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飛:低端顛覆是唯一機會!拼多多接近阿里市值對家居行業的啟示
11月28日,拼多多市值來到1855億美金。
這一市值究竟意味著什么呢?
拼多多=0.95個阿里。
正如阿里員工在內網發帖感嘆,那個當年大家看不上眼的砍一刀,快成老大哥了。
而拼多多市值直追阿里之際,馬云罕見回帖發言:堅信阿里會變會改,祝賀拼多多。
回頭來看家居行業,如果我告訴你,有一天會有家居品牌接近歐派市值,你還會覺得不可思議嗎?
這不是危言聳聽,更不是信口雌黃,這是理論的理論。
而這個理論的根基來自于哈佛大學商學院的商業管理教授、創新大師——克里斯坦森教授的顛覆式創新。
而拼多多正是教科書一般的低端顛覆式創新。
那么,今天就由我帶領大家從解讀拼多多案例,看家居行業低端顛覆的機會。(搜索公眾號:湯飛)
— 01 —
拼多多憑什么擁有直逼阿里市值的能力
先來聊一下拼多多誕生的背景。
拼多多于2015年9月創立,可謂是誕生于淘寶與京東雙雄爭霸的年代。
當時,淘寶通過天貓化,一路高歌向右上角遷移挺進,例舉:
? 2008年,淘寶商城上線,淘寶流量向品牌傾斜;
? 2011年,淘寶商城分拆,2012年改名為天貓。
事實上,這個往右上角的力量是不可逆的,或者說,低端是回不去的,具體體現為:
? 上市后加大打擊假冒偽劣力度;
? 原來的低價、低質的商品在淘寶上越來越難獲得流量;
? 所謂“低端”用戶在淘寶越來越買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當淘寶往右上角去的時候,必然在左下角出現一個巨大的空間,因為右上角遷移必然產生性能過度效應,叫低端大眾市場,一定會給后來者機會顛覆掉自己的機會空間。(搜索公眾號:湯飛)
性能過度,正是克里斯坦森教授在《創新者窘境》提出的一個概念。
即隨著技術越來越高地滿足高端用戶,對于大眾用戶(或是低端用戶而言),這個技術本身就性能過度了。而且,恰恰由于這個技術過分好了,反而滿足不了大眾市場的需要。(搜索公眾號:湯飛)
而拼多多作為后來者,正是抓住了淘寶拋棄掉的未被滿足的低端市場,打贏了一場低端顛覆式創新的勝利之戰。(搜索公眾號:湯飛)
我們來拆解一下拼多多低端顛覆的行動路徑:
新人群:滿足五環以外的低消人群
拼多多的用戶,大家第一感覺就是比較低端。
所以,在拼多多上市之后,阿里、京東兩大競爭對手曾分別做出評價:
“我們不可能再走回到三塊九賣一雙日拋型的鞋,還包郵。”——阿里前CEO張勇。
“如果在你在中國購物過幾次,也許只要三次,你就會有自己的答案。” “京東的用戶群和產品品質跟拼多多相比是另外一個level。” ——京東創始人劉強東。
其實,他們對拼多多的產品和使用人群,其實是不屑一顧的。但創始人黃崢并不認可下沉人群的說法,拼多多關注的,“不是低端市場,是大眾市場。”
新賣家:收編低端供應鏈
2015年以來,電商行業開始提倡消費升級,淘寶和京東同時期的共同舉措是“拋棄”低端商家、低端供應鏈:
? 淘寶:啟動打假行動,一鍵清除了24萬低端商家;
? 京東:拋棄拍拍,幾乎同時拋棄低端供應鏈;
而拼多多發展初期商家端的資源,正是收編了淘寶和京東拋棄的低端供應鏈。
另外,淘寶做電商的成本越來越高之際,也會吸引越來越多的商家轉戰更低營銷成本的拼多多,再通過賣低價的商品幫拼多多拉來更多的用戶,形成飛輪效應。
新連接:微信拼團起家
供給端,拼多多有被淘寶京東拋棄掉的低端供應鏈;需求端,拼多多有五環以外的大眾人群。那么就缺一個新的連接點。
拼多多早期起家的連接點是微信+拼團的方式,把低消用戶與低端供應鏈連接起來。
今天的拼多多已經有了自己的APP,但起步時的拼多多僅僅是個H5頁面。當時,這個H5體驗也并不友好,無法完成搜索體驗,但能看見一個商品,喜歡就直接下單付款,然后分享曬單。(搜索公眾號:湯飛)
用戶用自己的流量幫拼多多做電商,這使得拼多多的獲客成本非常低!
淘寶和京東的獲客成本:300元;
拼多多早期的獲客成本:1元。
相比于淘寶和京東300元的獲客成本,拼多多1元的獲客成本可以幾乎不計。這一關鍵就在于利用微信+拼團,迅速完成了用戶流量的連接。
理論上來講,即使不是拼多多,也是另外一家,這個故事一定會發生。
當然這個低端顛覆式創新同樣可以在家居行業上演。
而這個低端顛覆正是來自于速裝(市場有“速裝”、“易裝”不同的叫法,以我們服務的客戶——云峰莫干山的速裝叫法為例)。
— 02 —
速裝是家居行業低端顛覆的機會
很多人乍一聽速裝,其實并不知道什么是速裝。
我們先來對速裝的概念作個解讀:
速裝,是當前板材品牌區隔于屬地化生產的定制家居,通過整合加工中心,基于本地化生產和服務的定制新模式。
那么,為什么說速裝是家居行業低端顛覆的機會?
從定制家居的競爭形態看
先來看看目前定制家居的競爭形態,整體呈現倒金字塔型:
由低向高分別為:木工+板材?前店+后廠?二三線(本土化)小廠?頭部品牌?高定。
我們可以用排除法作戰略的選擇:
? 高定需要品牌基因,且受眾小,如果沒有以基因作支撐,我不建議你走高定賽道;
? 木工+板材,屬于板材品牌的天下;
? 以歐派為代表的定制品牌,牢牢占據頭部品牌的位置,短時期內無法撼動;
? 前店+后廠,更多屬于經銷商行為,而非品牌行為;
? 以我們長期在建材家居市場的走訪的觀察來看,二三線定制品牌正在坍塌,這恰恰是速裝的機會點。(搜索公眾號:湯飛)
從定制家居的行業痛點看
這些二三線品牌為什么會坍塌?
某種程度上就是傳統全屋定制的痛點。
一是,工廠組建重,資金投入大。從籌建到產生能力將花費巨大成本,包括時間。
二是,交付效率低,交付時間長。只有少部分頭部品牌完成全國布局,交付效率一定會降低。
三是,開店成本高,開店效率低。建店周期加成果顯現90天+,開店投資100萬+,普通定制小店都干不動。
工廠的投入成本、交付的時間成本、開店的運營成本,對于二三線品牌來說,一個都不會少,而在沒有規模優勢之下,相比于頭部品牌來說,供應鏈的采購成本只會“+”,而不會“—”,這就直接決定了二三線品牌的單價不會太低。
而定制家居行業本身是一個極度同質化的行業,對于二三線品牌來說,沒有產品差異化、品牌溢價為支撐的高價,注定了市場商戰中優勝劣汰的結局。
從速裝的商業模式看
速裝本質是將最難的部分踢出去,破題傳統全屋定制建廠難、交付難、開店難,這也是速裝商業模式的核心。
通過整合全國各地的加工中心(小微力量),基于本地化加工和服務優勢,化“重”為“輕”,降低生產成本、交付成本、開店成本,重構成本價值鏈。
那么,速裝如何從低端顛覆高端呢?我們給到的“藥方”是:
新人群:低消人群
某種程度上,他們是不愿意為設計買單,且對實木情有獨鐘的一群人。
速裝通過成本的重構,為低端消費人群提供更便宜的實木定制。
新供給:賦能“前店后廠”
板材品牌某種程度做的是供應鏈的生意,一手連接板廠,一手連接紙廠(三聚氰胺紙),為城市運營商賦能前店(建店)+后廠(加工中心)。
新連接:降低獲客成本
湯飛一直在強調的觀點,中國不缺的是供給和需求,缺的是如何將供給和需求用一個連接點串聯起來。
這個連接的核心在于:在流量紅利消失之下,如何降低獲客成本。
這是當前擺在速裝運營商面前的巨大的挑戰。
誰能以更低的成本獲得客戶,誰就能率先在速裝賽道跑出來,誰就能率先完成低端顛覆。(搜索公眾號:湯飛)
— 最后的話 —
大多數動物一生下就能走甚至跑,人類嬰兒為何不行?因為人類都是早產兒。
新事物初始狀態是弱的、衰微的。
今天很多改變人類的,包括電腦、手機,這些改變都是很多微小的發明,疊加出來的,而不是規劃出來的。正如1984年喬布斯發布的第一臺Mac電腦一樣。
很多創新,在剛開始的時候,你都無法預言它的用途。
這也意味著,所有低端顛覆產品剛剛問世之時,并不起眼,但假以時日,能夠改變整個行業。
還是回到開篇的那句話,假以時日,會有家居品牌接近歐派市值,這將會在速裝的低端顛覆誕生。
戰略是“共識”,戰略也是“反共識”。
“共識”意味著擁擠,“反共識”意味著孤獨。
我們希冀、我們呼喚家居行業這樣一個“反共識”的速裝品牌誕生,如同我們祝賀拼多多市值逼近阿里!(搜索公眾號:湯飛)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