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頭條邀請十家老字號,入駐北新橋頭條胡同國潮館
北京所有胡同的第一條都叫頭條,可現在離“頭條”最遠的,也是這些見證了時代一代代變遷的胡同。
有人說二環什么都多,就是年輕人少,在年輕人的心中,那些關于曾經最繁華的街道、最耳熟能詳的老字號的記憶,似乎全部定格在了它們最繁華的時代。
其實我們所說的“傳統文化”,并不是如記憶中的一成不變,在時代浪潮的推動下,它們帶著屬于自己的驕傲,大踏步走在時代的前沿,只是大家沒有留心發現,所以此次營銷戰役最重要的切入點就是引導年輕人主動發現傳統文化之美,幫助“傳統文化”登上“今日頭條”。
了解北京胡同最好的方法不是單純地走馬觀花,坐落在胡同周圍見證了胡同一代代發展變遷的老字號才是最具文化代表的東西,所以說與傳統文化聯動,本質上就是直觀地請到傳統文化的代表,讓它們替傳統文化“開口說話”。
2019年7月,落地在北新橋頭條胡同里的“國潮館”,讓大家見識到了老字號們煥發的時尚活力。
今日頭條攜手簡創意空間邀請了北京同仁堂、北新橋鹵煮、大北照相館、東來順、老舍茶館、摩奇、內聯升、慶豐包子鋪、瑞蚨祥、吳裕泰這十家北京傳統老字號入駐北新橋頭條胡同“國潮上頭條”國潮館,讓頭條遇見頭條。
這次快閃活動讓大家看到了傳統文化與當下潮流文化發生的激烈碰撞,也看到了一系列令人目不暇接的“化學反應”。
老字號齊聚復刻胡同舊時光影
新潮元素重塑時尚韻味
有別于舊物件的解構重組,本次為期兩天的“國潮上頭條”快閃店,通過沉浸式體驗,原汁原味展現了老字號的經典面貌,喚醒大家的胡同記憶。
相比于刻意制造,就地取材可以說是今日頭條國潮館的一大特色:院內的一顆古樹,原景重現了當年街頭最常見的“樹下理發攤”;網紅墻下對應的是電視劇里才能見到的老式氣動照相機;老式舊冰箱里塞滿了92年的摩奇,轉角還能碰見從88年就沒再漲價的“二分茶”,再仔細一看,老手藝人正坐在鐳射凳子上進行著手工創作,二樓的周邊市集也通過別出心裁的周邊吸引了不少游人駐足觀看。
這場展出的給到的,不僅僅有沉浸式的觀感更有交互式的體驗,也通過一系列時空的混搭給到了大家傳統文化也很潮的直觀感知。
新銳設計師加持聯名服裝
放大國韻展示舞臺
從內聯升的布鞋到瑞蚨祥的旗袍工藝,東來順的銅鍋、慶豐的包子,同仁堂的中藥、老舍茶館的叫賣聲、幾代的人的影像記憶大北照相館、桃氣的摩奇、熱熱鬧鬧的北新橋鹵煮,所有的老字號都有給人印象深刻的元素,這些元素正是潮流創作的沃土。
所以本次“國潮上頭條”聯動十家老字號僅僅是一個開始,今日頭條更與簡創意空間更召集了許多新銳設計師加入,根植于老字號的沃土,設計出了一系列頭條聯名款服裝,讓傳統與時尚相交融,既不改變老字號應有的魅力,又加入當下最時尚的潮流元素。
通過新生代模特的走秀,讓老字號們以全新的面貌登上舞臺,借助頭條這個既有流量又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平臺,讓老字號品牌故事與文化積淀打破傳播壁壘,與年輕人架起溝通的橋梁。
年輕化營造有趣傳播氛圍
文化共建打造國潮溫床
向年輕人安利傳統文化需要對年輕人的關注點有著敏銳的捕捉,會玩才是吸引年輕人的第一要素。
當今日頭條與老字號玩起來,年輕有趣的氛圍將會感染眾多年輕人加入傳統文化的喜愛之中,與其說書式的教育年輕人熱愛傳統文化,不如帶領年輕人切身見識傳統文化本身散發的民族魅力,化被動為主動才是引導年輕人關注傳統文化的正確方式。
比起單打獨斗,文化共建也許是傳統文化最好的發聲點。
今日頭條作為互聯網頭部平臺,一直不遺余力地發揮熱情,大力扶持優質傳統文化,專設的“國風計劃”垂直開墾文化創新,發揮著大平臺的優勢,攜手傳統老字號共建創新文化。
也通過自身技術優勢將內容精準傳達給更多人群,提高內容影響效率,逐步建立起年輕消費群體對于老字號的文化與價值認同,為傳統文化創新布局著發展的溫床。
“國潮上頭條”讓許多的老字號以前所未有的面目出現在大眾視野,也給了年輕人重新審視傳統的文化的另類視角,在“國潮上頭條”概念下的“國潮館”之下,對于傳統文化未來的發展之路我們有了更積極的期待:“國潮”之路,并不是傳統文化順應著年輕人的喜好去改變,而是在時代的潮流下,傳統文化借助時代的力量將民族文化的魅力光環放大給年輕人細細品味。
項目信息

專業評分
專業評分已截止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