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草效果如何監測?一文搞懂小紅星、星知任務、星火計劃!
種草營銷,讓品牌方“又愛又恨”
種草營銷,是近幾年大火起來的營銷方式。
尤其是小紅書、知乎、B站這類社交內容平臺崛起后,種草更是成為了品牌營銷繞不開的話題。
但對于種草營銷,品牌方可謂是又愛又恨。
愛的,是種草內容動輒成百上千的點贊、評論、收藏,總是能給品牌帶來無可比擬的成就感:“我們的產品很受歡迎啊!”
恨的,是在成就感背后,焦慮從未消失:“轉化效果怎么樣、銷量有提升么?”
在種草營銷里,由于涉及的媒介平臺眾多,用戶觸點復雜,從曝光、溝通到轉化之間的鏈路較長,品牌只能看到一個平臺上的“片面”數據,而非整個營銷鏈路的全貌。
在數據層面,也主要關注的是點贊、收藏、評論等用戶互動數據,但是這些數據有兩個問題:
1.只包含了顯性的互動數據;用戶是真的感興趣?還是只是隨手點贊?
2.無法與生意強關聯;就算銷量提升了,哪些是真正因為種草內容轉化來的呢?
無法科學歸因“種草”對生意效果的影響,正是許多品牌進行種草營銷的困局。
平臺紛紛出手,種草轉化如何追蹤?
其實各大媒體平臺早就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紛紛給出了自己的解決方案。
1.小紅書-小紅星項目
早在2022年10月,小紅書與淘寶聯盟正式合作推出了“小紅星”項目。
在小紅星項目中,品牌可到淘寶聯盟發布招募計劃,之后代理商或達人去淘寶聯盟認領品牌方發布的需求,就能夠實現淘寶數據實時回傳小紅書,以轉化效果實時優化投放策略。
小紅星項目的主要優勢有三點:
1.轉化閉環,打通從小紅書種草到阿里系平臺成交的完整轉化鏈路;
2.實時調控,越靠近后端轉化的數據回傳對于優化ROI其實更有利,廣告主可以根據成本數據實時調整投放策略;
3.數據沉淀,小紅書DMP和阿里達摩盤之間數據打通,能夠實現種草和轉化人群的再營銷。
注:8月25日,小紅星項目暫停開放,恢復時間待定
2.知乎-星知任務
無獨有偶,前不久,知乎也宣布與淘寶聯盟達成合作,推出內容營銷線上化解決方案「星知任務」。
此項目可以為品牌監測知乎內容投放過程中引流、互動、拉新成交等多維度效果數據。
值得一提的是,「星知任務」的優勢也集中在“轉化閉環、實時調控、數據沉淀”三大版塊。
3.B站-星火計劃
在視頻領域,B站也動作頻頻,一方面,優化組織架構,重視從“品”到“效”的全鏈路能力建設,整合電商相關團隊為“交易生態中心”,并提升到一級部門。另一方面,B站基于“大開環電商”的戰略,今年618期間,B站與淘寶聯盟深度合作,推出「星火計劃」,實現種草全鏈路可量化。在傳統的“種草-下單”模式中,如何衡量種草的有效性一直是一個痛點,“星火計劃”則致力于解決此項問題。
B站“星火計劃”項目
種草:是玄學?還是科學?
不難看出,一定程度上,這些“項目、計劃”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和淘寶聯盟達成的合作;都強調種草與轉化效果的數據可追蹤;甚至,連名字里都不約而同地帶了一個“星”字。
這反映出一個重要趨勢,“種草”這件事兒,正在越來越被“科學化”。這背后的推手,有品牌方的焦慮、用戶需求的變化、也有媒體平臺基于自身發展的考量。
為此,微思敦與幾位廣告營銷領域資深從業者進行了深度交流,他們分別從品牌方、傳統4A、營銷領域研究專家等不同視角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前奧美廣告策劃總監馬克表示:“國內的廣告營銷行業,早已不是當年100%的創意當道、品宣為王的時代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很多品牌,尤其是一些新銳品牌,相比于看不見摸不到的“品宣”,他們更關心自己淘寶店鋪流水有沒有漲。”
這是品牌方的視角,其實從用戶的視角來看,消費趨勢也在悄然發生變化。
麥肯錫《2023麥肯錫中國消費者報告》指出:“盡管消費者的整體支出趨于保守,但他們會通過嚴格的取舍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品質。”
正因如此,品牌之間的競爭才會愈發激烈,品牌邊界被不斷淡化,互相入局開戰的情況不斷上演。在競爭依然激烈的情況下,想刺激消費需求,降價促銷已經不能完全抓住用戶的心,品牌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對消費者心智進行持續滲透。
因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科學種草”的概念在今年被不斷提及,也被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高度。比起傳統的廣告營銷,種草更能滿足當前用戶熱衷于在社交媒體分享內容,并消費決策方式,同時也更能匹配消費者的情感需求和個性化需求,對其心智產生持續影響,品牌既能促成交易,也有機會沉淀更多忠實用戶。
同時,用戶使用App的習慣,也是影響種草效果追蹤的“難點”。“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使用App的習慣越來越碎片化,這直接提升了品牌種草的難度。平臺越來越分散,用戶行為越來越多元,品牌跟蹤種草效果就越復雜。”馬克在接受采訪時感慨。
“孤島式”的投放無法做到有效的數據流通,更難以沉淀下來可參考的數據,因此品牌的營銷預算有很大一部分是被浪費的。
“這也是種草在過去一直被比作玄學的原因,品牌方知道有用,但是不知道到底有多少用,哪一部分是有用的。”小紅書營銷領域博主@馬里奧大叔在接受采訪時說道。
整個種草的鏈路中,只要有一環出現數據斷裂,最終的營銷效果就可能出現極大偏差。這需要品牌用全局眼光來對待種草,系統規劃,并采用科學的工具去輔助決策。
“實際上無論是小紅書的小紅星、還是知乎的星知計劃、B站的星火計劃,它們的出現是必然的趨勢,內容營銷也好,種草營銷也罷,一直被詬病的點就是轉化數據無法監控,品牌需要內容營銷,需要種草,但也更需要看得到的種草后的結果。”
同樣,不僅是品牌,廣告公司也需要看到種草帶來的轉化數據。以微思敦自身為例,在小紅星項目中,通過阿里達摩盤轉化數據看板的加持,我們可實現種草數據可視化、效果可視化,能夠監測到站外店鋪行為UV、手淘搜索曝光UV、手淘搜索進店UV等離成交更近的數據,運營就可以在短期內調整策略方向,也從另一方面降低了品牌方的測試成本。這些數據,相比于過去點贊、收藏、回搜率等前鏈路數據,更能反映種草對實際轉化產生的影響。
更為實際的案例是,今年618期間,珀萊雅就與B站多位UP主展開了合作,這波投放整體ROI在2.69左右(據悉),更為珀萊雅貢獻了大量寶貴的新客。
案例來源:嗶哩嗶哩商業動態華為旗下某3C品牌經理Tony表示:“對于品牌方來說,如果他們可以真正追蹤到那些有購買意愿的用戶,也能通過后鏈路行為反推出什么樣的內容最有效果,那么這樣的種草不會有品牌方反感。”
而正因為有了明確的效果衡量體系,B站今年商業化的整體增量非常快。根據前不久發布的2023Q2的財報顯示,上半年B站交易視頻數量同比增長800%,直播帶貨場次同比增長700%,通過“星火計劃”的驗證,在B站種草,從而進入淘系店鋪的用戶新客率達70%!足以證明B站星火計劃的巨大潛力。種草不“玄學”,品牌不“焦慮”如果我們把視野放開,會發現,各家早已在“科學種草”這件事兒上布局已久。
阿里提出了AIPL,interest人群資產就是對種草的度量之一;
抖音提出了5A人群的概念,并以A3人群作為種草的核心指標。
就連前文已經提及的小紅書,在小紅星項目外,更在年初舉行的商業大會提出了種草值(Truelnterest)的概念,來解決種草可量化的問題。“種草營銷優點很明顯,說白了就是相對公開化的評價體系,但可控,一定程度上,是品牌方主導達人要說什么,該說什么,不能說什么。”小紅書營銷領域博主@馬里奧大叔最后補充道。
“但同時,種草營銷缺點,一個是數據追蹤困難的問題,第二,還有同質化的問題,消費者敏感度在逐漸降低,種草=廣告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談及種草趨同化,前奧美廣告策劃總監馬克表示:“在過去,廣告人和品牌眼中的創意就是TVC、平面設計,或一個Big idea,但是在全民種草的背景下,創意已經更多地轉化為一個創意的筆記封面、一個創意的短視頻腳本、甚至只是一個有網感的諧音梗文章標題。”
“更何況,當下許多品牌對于媒介的選擇的看重、以及適配內容的看重,要遠遠大于對創意的追求。因為可投放的媒體數量翻倍了,但是廣告預算并沒有對應翻倍,甲方的注意力自然從創意,轉換到了廣告數據上,這也就導致'創意'被互相借鑒是不可避免。”
不難看出,被打散的,不止有用戶的注意力,還有從“大創意”到“小創意”的營銷思路。
科學種草是品牌方不焦慮的靈藥,但不是萬能的。以數據為導向固然重要,但同時,種草營銷依舊要靠更觸動人心的內容、更系統的流量打法、更數據化的投放反饋、更好地內外部團隊協作,才能真正為品牌實現品效合一。
這也是微思敦一直以獨創的ACT營銷模型(廣告+內容+技術),作為我們服務品牌的重要基準的原因,只有種草不再玄學,品牌才能不焦慮。
「小敦有請」特別欄目,針對營銷中品牌最關注的問題或痛點,向各行業發問,邀約采訪業內專家、學者、市場營銷博主達人等,匯編成文章,希望能帶給品牌們長效的幫助。《小敦有請》欄目,每月火熱更新中!也歡迎各界專業人士留言,報名參與分享哦。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