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TOPYS
在歐洲,露宿街頭的流浪漢(和他們的愛犬)并不難見到。但是平凡如你我,并不能總是無時不刻地善良著,見到的越多,也就越習以為常,漸漸地流浪漢們在大部分路人眼中就如同空氣一樣——習以為常。然而,并不能因此片面地立下定論為“這個世界真是冷漠”。
同樣地,并不是所有露宿街頭的流浪漢都是無能、不作為的代表,露宿街頭并非他們的選擇,也并非是他們“作惡”的下場。不喜歡被扣上“冷漠”的帽子的同時,我們也不能把“懶鬼、酒鬼”的帽子扣到流浪漢們身上。
波蘭一家致力于關心當地流浪漢的公益組織最近做了一件事,他們在露宿街頭的流浪漢中找到了三位作家,挑選了他們的部分作品,做成合集并出版了紙質書。這些作品體裁豐富,有傳記,也有詩歌、小說、戲劇。
作者們很坦誠地表示,這本書并非絕對的佳作。寫作的靈感都源自于生活的苦難,所以很難寫出所謂的“生活之美”......
為了呼吁當地人更多關注流浪漢這個弱勢群體,公益組織精心策劃了一次非常具有體驗性和互動性的活動。這本書的印刷與其它書籍的印刷不同,采用了一種特殊的墨水,經這種墨水印刷的文字只有在低溫下才能顯現,這就意味著,每一個購買了這本書的人,只有在天寒地凍的室外,才能閱讀書本的內容。
書籍的文字只有在低溫下才能逐漸顯現。
在波蘭,冬天的溫度最低可到零下三十攝氏度,想想就冷得發顫。為了閱讀一本書,就要在如此寒冷的室外呆上幾分鐘或幾十分鐘,這真的太讓人受不了啦,但是露宿街頭的流浪漢們幾乎時時刻刻都只能被困在這種寒冷之中。在2016年冬天,波蘭就有116名流浪漢凍死在嚴寒冬日的街頭……
只有感同身受,才談得上理解。
小說《嘉麗妹妹》(德萊塞)中的赫沃斯,紀錄片《拾荒者》中的部分拾荒者們,都曾是頂好生活的享受者,卻在命運鬼使神差地捉弄下,或者落魄潦倒最后在小旅館里自殺,或者一蹶不振自此拾荒度日。生活之殘忍,文學作品、影視作品可能都不能道盡其十分之一,所以在沒有那么倒霉的時候,也不要輕易對他人的生活下定論——每個人的生活都需要很多的解釋,并非一個簡單的結果和表象就可以推斷所有。
項目信息
營銷機構
參與者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