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小學生,年入200億,晨光文具困于口碑
文:金錯刀頻道,作者:祥燎,來源:金錯刀
原標題:搞定小學生,年入200億!比小天才更賺錢的大佬,困于口碑
學生用的一支筆、一個本兒能有多貴?
今年浙江有位家長,算了算孩子用的各種筆的價格,最便宜的10元,最貴的90元,一個筆袋總共裝了價值653元的筆。
花西子的眉筆,頓時顯得良心多了。這還不是最夸張的,在一家文具店里,一名博主全程被文具價格震驚:一個本兒220元,一支筆230元……
買不起的家長們,紛紛自責自己不夠努力了。
不僅越賣越貴,騷操作也變多了,比如文具盲盒。曾有一名小學生為了抽到某文具盲盒筆的隱藏款,買了20套,花費超過2000元。
但是,外界花活層出不窮,卻始終沒人能撼動行業老大:晨光。
去年晨光凈利潤達到12.82億元,今年上半年營收約99.61億元,凈利潤約6.04億元,依舊一騎絕塵。
神奇的是,人們把晨光買成了行業老大,但似乎并不是很待見它。
知乎上有個問題“晨光文具做了什么,為什么大家噴得這么狠?”,收獲了3500多個回答,網友變著花樣地發出差評。
在網上口碑一般的晨光,為何至今屹立不倒?
一、憑什么只有它,
能把一支筆一年賣出200億?
晨光的產品可能褒貶不一,但晨光有一點優勢,應該是公認的。
它很懂人心。
晨光發家,靠的就是狠抓少男少女的各類需求,隨后進行產品創新。
國內文具在起步階段時,外觀設計大都沉悶老舊,于是晨光效仿韓國文具新潮、多變的設計,甚至在韓國建立設計開發部,迎合學生們追逐時尚的審美。
再加上IP聯名,晨光開發出大受歡迎的米菲兔、明曉溪系列。
這下晨光文具不僅滿足審美,還有社交功能。
這些做法放在今天見怪不怪,但當時絕對算是超前了。
除了顏值創新,更讓晨光在學生群體中站住腳的資本,是功能創新。
晨光有個經典爆款“K-35按動中性筆”,這是中國第一款按動式中性筆,貫穿了幾代人的回憶。晨光將屬于圓珠筆的按動式使用方式,移到了中性筆身上,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品類。
還有晨光在2006年推出的“大白鯊”,宣稱可以書寫1500米,是傳統筆的近4倍,又帶火了大容量筆這一品類。
晨光自己也把產品創新當作核心競爭力,每年發布1000余件新品。
同時把“每周一,晨光新品到”、“晨光,總有新創意”等口號,喊遍大江南北,“誘惑”全國學生。
比起懂學生,晨光對商家心思的揣摩,更是老道。
截至2023年6月,全國使用“晨光文具”招牌的零售終端超過8萬家,數量驚人。
前不久剛成為全球第五大連鎖快餐品牌的蜜雪冰城,門店也不過3萬多家。
晨光為什么能搞定這么多商家?
它把快消品的渠道分銷模式和保險行業的直銷模式相結合,在文具行業首創了“層層投入、層層分享”的伙伴金字塔模式,讓分銷商鋪貨、鋪店的動力十足。簡單來說,就是在區域市場上只培養一個分銷商,由這個分銷商負責該區域的市場開拓,并享受收益。
它還推出了“樣板店工程”、加盟店等等,把門店招牌、產品搭配、經營手段都標準化、精細化,提升商家盈利的可能性。
因此,晨光成為了學校周邊的標配。
創始人陳湖雄甚至有個野心:把晨光打造成“文具行業的7-11”。
如今看來,至少在中國,晨光的知名度絲毫不亞于7-11。
有人曾估算:以一支筆長15厘米來看,僅2019年晨光文具賣出的筆,就可繞地球赤道8圈半。
二、老少通殺的狠招:把文具做成玩具
雖然晨光靠過去的努力奠定了霸主的基礎,但俗話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
中國注冊文具用品相關企業超過500萬家,不少人都在盯著晨光。
陳湖雄曾在采訪里表示,一些工廠都是作坊式的,沒有任何檢測系統和開發能力,專門仿冒晨光,所以他們有20多位專門負責打假的員工,壓力非常大。
比如晨光推出過考試專用筆,很快就被同行紛紛借鑒了。
單純地賣文具,太沒有競爭力了。
所以,晨光繼續發揚了其懂人心的小心機:賣創意。
當別的考試專用筆只是停留在“好用”的層面上時,晨光開始給筆賦予“好彩頭”的賣點。
“孔廟祈福考試筆”,就是這方向的開山之作。
這是晨光特意跑到山東曲阜的孔廟,舉行“晨光考試筆孔廟祈福大典”,取得了孔廟授權推出的產品。
有此寓意,不僅學生很動心,家長也照樣上頭。
嘗到甜頭后,晨光的“好彩頭”創意一發不可收拾。
它的另一款產品MG666,在產品描述中直接寫道“在精神層面賦予考生正能量文化”。
還有學霸必用文具禮盒,取名和設計同樣直白。
晨光和故宮文創的聯名,寓意也一目了然,叫做“金榜題名套裝”。
套裝里各類文具的細節設計還有講究,靈感大都來自故宮里與考試相關的藏品。比如鯉躍龍門這款文具,借鑒的是文物“桃紅色緞平金繡鯉魚跳龍門圖方補學士衣”;一舉奪魁這款文具,借鑒的是文物“黃地琺瑯彩纏枝牡丹紋碗”。
在打好“好彩頭”創意的同時,晨光沒忘記創意多點開花的重要性。
晨光過去的聯名絕活,在這個時代依舊能派上用場。
海賊王、名偵探柯南、鬼滅之刃、大英博物館、梵高博物館……晨光都曾與之聯名合作過,推出了相應的文具套裝。
現在的新奇玩法,比如盲盒,晨光也沒落下。
不過,如果只是搞定學生,晨光的霸主地位未必能有多穩。
2022年,晨光營收為199.96億元,其中科力普辦公業務營收109.3億元,約占總營收的54.7%。
銀行、事業單位里無處不在的“微笑服務臺筆”,就是晨光的產品。
不光是日常的辦公場景,包括APEC會議、博鰲亞洲論壇、進博會等重要場合,都曾有晨光產品的身影。
學生和大人,都一步步被沐浴在晨光之下。
三、霸主晨光,絕非高枕無憂
視創意為看家本領的晨光,自稱每年會投入上億元用于研發。
但是不買賬的用戶仍大有人在。
一名知乎用戶分享了一次糟心經歷,他用晨光10塊錢的速干筆,在晨光的“背面不易滲墨”紙上寫字,結果晨光紙上卻出現了滲墨,忍不住問道:“我是該罵你們家的紙還是該罵你們家的筆?”
這樣的質量問題可能還不是個例。
2018年,晨光文具就曾因抽檢不合格,兩次發起召回。
除了質量問題,晨光的一些產品還陷入抄襲的傳聞,一些網友將晨光產品和南孚電池、無印良品、小米等對比,發現都有一定的相似。
對于晨光,一邊要彌補用戶口碑,一邊更要應對外界的沖擊。
晨光自2015年上市后,總市值在巔峰時曾超過900億元,人稱“文具茅”。
如今晨光的市值腰斬過半,只剩350多億元。
其中一個關鍵原因是“營收增速減緩”,去年還創下了上市以來的最低增速。
首先,入學人數減少、無紙化辦公的趨勢,讓文具品牌都很受傷。
2022年晨光賣了約20億支筆,比2018年少了一億支。
其次,提價困難就是晨光的“頑疾”了。
晨光的辦公業務面向的是政企,話語權有限,2022年毛利率只有8.35%。
至于面向普通人的傳統業務,晨光倒是做了不少努力,比如先后推出了“晨光生活館”和“九木雜物社”,前者主要面向8-15歲的學生消費群體,后者的目標群體為15-35歲的年輕女性消費者。
可惜的是這些努力,至今沒有太亮眼的成果。
晨光生活館,問世后一直虧損,后來逐漸閉店。
九木雜物社,從2016年至今開了500多家店,超過了同樣主打潮玩、IP的泡泡瑪特。但直到今年上半年,九木雜物社才首次盈利,平均每家門店半年只賺了3.3萬元。
想賣得更貴的晨光,或許還需要更多沉淀。
晨光擅長的聯名營銷,復制起來毫無難度。廣博文具和三麗鷗,愛好文具和《王者榮耀》,國譽文具和迪士尼、寶可夢,文具行業的聯名屢見不鮮。
比起營銷,晨光應該更加死磕產品創新。
例如把“透明筆桿”作為賣點之一,未免有些牽強了。
產品比同行更硬核,才是提價的最大底氣。
什么聯名、款式,都不如好用重要。
圖片來源于網絡,侵權請聯系刪除
作者公眾號:金錯刀(ID:ijincuoda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