:“剛才那個大叔,大動作地吃面,一直怕他的面湯會濺到她的臉上呢。” 曉燕很貼心,給我點了中份的炸醬牛腩撈伊面,她點了小份的豬手撈伊面,還點了凈云吞和油菜。因為圓桌實在小,所以都是碟靠碟,無法每碟獨立拍照。 炸醬牛腩長壽伊府面 堅記的伊面不油,撈上牛腩汁和炸醬,是完美配搭。云吞嘛,是街坊尺碼,不像香港吃到的,一個云吞一鮮蝦,一口吃一個。至于油菜,無功無過。下次來,吃豬腸炸醬撈生蛋面! 當我們的面吃得七七八八時,背后已經站了人。要聊天,還是到別處吧。 作為上升在金牛座的一枚廣州吃貨寫手,帶路廣告圈“創意+吃貨”大咖林老爺吃喝老廣州地道大排檔,一直是我的愿望。 堅記,是我想去很久而又沒有機會正式坐下嘗試的一家老西關煙火面店,因為光顧的食客總是絡繹不絕,等位難熬。其實,廣州本地人推崇的面店絕不止堅記一家,還有附近的竹園。 看過《舌尖》的人都知道,廣府面通常主打鴨蛋制成的堿水竹升面,銀絲細縷,彈牙清爽,配上一份牛腩,就是上好的一餐日常美食。但,作為一個有外省血緣的人,對堿水硬面始終無法大愛,深感不及嚼勁滿滿的西部褲帶面和拉面。 這次,借機陪林老爺吃喝之名,我推薦了主流竹升面店吃法之外的伊面店——獨樹一幟主打伊面并登榜米其林的堅記。外地人可能有所不知,堅記的地址位置雖遠離地鐵等公共交通點,卻在廣州自媒體之中,以十米之內曝光率極高的網紅破爛小吃店云集而出名,譬如:同樣登上輪胎榜的同記。 對,廣州美食正宗吃法就是在這種毫無裝修、地氣十足的老城區深巷店里,跟老阿姨店員飆粵語,摩肩接踵地擠著小凳去近距離品味食客百態。 伊面,跟港星鄭伊健無關,是廣府民間的長壽面。上榜米其林之后的堅記,人不是一般多,好在食客們多以粵語客為主,未失本地市井飲食氛圍。伊面,雞蛋味十足,有筷子那么粗,盤成圓圈油炸后堆上櫥窗,遠遠看去,好像是專門給人做賀壽的長壽面店,襯托旁邊紅色價目表,一派喜氣洋洋。 老爺拍照霸位,我便給他點了份牛腩炸醬雙拼撈伊面,自己享用美容的南乳豬手伊面,豬手燜得很爛,粘稠醬汁拌著Q彈的伊面,別有超級大泡面混搭掛面韌勁的風味。這種面質口感,松而不硬,跟北方面條口感截然不同,也算是另一種好吃,伊面于我而言勝于本地竹升面。這一趟,沒白來! 配面的湯頭,南粵人喜歡用蝦干熬鮮,堅記不功不過。而云吞,就一般般了,餡料緊實,并無意外出彩。臨走,隔壁座位的大叔正在大快朵頤一大份豬腸撈伊面。下一次,我決定就吃這個了!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面客 - 林老爺】
豬手撈長壽伊府面
街坊尺碼的凈云吞
無功無過的油菜【面客 - 曉燕】
作者公眾號:不孤獨的老爺(ID:foodieclub2018)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