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微信支付:講述身邊寶藏小店的溫暖故事
城市里最有煙火氣,而又最容易被忽視的地方,常常是那些街邊不起眼的小店。
小區門口的雜貨店,從食品飲料到五金零件,總能找到你所需要的商品;街頭巷尾的小飯館,去得久了,老板會記得你的喜好和忌口,不用再額外交代;菜市場里的阿姨,總會熱情地跟你打招呼,買完菜還附贈一把小蔥……
千千萬萬家小店如同天上的繁星,他們微小、脆弱、平凡,但他們拼搏、付出、從未停止發光,照亮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為我們帶來便利與溫暖。
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和微信支付聯合推出《守護繁星》公益短片,攜手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講述身邊寶藏小店的溫暖故事。
《守護繁星》
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同期上線
01
@深圳 姚阿姨的裁縫攤 桂廟這個沒有招牌的縫補攤,是深大學子皆知的地標。每晚6點準時出攤,一張桌子,一盞臺燈,一臺縫紉機就是全部。學生們都親切地喊她“阿姨”,卻很少有人知道她姓姚。姚阿姨是湖南益陽人,今年已經62歲了,2005年經人介紹來到深圳,支起了這個小小的縫補攤。17年來,除了春節過年回家,幾乎全年無休,風雨無阻,用一針一線織起自己的“深漂夢”。
姚阿姨的顧客大都是深大學子和附近的街坊,這個小攤,就是她和顧客們的約定,怕人們找不到她,所以每晚都會準時出現。憑借著縫紉的好手藝,姚阿姨的訂單都要排隊才能完成,但遇到實在著急的顧客,阿姨也會允許“插隊”,哪怕工作到凌晨一兩點,也要趕工做完。一個人經營縫紉攤,難免會有手忙腳亂的時候。早年大家都習慣用現金付賬,姚阿姨一邊忙著做針線活兒,一邊還要忙著收錢找零,要是遇到顧客給大額的鈔票,不得不跑遍整條街換錢。而現在有了微信支付收款碼,這些問題也都迎刃而解。姚阿姨只需專心縫補,顧客們掃碼付款,兩邊都方便。姚阿姨還用收款積分兌換了一個小音箱,每次收款都會用洪亮的聲音播報,還不用連網,這也免去了顧客少付、漏付的情況。
?改褲腳,補破洞,縫衣服……哪怕再微小的事,姚阿姨也盡心盡力都做好。螢火雖微,但為其芒。姚阿姨和她的縫補攤,用5000多個夜晚的燈光,溫暖了無數人。
02
@廣州 盲人推拿店 這是一家普通的推拿店,店主名叫王娟,自1997年辭去醫院的工作開起這間小店,已經是第25個年頭。
店里的21名技師有20名都是盲人,當初在學習推拿技術時,王娟有很多同學是盲人,她并沒有覺得他們與明眼人有什么不同。“大家都是一樣的工作,一樣的吃飯,只要能夠盡心盡力地做好自己的事就可以了”。
她用最平常的心來面對盲人技師,不過分同情憐憫,又處處細心照顧,只希望能為他們提供一份單純、平等、有尊嚴的工作。考慮到盲人視物不便,店里雇傭了明眼人做收銀、保潔等工作,專門聘請了廚師做飯,盲人技師只需要專心做好推拿一件事。“大家各司其職,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因為這樣單純平等的工作環境,店里的技師大都在這里工作了很多年,最長的甚至有十幾年,彼此就像親人一樣。在這間小小的推拿店里,時間仿佛被折疊了,25年來店鋪沒有挪過地方,技師仍然是那一批人。但也有一些小變化在悄悄發生:店里辟出一塊角落作為公益圖書館,向街坊鄰里免費開放,誰都可以來借閱,沒有時間限制,看完了再還回來。哪怕還回來的書有些臟污破損也沒關系,押金照樣全額退還。愛看書的王娟希望這個小小的“圖書館”能感染更多的人:“只要有人愿意看書,都是好事。”
除此之外,王娟堅持為偏遠山區的孩子們寄閑置衣物已經5年了,收集了街坊鄰里的閑置衣物后,再進行仔細地清潔分類,每一次打包寄送前都會確認對方是否需要。“每年都會寄挺多衣服的,我也會擔心他們可能不是真的需要,怕給他們造成負擔。”
心中有光,素履以往。說起這些,王娟覺得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就像她的簽名里寫的“想為這個世界,做些什么”,這些點滴善意,也讓這個世界變得溫暖明亮。
03
@杭州 疫情中的社區送菜店 2021年12月9日,可能是陶新石的小店最忙的一天,突如其來的疫情管控,讓陶新石所住小區幾棟樓的居民隔離在家中,打亂了原本的生活節奏。安徽人陶新石,1997年跟著親戚來杭州闖蕩做水產生意,如今和家人一起開了這家“新欣農貿店”,他負責殺魚,兒子砍排骨,侄女負責線上接單,每人一個攤位,店里肉蛋蔬菜、魚蝦海鮮、米面糧油啥都有。
疫情封控部分樓棟后,為了幫助解決隔離街坊們的買菜需求,陶新石在小區門口放了一個紙箱,留下電話,開始了免費送菜。沒有起送費,沒有配送費,哪怕是2元一把的青菜,甚至是店里沒有的水果,他都照送不誤,“順帶的事兒!”就這么“順帶”著,平均一天要送七八十單,往返路程超過90公里,他用一個人的奔走,點燃了隔離區居民的希望煙火。
陶新石也曾經歷過居家隔離的日子,2020年初的新冠疫情,打破了無數人平靜的生活,當時很多地方實行封控,陶新石和家人也無法出門,那種無助、坐立難安的心情他深有體會。“舉手之勞,沒多大事兒。”
星路漫漫,不懼前行。疫情中奔走的小電瓶,點亮的不僅是小區家中一盞盞燈,更溫暖了每個人的心。這些溫暖的小店,雖不起眼,卻一頭連接著中國經濟的大動脈,一頭默默守護我們的日常生活。猶如繁星點點,閃耀自己,也照亮他人。
數英獎參賽項目說明 - 深圳量子云,創意代理商
【背景與目標】
背景:
小微商戶一向是政府的重點關注對象,疫情后,紓困中小微企業被列為重要議題。作為中國經濟的神經末梢,小微商戶的發展對于穩定就業、保障民生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作為重要的經營工具,微信支付已完成頭部覆蓋,通過小微商戶建立競爭優勢和壁壘,但面臨著較大的政府監管壓力。
目標:
1、向G端傳遞科技普惠帶來的價值與溫度
2、通過公益微紀錄片,激發用戶情感共鳴,傳遞品牌價值
3、通過合理的渠道配置,擴散傳播價值,影響目標用戶
【洞察與策略】
大國和小店,相輔相成,大國之繁榮,離不開千萬家小店,而中國千萬家小店如同天上的繁星,點亮了我們的日常生活,給我們帶來溫暖與動力。
我們挖掘到,每一份守護的背后都蘊含著普通人默默無聞的辛勞乃至艱苦的付出,在奮力發展中的中國,這種精神尤為容易引發每一位中國人的共情,而這與微信支付“科技惠普“品牌內核不謀而合,一直以來,微信支付用“有溫度的產品”賦能每個小店及其背后努力的普通人,給人們帶來價值與溫度。因此,在國家倡導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2022年1月,微信支付和人民日報數字傳播聯合推出《守護繁星》公益短片,攜手中國個體勞動者協會,將鏡頭聚焦在努力奮斗的普通小微商家的身上,講述身邊寶藏小店的溫暖故事,通過真實的小微商戶故事,展現千千萬萬小微商戶平凡脆弱、而又努力奮斗的身影,以小見大,引發情感共鳴。
【創意闡述】
圍繞核心黨政媒體——“人民日報數字傳播”為核心,《守護繁星》微紀錄片通過線上公眾號、微博、視頻號等社交媒體傳播,線下于2022.1.26日起在黨政高校等重點部委的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滾動投放至兩會前夕,精準覆蓋重點人群,面向G端,影響有影響力的人。
執行:
1、權威媒體背書,打造穿透式政府影響力。
《守護繁星》通過“人民日報數字傳播”公眾號、視頻號、微博傳播,面向G端傳遞科技普惠的價值與溫度,影響有影響力的人,打造微信支付品牌形象,傳播“科技普惠”社會價值。
2、聯動大V,深度共創內容,強化品牌內核。
聯動各領域大V,結合#守護繁星#話題,持續輸出多維度多形式內容,除了微信支付相關公眾號、視頻號等渠道傳播,人民日報數字傳播、擁有千萬用戶頭部公眾號“VIKAN薇刊”也深度共創內容,通過“小店故事”專題策劃,引發用戶情感共鳴,并收集了大量關于中國小店溫暖的UGC,同時展現微信支付普惠帶來社會價值。
3、線下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投放,進一步擴大影響力。
《守護繁星》短片登陸線下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輪播投放推廣,覆蓋重點部委黨政高校醫院重點人群,面向G端傳遞微信支付科技普惠帶來的價值與溫度,進一步提升了微信支付品牌的影響力及價值。
【結果與影響】
《守護繁星》通過線上線下傳播,引發廣泛的社交討論,獲得了核心央媒人民日報、人民網等超過百家中央、省級媒體高度關注,活動話題不斷發酵,提升了品牌的價值。
《守護繁星》總曝光量超過1億,其中:
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曝光量超過3500萬 ,微博曝光量超過1560萬;
線下人民日報電子閱報欄推廣,精準覆蓋重點政務、高校、央企國人群,上線19天,短視頻輪播250萬次,觸達受眾超過5500萬人次。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