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是偽命題!
你一定對這樣的廣告詞無比熟悉: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賣家多賣錢,買家少花錢!”
“干掉中間商,把利潤還給顧客!”
“廠家直發(fā),直接到客戶手中!”
甚至連直播賣貨的商家,也經常拍這樣的段子:“朋友們,在我們原廠地其實不需要那么貴。”
這些廣告的“詭計”之處在于:把中間商設立在人們的對立面,隱含的前提是,中間商是只賺利潤不提供價值的“吸血鬼”,把中間商去除,買家賣家直接合作,雙方都占便宜,皆大歡喜。
可是,賺差價的中間商果真那么“可惡”嗎?中間商的價值,真的只是兩頭吸血嗎?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會更好嗎?
作為一名品牌顧問,湯飛老師參加過很多品牌商舉辦的經銷商大會、代理商大會,也經常跑市場,和中間商打交道。
可以給出肯定答案:不會。
相反,我最怕的,就是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本身就是一道偽命題!(搜索公眾號:湯飛)
— 01 —
是時候對中間商有正確認識
中間商是什么?
小販、中介、經紀、二道販子。
在古代社會,中間商這個角色就沒被重視過,甚至遭到鄙視、仇視。
士農工商,商是排在最末尾的,有時候還是賤民,商人的孩子都不能參加科舉。
在近代社會,中間商一直跟投機倒把、囤積居奇、唯利是圖聯(lián)系在一起。
現(xiàn)如今,我們的市場經濟都進行了三十多年了,可是很多人對中間商的認知,還停留在農耕社會。
這可真是赤裸裸的反智呀。
在很多消費者的認知中,往往會承認一個商品的生產成本,但不承認它的流通成本、品牌成本、信任成本。而這恰恰是中間商的價值所在!
中間商,是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主要源泉
我們先普及下關于經銷商的基礎知識。
首先請你翻開科特勒大師的《營銷管理》,看渠道管理這一章,你一定會看到一張圖。
這是一張讓中間商淚流滿面的圖:“我們不是投機分子,不是寄生蟲,我們是創(chuàng)造價值的!”
讓我們牢牢記住這張圖的名稱——“分銷商經濟效果圖”。(搜索公眾號:湯飛)
該圖顯示,利用中間商是實現(xiàn)經濟效益的主要源泉。
A部分顯示了三個生產者,每個生產者都利用直銷分別接觸三個顧客,這個系統(tǒng)要求9次交易聯(lián)系。
B部分顯示了三個生產者通過一個分銷商,和3個顧客發(fā)生聯(lián)系,這個系統(tǒng)只要求6次交易聯(lián)系。
這樣,由于中間商的存在,必須進行的工作量減少了。而且顧客越多,生產方越多,中間商的價值就越大。
任何正規(guī)的經典營銷書籍,關于渠道的內容,都首先是這張圖。
各位看官,它是渠道存在的基本價值啊!(搜索公眾號:湯飛)
— 02 —
中間商的差價就是渠道發(fā)揮的價值
效率是宇宙的總法則!
在復雜的市場環(huán)境中,由于中間商的存在,交易環(huán)節(jié)是減少的,而不是增多的。
交易成本是降低的,而不是增加的,也就是你去除合理的中間環(huán)節(jié),消費者拿到手里的商品價格,只會更高而不會降低。
這雖然反直覺,但它是營銷的常識。
中間商存在的意義在于:降本增效
降的,是你的交易成本,降低你的單價和風險、節(jié)省你的時間和精力。
增的,是你的鏈接效率,讓上游的賣方,讓下游的買方,讓整個商業(yè)世界的每一個人,都更省心省力。
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去掉了中間環(huán)節(jié)的直銷,價格都是死貴死貴的,你看安利天獅直銷價格就知道了;去掉了中間環(huán)節(jié)的電商旗艦店,總是很少賺到錢。
因此,中間商的存在,對生產者、對消費者都是合理的,賺差價也是合理的。
差價,來自于為渠道創(chuàng)造的價值
中間商的差價是什么,差價其實就是渠道發(fā)揮的價值。
中國作為大國市場,大國市場的根本特征就是服務半徑太大,任何一個企業(yè)都無法為每一個消費者提供完美的服務,所謂的不賺差價僅僅是眼前吸引流量的偽命題。
中間商不必妄自菲薄,你們是實現(xiàn)商業(yè)“經濟效益的主要源泉”(科特勒語)。你們?yōu)槭袌龇瞰I了真正的價值,一定可以獲得市場的回報。
而品牌商要經營好,尤其是以渠道驅動的行業(yè),更是要充分調動中間商的資源和積極性。
絕不是簡單的憑直覺拍個腦門,搞個渠道扁平化。
渠道信心受挫,渠道體系混亂都很難恢復,扁平化的陷阱一旦掉入就很難爬出來了。(搜索公眾號:湯飛)
— 03 —
中間商永遠也干不掉
實際上,中間商的作用還遠非減少交易環(huán)節(jié)那么簡單,他們往往還提供:信息收集整理、促銷推廣、談判、訂貨、移庫甚至承擔資金風險等作用。
中間商的服務價值
中間商的差價不僅僅是價錢的高低,而是包含了很多方面的服務。
?經銷商承擔的風險
中間商在代理產品時承擔的風險也是不小的。不管產品好不好銷,中間商都只能被動接受廠家的新品推廣。
就算品牌商有90天的新品試推廣期,這90天對于中間商而言,那也是一種風險。
?壓貨、賒銷的風險
無論是旺季還是淡季,廠家都會壓貨,中間商的資金大部分都在產品之上,某種程度上存在很大的風險。
?各種服務、各種支持
中間商鋪貨到終端之后,時刻都關注著銷量問題。同時為了更好提升銷量,會做促銷、會做好服務,這些都是實打實的成本。
若是真沒有差價,那么也就只剩下了價格,沒有了服務。(搜索公眾號:湯飛)
省掉中間商看上去很美,卻容易打臉
如果省掉中間所有環(huán)節(jié),把產品直接送到客戶手里,這聽上去很美,但現(xiàn)實中往往會遭到打臉。
如果你這樣干,結果往往是這樣的:
所有的資金要自己預付;
所有的手續(xù)要自己去跑;
所有的突發(fā)情況要自己處理;
所有的關系需要自己維護……
于此,到最后就會手忙腳亂,完全理不清頭緒。
所以,中間商是符合利他思維的,能為其他角色提供價值的。有價值存在,就永遠不可能干掉中間商。(搜索公眾號:湯飛)
— 04 —
沒有中間商賺差價,這是最大的營銷謊言
前些年二手車平臺大談“沒有中間商賺差價”作為直賣的核心價值,但真的有人能做到不賺差價嗎?
恰如賊喊抓賊,他們恰恰是就是中間商!
只是它改了個名字,叫“平臺商”,我們就不認識你了?
收取的費用,不叫差價,叫“傭金”,就能忽悠我們?
不賺差價,只是一種噱頭
馬云說要消滅中間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其實,電商平臺就是最大的中間商。
事實上,他們才懶得掙表面的差價,掙那個累死累活,還要幫你賣貨。
但他們掙得比表面的差價多多了,還是旱澇保收:你企業(yè)入駐,花錢;入駐之后要推廣,花錢;支付也要通過我。
至于你在我平臺究竟是死是活,那跟我是一毛錢的關系也沒有。
相對于傳統(tǒng)的中間商來說,這種平臺式的中間商,帶給企業(yè)的負擔更重,價值卻更小。但由于形成了平臺壟斷,很多企業(yè)又繞不過去,苦不堪言。(搜索公眾號:湯飛)
— 最后的話 —
這個世界,大魚得活,小魚也得活,蝦米也得活,各有各的活法。
如果蝦米沒有了,小魚怎么活?
如果小魚沒有了,大魚怎么活?
渠道,在商業(yè)領域,是由一些獨立經營而又互相依賴的組織組成的增值鏈,是促使產品或服務順利地被使用或消費的一整套相互依存的組織。
渠道是相互依存的組織統(tǒng)一體,沒有中間商賺差價是偽命題。
差價的前提是,消費者愿意為你提供的產品和服務提供價值回報。
所以,以后誰跟你說去除中間商,或者拍視頻說萬惡的中間商賺了多少錢,而自己一分錢沒賺、多么虧。你就可以直接跟他說:扯犢子吧你!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fā)。(搜索公眾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guī)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lián)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shù)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