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汽車董事長演講引爭議,被指是在“暗諷”華為
原標題:長安汽車董事長,連評論都不敢開……
“博主已開啟評論精選”。
這幾天,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幾條微博,都主動關了評論區。
既然無法直接罵你,那就轉發罵你唄。
在朱華榮的微博下面,網友的“留言”是這樣的:
“一個國企董事長罵起中國自己東西感覺很榮耀是吧”。
“豬總,阿維塔賣不過問界,也別這么眼紅。沒有華為技術加持,誰看你什么阿維塔? 老余說的對,要品牌沒品牌,要技術沒技術,連造車新勢力都干不過,你還能干過誰?”
“永奧的車,你長安負責到底了嗎?總,沒想到打臉來的這么快吧?”
“這是黨委書記?@國資小新”。
“感覺長安這個格局太小 不一起聯合起來打牌合資企業 竟然為福特 馬自達站臺。還想拿捏華為”。
“評論都屏蔽了,真行。本來都看中12準備等個增程版的,現在再也不考慮阿維塔”。
“格局很大,大的評論區容不下。”
“連評論區都不敢開……丟人現眼!自己惹下的禍,出來走兩步!”
“國外車 幾十萬成本就敢賣幾百萬?那個時候你去哪了?”
“跪的太久 站不起來了?這么有實力 燃油車時候干啥去了?”
“朱陰陽急了,關評論了”。
……
到底是因為啥事呢?
原來,上周二(1月16日),長安汽車舉辦2024全球伙伴大會,董事長朱華榮發表了一個現場演講。
這幾天,其中有三段,開始被人剪輯并發在微博、抖音等平臺,流傳最廣。
第一段是:
“這個行業怎么這么糟糕,我是憤怒地說了三個遙遙領先。我們應該有我們的底線。明明幾萬塊錢、幾十萬的車非要說上千萬。發布產品做廣告都沒有底線了,都是一些朋友啊,我就不多說了。我希望我們的合作伙伴有基本的價值觀,不要誤導消費者,是領先就領先。”
這段言論,被認為是在“暗諷”華為,引發的網友極大的不滿:
“大嘴:直接報我身份證得了”。
“被BBA按著頭暴打了幾十年,你是卑躬屈膝屁不敢放一個,窩里橫是真有你的”。
“長安這么牛,那就不要和華為合作呀,不要入股華為車BU,還董事長呢,格局太低”。
“這個行業確實糟糕,幾十年來國產品牌一直在低端摸爬滾打,現在好不容易起來點,又要挨老古董批”。
第二段是:
“為什么要搞Hi模式?長安做汽車一定要有自己的品牌,不能是別人的品牌。(這個環節)你負責,然后是你在做,那個(環節)是我負責,你也在做,這里面是有很多的角色可能混亂,長遠一定會帶來很多新的問題,甚至會傷害到廣大的用戶最終的利益。”
網友則認為,這是長安在為自己的銷量差找理由:
“這是隊友會說的話嗎?買阿維塔的是因為長安嗎?感覺阿維塔危險了。”
“這就是典型的自己不行就嫉妒別人,阿維塔銷量為啥不行自己不找問題怪別人”。
“作為阿維塔車主,不理解你為啥做這種損人不利己的事,貶低華為,智選,讓多少阿維塔車主趕到危機,讓多少準車主止步,真想說句,Wo cao”。
第三段的火力最“猛”:
“我們有很多朋友認為說,國外那些品牌不行了,未來肯定要完蛋。沒那樣的話,人家沒動手呢,人家在觀望,在找最佳時機,就像新勢力前赴后繼去做電動車,為什么傳統車企它不動呢?明明知道你前面是坑,我為什么不讓你去趟呢?其實我和福特、馬自達這些高層交流之后就問一個問題:為什么就是虧損你還要去做啊(跨國車企)?一旦做的時候,從它的資源、擁有的全球市場等等會迅速地崛起”。
網友崩不住了:
“60后典型思維:國外牛逼克拉斯!”
“越來越感覺長安也是個扶不起的阿斗,格局和眼界完全跟不上國家的戰略要求,本質還是想抱外國大腿”。
“怪不得汽車中國一直不太行,我看技術壁壘是一回事 最重要的是這幫人在管汽車企業吧起碼這群人連挑戰外國車的勇氣都沒有”。
“跟起亞那個高管一個態度。有的人是裝傻,有的人是真傻”。
“跪了一輩子 你要扶他起來反而不得勁”。
“這反應了部分傳統車企傲慢而又焦慮,對新勢力車企崛起不屑而又擔憂,既想轉型又無力的矛盾心理。”
但也有網友認為,長安董事長說的并沒錯,只不過被花粉“網暴”了:
“前有冠軍柯潔,后有國企朱華榮...一提問界就被圍攻,網暴何時休?”
也有人提出,并不是網暴,而是“農夫與蛇”的故事:
你怎么看,歡迎在留言區點評。
從危機公關應對的角度,大叔談3點看法吧。
1、共情和事實一樣重要
大叔甚至說,共情比事實更重要。
因為在去中心化傳播時代,共情就是一層糖衣,事實沒有這層糖衣,就打不進消費者的心中,如果你講的“事實”共情錯了方向,自己就得挨許多枚別人的“炮彈”,因為公眾的理解和你想陳述的,完全相反了。
大叔認為,2024年,所有企業領導人都應該首先學會共情、再表達,尤其是要意識到你的公開演講與內部演講在對象和場域上的巨大區別。
在全球供應鏈大會上,講開放,講價值觀,講負責,都沒問題,但這些話被傳上公開網絡,普通網友不是你的上下游,不是你的員工和供應商,而是你的消費者或者潛在消費者,你把原本是你合作伙伴的華為樹立成了“對手”,這就是犯了大忌。
大叔看到,雖然在第二條微博中,董事長專門放了用華為手機自拍的照片,還有和華為簽約的照片,但網友哪里還管這些小細節,繼續“罵”你,因為短視頻時代,公眾根本看不到演講全文。
2、關評論是掩耳盜鈴
關閉了評論,仿佛負面評論就消失了,看不見了,就心不煩了……
目前,不知道關評論是公關部干的,還是董事長自己的干的,或者是董事長讓公關部干的。總之,就是掩耳盜鈴,更顯示了自己格局的小。
話都是自己說的,敢說不敢讓網友評論,這是典型的不懂互聯網。傳統企業都希望學習互聯網企業,把企業一把手作為IP來運營,包裝老板,通過媒體報道,來展示企業軟實力,最關鍵吧,如果老板成了“網紅”,還能給公司省去很多市場營銷費用。但我們只看到了好的一面,卻忘記了壞的一面。
你給老板開個賬號,運營吧,被網友罵,就受不起。大叔的建議是,如果連這點“罵”都承受不起,還不如關掉呢。
3、示弱用錯了地方
大叔最近經常提到,強弱勢的問題。
個人理解,這位董事長在談到福特、馬自達這些國外品牌時,其實是想表達的是,電車一戰才剛剛開始,中國品牌不要太自滿,大家應該有敬畏之心。這個示弱式的“預警”,從理智腦的角度來看,沒錯吧,但是,整個演講的邏輯錯了。
他先是冷嘲熱諷華為或者其他國內的造車新勢力,然后呢,又捧國外品牌,3段話一結合,“崇洋媚外”的標簽就貼上了,你講啥也沒用。
因此,不是示弱不管用,而是示弱的邏輯不對,你可以講自己“弱”,但別說其他人“弱”,另一群其他人“強”,這不是典型的煽動不同陣營“對立”嘛。
綜上,“致敬每一位中國汽車先行者”,這原本是比亞迪和小米汽車都已經“演”過的“公關贊”的“劇本”了,但從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的微博上發出來,卻被“網暴”了。
大叔強烈建議,傳統車企都學點危機公關知識吧,第一條就是把自己的“傲慢”先放下。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