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存量廝殺時代,我們發現了家居行業的6大增長機會!
易中天先生有三句話:
“現狀無法描述,未來不可預測,一切皆有可能”,這是存量廝殺時代下極為應景、應事的最好獨白。
正如我們所看到的,在增速放緩的大背景下,如何重構增長引擎,是各行各業都需要面臨的首要問題。
作為房地產后周期行業,家居行業更是如此,增長焦慮蔓延到每一個角落。
但一個行業即使再難,也有微光!考驗的是,管理者捕捉戰略機會的增長能力!
事實上,通過幾次市場走訪,我們也看到了當前流量衰竭期下家居行業的6大增長機會,今天借此機會,與大家一起解剖。(搜索公眾號:湯飛)
機會一
頭部品牌的時代機會(相對壟斷)
從賽道形態來看,任何行業發展競爭都包括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初步競爭。品牌魚龍混雜,產品使用滿意度較高。
第二階段:完全競爭。競爭格局形成,一二線品牌差距明顯。
第三階段:寡頭壟斷(相對壟斷)。2-3家企業市場占有率高。
第四階段:完全壟斷。即是在行業市場內,一家獨大。
以此為標準,相對于家居而言,目前正是進入整合期,可以稱之為相對壟斷,其機會點在于新市場、新渠道、性價比、新體驗(技術、效率)。(搜索公眾號:湯飛)
在近期市場走訪中,我們以莫干山品牌戰略咨詢顧問的角色,走訪了西北市場,其中蘭州經銷商給予了我們很大的驚喜:其今年的銷量甚至可以沖上大幾億。
這對于一個板材經銷商而言,在如此低迷的家居建材行業市場,在很多小商眼中無疑是一個“天文”數字!
他是如何做到的呢?核心關鍵在于:資金、規模、周轉、廣告。
以資金規模取勝,大膽投入、大量庫存,由此左各莊基地的頭部工廠基本被莫干山占了,有絕對優勢,這就意味著在3月北方大部分工廠的生產空窗期也能穩定供貨,周轉效率高。
同時,在品牌上舍得投入,讓人尤為感動的是,通過自費建廣告位占據板材市場的核心位置,有一點特別強調的是,板材市場在蘭州市場的家居建材處于中心地位(蘭州有3個大型“板材市場”,獨一份)。
這就說明了,莫干山板材在中心地位的建材市場,占據絕對領先的品牌地位,增長就變得順理成章了。(搜索公眾號:湯飛)
機會二
區域發展不均衡的機會
如大家所見,中國地域無比遼闊,區域經濟發展不一。
而基于區域社會經濟發展的差異,中國市場形成了多層次并蓄的多級市場:從北上廣深的一級市場,到以省會城市為代表的二級市場,以及中西部省會城市的三級市場,到以地級市為代表的四級市場,到以縣鎮為代表的五六級市場。
而中國作為超大型市場,基于行業的周期性與未來發展方向,市場發展路徑基本一致。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區域市場從多極化到同質化的過程中,蘊藏著巨大機會!
這幾年,社會普遍意義上探討的低級市場、下線市場的機會正是在于此。(搜索公眾號:湯飛)
即利用時間差、信息差,看到未來的風向標。在機會窗口期內,利用高層級市場的經驗在低層級市場提前布局,之后取得增長只將是時間問題!
這也正是著名投資人孫正義時光機理論的內涵:充分利用不同區域和行業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在發達地區獲得經驗后,再去開發相當于落后的市場,就仿佛坐上了時光機,能夠穿越過去和未來。(搜索公眾號:湯飛)
這也是我們在西北市場、西南兩大市場走訪時最大的對比感受。目前西北仍是木工、分銷階段,而西南普遍處于家具廠、零售階段。
我們在蘭州居然賣場的定制品牌門店數量足足有40-50家,像極了15、16年華東建材賣場定制品牌的門店盛況。像蘭州所謂的低級市場,定制尚處于紅利期,對于很多板材品牌向成品過渡的速裝家模式,只要經銷商有能力(店態、交付),都可以開到商場去。
從半成品到成品零售的進化,這也是板材品牌重要的增長點。(搜索公眾號:湯飛)
機會三
渠道迭代的機會
家居建材行業作為耐用品,渠道驅動是其本質特征!
某種意義上講,只有新渠道,沒有新品牌!
對于任何一家品牌而言,營銷上最大風險來自于渠道分化,最大機會也是渠道分化。
老湯認為,企業經營最大的風險之一,就是渠道的更迭,很多企業都是沒有跟上渠道的更迭而迅速與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渠道分化本身是渠道發展的規律,但對于不同的企業而言,卻有著截然相反的作用。
某種程度而言,在固守陳舊的企業看來,它是一瓶“毒藥”;而在勇于擁抱變革的企業來說,它又是一瓶“救命藥”。
任何新渠道的出現,本質都對應新的能力。偉大的企業,都具有迅速擁抱新渠道的能力。(搜索公眾號:湯飛)
對于板材品牌而言,其渠道的形態也在分化。過去木工占有絕對的話語權,木工推薦買什么品牌就買什么品牌。
現在呢,木工影響力其實是在減弱,用戶自主選擇權加重。在越發達的地區,木工的話語權基本消失,甚至木工形態都消失了。因為越來越多用戶通過家裝、定制進行選購的行為,當前成為主流。
因此,對于家居品牌而言,多條腿走路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要引導經銷商從單一渠道到全渠道的結構性思考。
只有渠道結構越均衡,品牌才越安全。(搜索公眾號:湯飛)
機會四
核心能力建設的機會
美的何享健有句話很重要:中國企業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依然是管理能力、市場能力、品牌能力。這三大能力本質上就是企業的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是企業最基礎也最重要的能力。競爭優勢的根源,正在于核心能力的構建。
透過一組數據來看事實:
中國中小民營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2.5年,最好的企業中能夠持續增長的也不足十分之一;
中國集團企業的平均壽命也僅有7-8年,而歐美企業平均壽命為40年,日本企業平均壽命為58年。
為什么中國企業的平均壽命如此之短?
從企業自身分析來看,其中重要原因就是企業的核心能力建設不足!
企業的終極增長道路必然是核心能力的增長,唯有能力才能構建壁壘,才能超越外部環境變化,走過不確定,走向久遠向上的持續增長之路。
所以,我們必須看到核心能力建設帶來的巨大增長機會!(搜索公眾號:湯飛)
機會五
品類結構性增長的機會
什么是結構性增長?
經濟學家約瑟夫·熊彼特曾對結構性增長做過如下定義:結構性增長不是在原有業務循序漸進式改良,而是從原有單一招牌經營變為多招牌經營的新組合。
品類結構性增長則是以多品類驅動,實現從第一曲線向第二曲線的進化。
我們講:所有偉大的企業,都是接二連三的成功。而接二連三的成功,一種重要達成方式就是品類結構性增長!
如蘋果這樣的世界級企業,接二連三的成功的核心是產品,從mac到ipod,再到iPhone,到ipad,到軟件生態的打造,其本質是構建了連續性、結構性增長的世界級產品和商業模式。倘若沒有品類的結構性增長,就無法構成完整意向上的蘋果。
家居建材行業同樣如此,品類結構性增長必然是未來營銷工作的核心。基于流量協同、品類協同,除了代表性品類,關聯性品類也是品牌擴大規模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質是賣得更多。
老湯一直強調這樣一個觀點:轉單率是定制家居提高客單、提高利潤的核心。
目前定制家居市場正在引發由歐派發起的699價格大戰,699賺錢嗎?對于有效率、有規模優勢的品牌來說,可能有錢掙,但絕大部分是不掙錢的。那如何賺錢,肯定不在這699,而在其他配套率的提升,才是轉單的關鍵。
對于板材品牌來說,生態板是核心單品,是金邊產品。基于生態板的購買邏輯,很多消費者在家裝過程中,也會順帶著買石膏板,某種意義上,石膏板就是板材品牌的銀邊產品。所以,板材品牌務必重視產品品類的結構,將石膏板品類重視起來。(搜索公眾號:湯飛)
機會六
搶奪中小品牌份額的機會
家居建材是典型的房地產后周期行業,從需求來看,家居建材行業的終端需求來自于精裝、新房裝修、二手房裝修,房地產的興衰、快慢直接影響家居建材行業的興衰、快慢。
而當前,中國房地產存量房時代來臨,從過去的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必將進一步觸發家居建材行業大洗牌,市場集中度有望得到大幅提高。這一點在全球經濟低迷的后疫情時代,顯得尤為明顯。
事實上,未來存量競爭之下,家居建材行業被清洗掉的不是地方品牌,而是中小品牌。中小品牌缺乏資金、規模、團隊、技術的優勢,逐漸流失消費者,導致市場份額快速向龍頭品牌靠攏。
此外市場的引力效應,如同瀑布效應一般,使高端市場向中低端市場自然滲透,不斷搶占中低端市場。
為什么很多區域莫干山經銷商能做到億級的規模呢?
其很大機會點就在于:
一是,重視通貨份額的搶占。對于板材品牌來說,莫干山的發展之路,并沒有把對手打死但是不斷在擠壓通貨。未來,一定是屬于品牌的時代。
二是,重視通貨大商的鏈接。促使通貨投靠品牌是進一步擴大規模的密碼。市場如同江山,能招納多少人才就能取得多大的市場規模。(搜索公眾號:湯飛)
最后的話
在紅利消退、增長乏力的時代,“活下去”猶如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懸在每一個中國企業家的頭上。
正如任正非所言:“活下去,是華為的最高綱領,也是最低綱領。”
對此,企業一方面要降低發展預期,一方面要思考活得更久,必須要構建抓機會的能力。
通過把握機會撬動經營方式轉變,是獲得新增長的需要,更是活下去的需要!
正如現代營銷學之父科特勒之言:五年之內,如果你還按照一樣的方式做著一樣的生意,那么你離關門大吉就不遠了。
所以,機會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悲觀者永遠正確,但樂觀者永遠前行,往往贏得世界。
還是回歸于開篇,易中天所說的三句話:現狀無法描述,未來不可預測,一切皆有可能!
希望對您有所啟發!(搜索公眾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