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華為余承東“遙遙領先”的背后,說出了品牌的本質
做了很多年品牌的朋友們,不妨問問自己:品牌到底是什么?我們是否真正清楚品牌的本質?
我們先從兩個現象來思考:
一是中國古代皇家會給過世的文人大臣賜封謚號,如曾國藩謚號文正公,左宗棠謚號文襄公。謚號代表著什么?為何如此重要?
二是華為余承東為新品手機喊著“遙遙領先”的口號。為什么他一直強調“遙遙領先”?
實際上,賜封謚號、“遙遙領先”象征著身份與地位。
回到品牌同樣如此。所以老湯對品牌本質的理解便是:品牌就是身份,就是地位!
所有品牌的所有運營,無非都是圍繞著身份與地位的建構、強化。
通過今天的文章,老湯把品牌的本質解讀分享給大家。只有掌握了品牌的根知識,才不會被表象迷惑、受外部左右,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做好品牌。(搜索公眾號:湯飛)
— 01 —
品牌即身份,以定位搶占心智認知
從品牌定位角度看,身份代表著什么?
身份即標簽,依靠意義賦予貼上標簽
如馬克斯·韋伯所言: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
人類演化的核心就是人類對事物賦予意義。意義則是人類以符號形式傳遞和交流的精神內容。
回到品牌層面,意義即是標簽。為產品賦予意義建構差異化的本質,就是貼上新標簽,讓新標簽構成新品類,然后進化成為新品牌。
本質上,標簽就是品牌的身份,是向市場傳遞“我是誰”的信號,從而讓消費者能夠清晰識別與記憶。而標簽的建構則依靠詞語。
標簽即詞語,只有說出來的才存在
形成新品類、新品牌其實就是完成分化,分化就是通過詞語或符號來不斷地貼標簽。
在這個層面上來講,標簽是由詞語所構成的,標簽就是詞語。
所以,為產品賦予意義、貼上標簽,也就是用一個詞語來形容,否則人們無法感知這種意義的存在。因為詞語是認知的容器,是心智的硬通貨與等價物,是對存在的意義的直接顯示。
正如海德格爾所言:“詞語是存在之家”,這意味著只有說出來的才存在,無論什么樣的價值意義,最終都需要通過詞語來承載和表達。
詞語即定位,讓品牌成為品類與特性代表
《定位》中對“定位”的定義是:讓品牌在顧客的心智階梯中占據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為某個類別或某種特性的代表品牌。(搜索公眾號:湯飛)
本質上,定位就是一個貼標簽的過程,前面提到標簽即詞語,因此定位的原理級知識,定位就是詞語,就是通過差異化詞語搶占品類的核心價值,一詞占頭腦,一詞占心智。
我們講:搶品類代名詞、搶消費者認知,本質上是搶一個詞語。
因為我們的心智拒絕復雜,特別是在信息超載時代,進入空間必須足夠簡單,簡單成一個詞。讓消費者一想到你就想起這個詞,反過來也一樣,想到這個詞就想到你。
所以我們說:偉大的企業家都是造物主,用詞語造物,用符號吸引客戶。(搜索公眾號:湯飛)
總的說來,我們為產品賦予意義形成差異化,即貼上標簽,再為新標簽找到一個詞語描述(即定位),便完成了品牌的建構,也是完成了身份的區隔,所以在這個層面,品牌就是身份。(搜索公眾號:湯飛)
— 02 —
品牌即地位,以信任證明征服信任
“遙遙領先”始終受用,邏輯是向顧客說出地位
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9月份的網絡世界,被華為余承東的一句“遙遙領先”徹底刷屏,直至現在也仍有余溫。
為什么余承東憑一句“遙遙領先”,就能掀起一場網民關于華為的狂歡?(搜索公眾號:湯飛)
透過現象看本質,“遙遙領先”不是喊著好玩兒,其實喊出的是地位,一種華為在手機行業“唯吾獨尊”的品牌地位。這種地位激起了花粉的品牌自豪感,加之特定的時代背景,也一定程度上賦予了國人民族自豪感,從而掀起一場狂歡。
那么,地位在中國社會為什么如此受用、如此重要?
說出地位,是熟人社會獲取信任的最有效方式
在網上看到非常有意思的一句話:我們已經有21世紀的技術,但依賴的仍是19世紀的組織,而在這個組織中的人,有著一顆中世紀的心靈和石器時代的頭腦。(搜索公眾號:湯飛)
這句話是什么意思?為什么這樣說?
簡單從社會角度而言,我們絕大多數人仍舊生活在熟人社會,收入限制了生活環境,導致生活半徑很小,飛到國外見到另一種生活方式的人只占少數。最終的結果就是:生活在熟人社會,受限于生活半徑,心智簡單、價值觀單一。
基于此,熟人社會最重要的特點是中心化,中心即是權威,是更多人說的大眾觀點。
這本身也符合傳統大眾傳播背后的中心化邏輯:一是單向性,受眾被動接受信息;二是權威性,受眾認為處于中心的傳播者代表著權威,對其所傳授的信息總是深信不疑。
所以,在熟人社會中,價值觀單一的人們,決策也遵循著中心化邏輯:選擇“最好的”或者“更多人選擇的”;“最好的”意味著他者塑造的中心,“更多人選擇的”意味著自身群體選擇所形成的中心。
本質上,這兩種中心就是讓人們深感信服與追捧的地位。
所以,在熟人社會獲取信任的最有效方式,就是說出地位。
獲得信任、心智共振,才能加速顧客購買決策
回到品牌同樣如此。品牌不僅是意義系統,也是信任系統,顧客對品牌的信任度是其購買意向的決定因素。
而中國絕大部分企業需要解決的是信任問題,需要考慮贏得人心。
所以企業與顧客同頻共振首要前提就是解決品牌的信任問題,與顧客心智共振,實現精準連接:你放心,這是好產品,你應該試試。
而品牌想要獲得不喜歡動腦、不喜歡思考、又天生缺乏安全感的消費者信任,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需要提供足夠有說服力的信任證明。
品牌的這些信任證明塑造,本質還是基于熟人社會的底層邏輯:說出地位。華為“遙遙領先”、方太“中國高端廚電專家與領導者”......諸如此類的廣告語都是說出品牌地位。
而在長期重復之下,品牌也在潛移默化中化身為地位的代名詞,成為消解顧客不安全感、強化信任感的最有力方式,實現品牌與顧客心智共振,顧客的購買決策形成自然加速水到渠成。(搜索公眾號:湯飛)
— 最后的話 —
很多人批評“遙遙領先”之類的廣告語造成了營銷嚴重同質化,其實是因為他們沒有擊穿這些廣告語背后的厲害之處:說出身份與地位,形成難以抗拒的說服力量。
所以學習知識的核心在于擊穿知識,無論是定位學、營銷學,都是生長在哲學、社會學的土壤里,只要掌握住這兩大原理級知識,就不會被一些營銷概念所迷惑。
這也是我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把品牌的根知識拆解出來,讓大家不再為營銷學的某些概念而困擾焦慮!
最后也再次向各位重申,做好品牌的關鍵就在于:品牌就是身份,就是地位,以身份搶占心智認知,以地位征服人心信任。
希望對你有所啟發。(搜索公眾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