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廣告業夏季觀察
作者:范耀威,F5創始人兼首席創意官 首發:小a亂彈
插畫作者:豬堅強
一、996是一種選擇
我用Skype面試一個美術,其在紐約奧美上班。臨結束,聯想到國內996的討論,我好奇地問,你們加班嗎?不想對方回答道:“加啊,旁邊有一個組連接幾天加到深夜12點?!?/p>
你問我支不支持996,我肯定不支持。沒有生活,何來創意;沒有空閑,哪來新知識新技能。如果我們按照舊的產業模式經營企業,不管怎么騰轉挪移,都難逃加班的宿命。這個局如何破?
解法一,組建智商極高的團隊,1小時當2小時用。
解決二,極其扁平的組織結構,前線的戰士自行決策,無需層層匯報。
解法三,制造超級信息不對稱。在洛杉磯做數字營銷的朋友聲稱,他們從不加班,6點走人。因為他們技術非常頂尖。
當市場上缺少競爭者,那就變成了賣方市場,他不想加班,客戶奈何不了。這就是為什么我們無論如何要占領技術創新的制高點,當這個東西只有你才能做出來的時候,你不想加班,好吧,那就不用加班咯。一些新銳公司不乏聰明人才,組織也極為扁平,技術也相當先進。
如果按照一般公司的要求,朝九晚五周末休兩天毫無問題。問題就是,當你要追求作品的杰出,這件事就變得詭異。追求杰出是件沒有盡頭的事,再多的時間都不夠消耗。追求杰出非但是我性格使然,也是我們的必然的選擇。只有創造優秀作品,優秀的品牌才會找上門來。產出糟糕作品的公司,永遠只會吸引糟糕的品牌。甲乙雙方是講氣場相吸的。
996不是一個制度,它是一種選擇,這個選擇決定你擁有什么樣的明天。這是“舍得”的智慧,就看你要什么。
二、論Droga5被收購之必然
前段時間,超級熱店Droga5被埃森哲互動掠去49%的股份,一時間廣告同行紛紛扼腕,感嘆“廣告業模子的倒下”。
對Droga5被收購這事,我一點都不感到奇怪,這是他的宿命,是他最好的出路,2018年戛納國際創意節現場,我留意到一個事實,Droga5投送181件作品(聯想到最近披露出來的事實,2018年其正在跟埃森哲談收購,想必是希望贏票大的來提高價碼),可惜最終只中了幾件。
在投送作品中,傳統的影視類竟然高達109件!以影視廣告為核心延伸包裝的公關、娛樂、社交案例也超過20件,設計類、戶外廣告也不少。最令我驚訝的是,跟技術強相關的Creative Data(創意數據類)竟然只有1件。一家超過500人的創意熱店,對技術如此漠視,傳統廣告業務一旦萎縮,除了投靠巨頭,還有什么出路?果然,被收購的一個原因,據報道也是跟其在2018年業務減少,大舉裁員有關。
Droga5本質上還是一家以新思維包裝的傳統創意公司,創始人David自己長期在4A工作,創辦Droga5后,也在媒體采訪中,絲毫不掩飾他對傳統廣告的留戀。Droga5內部的技術實力也讓人生疑,當年贏下多項大獎的UA互動創意,技術完全外包給LA熱店Active Theory。另外,Droga5在大勢所趨的體驗營銷、增長技術并無建樹。相信與埃森哲的聯姻,也就是為補足這一短板。
祝它好運的同時,我們也需清楚認識到,技術思維應當是今天創意機構的核心思維。
三、廣告免疫力越來越強
今天的消費者已經進化出廣告免疫力,廣告遇著他們,就像水過鴨背——這是品牌主必須直面的艱難局勢。
大多數時候,視頻廣告是不被人打開的,戶外大牌是沒有人抬頭看的,H5是在打開的第3秒關閉的,網頁橫幅是隱形的。
時常接到一些品牌主的電話,心急火燎地問我怎么辦。坦白講,面對這種局勢,我是誠惶誠恐的。這段時間,我頻繁約各種搞數字創新的人吃午飯,搞creative coding的,搞前后端開發的,搞智能硬件的,等等。跟他們坐在一起,我感到踏實,感到前途有望。
我們不但要有天馬行空的創意,還必須有嚴謹理性的數字化思維。君不見人們的生活被科技、電商和社交填滿,這三者的背后都是數字。如果沒有數字化思維,那你就沒有辦法談體驗營銷,沒辦法聊用戶增長。這兩者正是將品牌主救出營銷苦海的法寶啊朋友們。
四、廣告主須誠實面對現實
一夜暴富的心態依然普遍。有人希望砸1500萬,拉新200萬,但去年小米招股書披露,互聯網巨頭拉新成本超過100塊;有人投個200萬,就想“顛覆行業”;更夸張的是,全部預算只有30萬,也敢四處找人比稿。
幻想通過一次小投放,在市場激起千層浪,所有KOL瘋轉,今日頭條給你置頂,顧客踏破門檻,競爭對手捶胸頓足。典型的投機心態,賭徒心理,并非理性的市場營銷者所為。我的回答很直接,這事做成的機率小于1‰。我們做過很多爆款,也搞過不少反響平平的。沒有人是藥神,只有成功率的高與低。
所謂爆款,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結果,事關策略、創意、媒介選擇與預算、品牌號召力、企業創新力、產品與服務之用戶體驗諸元。我們可以在品牌價值輸出、體驗營銷、技術創新、用戶增長上給客戶新思路,但不管團隊多聰明,付出多少努力,我們需要面對這樣的現實:這件事也很可能搞砸,特別是——當你想嘗試顛覆式創新。
我欣賞的合作關系,基于理性與誠實;我敬重的品牌主,勇于創新但又成熟理智。2019年,“營銷無效”之痛頻頻出現。出路在哪?巧借文化沖突,善用先進技術,感性與理性兩條腿走路,這里面也許存在機會。
五、缺乏靈魂人物的創意公司不可能偉大
大衛奧格威、比爾伯恩巴克、李奧貝納,這幾位古生代前輩有什么共同點?
Dan Wieden、John Hergarty、David Abbott這幾位中生代前輩又有什么共同點?
David Droga、Alex Bogusky這兩位新生代前輩呢?
第一,他們幾乎都是創始人(Alex后來才加入,但也算是掌舵人);
第二,他們都是創意人。
只有創意人領導的廣告公司(未來也許叫營銷公司)才真正擁有巨大的創造力。他們不忘初心,不管公司發展成什么樣,多大體量,多新的模式,創意是他們永遠不會忘記的理想。業務人員領導的廣告公司,也許能做到效益不錯,規模很大,但少了一些沖動,少了一些瘋狂,少了一些不顧一切的偏執。
在創意人領導的公司,你能看到血性、狂野、驕傲、榮耀、才情。這是行業的魅力所在。右腦思維的創意人主宰了行業的過去,他們也必然領導未來,正如新書《A Whole New Mind: Why Right-Brainers Will Rule the Future》書名所言。
六、技術的列車正在碾壓一切
各行各業,汽車、3C、快銷、房地產、金融……不管情不情愿,都被推上AI這趟疾馳的列車,BAT從2C轉向2B,他們敏銳地嗅到市場需求,這說明各行各業正在積極擁抱IOT、大數據與云計算。
廣告產業,作為新工業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不主動去迎接,只會被時代的洪流甩在身后。”這與埃森哲互動公司的負責人Brian Whipple的觀點異曲同工。
他說:“品牌現在是通過一系列體驗而不是廣告來建立的,廣告當然是相關聯的,并且會一直存在,但單靠廣告不會推動品牌,它只是眾多推動品牌因素中的一個?!边@也為新一代創意機構提出要求,“設計體驗,通過技術、流程和系統來搭建體驗的架構,還要進行管理”。
七、想有大創意多多寫日記
為什么你沒創意?拋開天份不論,先問一句,你有觀察生活的習慣嗎?
創意人需要積累創作素材,記錄生活是一門必修課。過去有寫日記的習慣,把每天的經歷,事無巨細,照單全收。后來每次搬家,總會惦記那十幾個本子。我把它們安置在書櫥的底部,一個平時很少開啟的空間,像文物一樣妥善保管。雨季里偶爾打開,看看有沒有發霉。這些日記本有白色硬皮的,有黑色人造革封面的。前者是學生時代買的,那時候窮,夠用就行。
出來工作,開始講究起來。絲毫不擔心誰會翻看我的日記本。不是沒有秘密,而是書寫實在太潦草。求快求方便,又不是給老師給客戶看,寫得太好浪費時間。誰料時間一長,不少字句連自己都認不出來。每次翻看,都猶如白發蒼蒼的考古學家在辨識一塊剛出土的龜殼。許多往事就這樣斷片。
但在今天,斷片還不是最大的損失,不再記錄才是?,F在流行用朋友圈記錄生活。過去是對著鏡子自言自語,肆無忌憚;現在是站在臺前公共演講。該不該說,該不該如實說,不用平臺審查,自己就已經殺掉無數念頭。審查過的文字,跟審查過的電影一樣,很多鏡頭只留在導演的腦海里。如果不記錄,我們真實、鮮活的想法,會在時間流逝中扭曲,模糊,灰飛煙滅,無跡可循。
優秀的創意人善于觀察生活,把看見的,聽到的趣事寫進本子,方便日后查閱。如果不再寫日記,那就善用手機的備忘錄吧。大腦太不靠譜,靈感轉瞬就忘。若不記下來,價值幾個億的big idea很可能就這樣飛了。
八、不談增長的營銷都是耍流氓
傳統廣告在今天當然還有用武之地,同樣能為品牌制造轟動,它的缺點只在于:性價比低。傳統廣告需要大投放支撐,向央視、地方衛視、機場和高鐵繳納蔚為壯觀的廣告費。
美團王興稱“2019年是未來十年中最好的一年”,全球經濟下行,市場預算收緊,“地主家也沒有余糧”,企業必須探索新的營銷模式。 早在2017年,可口可樂就裁撤CMO(首席營銷官),設置CGO(首席增長官)。他的唯一目標就是增長,而且是以最快的方法,最低的成本和最高效的手段來獲取大量增長。
如今,越來越多的企業把首席增長官變成驅動公司業務增長的核心。“利用新技術幫助企業增長”,這正是我和團隊全力以赴的探索方向。以增長為目標,核心依然是人才。能理解技術、洞悉社會、有勇有謀的新一代創新者少之又少。
曾經有段時間,整整半個月我拒絕一切社交活動,每天工作到凌晨3點,第二天9點又出現在公司。同事說我鐵人,我絕對不愿意冒著生命危險做這種什么鐵人,自己刨的坑得自己填,自己立的Flag自己扶。增長不易,探索型項目,沒有先例,必然很可能搞砸。感激客戶,跟在這群瘋子屁股后面瞎跑。
九、旅行是創新者的必修課
旅行最重要的不是看到什么,而是領悟到什么。旅行如讀書,雖是眼睛向外看,但本質上是朝內觀。都是在跟外物尋找共鳴點,從而為心靈找到突破口。
旅行于我而言,就像過X光機,讓你一下子看透,一下子抓住本質。平時霧里看花找不著根源的很多問題,也許在依著車窗看風景的某個瞬間,你就想明白,該干嘛,不該干嘛。一次旅行,讓我卸載所有游戲;一次旅行,讓我不再輕易發脾氣;一次旅行,我毫不猶豫換工作,不管此前的工作多么順風順水。把自己放在一個陌生環境中,跟周圍的人和物沒有利害關系,你能夠無所顧忌地探究自己的內在,既不貶低,也不膜拜。
普魯斯特、戴維·梭羅和村上春樹長期過著與人保持疏離關系的生活,所以他們特別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懂得怎樣才能讓自己高興。我敢打賭,當你在沒有盡頭的州際公路開車時,在海邊看著太陽初升時,在郁郁森森的森林里野餐時,一千個一萬個點子會從你薄薄的腦殼里鉆出來。這些點子最珍貴,它們是把你指向更高級人生狀態的路標。
當年馬老師跑去美國旅游,看到人家發達的互聯網后,立即決定回來搞電子商務。你生活在現實太久,止步于“因為看見而相信”,旅行是在跟理想中的自己對話,讓你能夠“因為相信而看見”。
旅行,不過是一個點亮自己靈魂的工程。祝大家旅途愉快,頭頂明燈。
十、做廣告是一份好工作
做這行的其中一個好處,你跟一群有高度共情力的人同事。他講段子,不用說穿,你很快get到梗;有人情緒低落,一個眼神,憂傷如同流感迅速傳遍辦公室。究其原因,無非有二。
一是但凡具有高度創造力的人,無不心靈敏感,情緒易波動。這些人見花落掉淚,見日出尖叫,見美女流口水,見壞人落荒而逃。童話大王安徒生有一次約朋友見面,朋友遲到十分鐘,發現安徒生已經臉色蒼白,全身濕透,他自行腦補朋友發生各種意外。
二是他們的日常就是揣磨人性。整日整夜尋找消費者的心理漏洞,再安放創意炸彈,一舉轟開內心城墻。此外,做這一行的人都是人精。他們有第六感,如果想騙他們,最好發消息或者打電話,當面很容易被看破,你扛不住他們如炬目光;如果你喜歡他們,即便只是發個表情包,也會被他們識穿。
這些人是各行各業中最善良,最真誠的一群。逐利之徒,不會選這行,頂多豐衣足食,不會變成巨富;奸滑之仕,不會選這行,需要像牛一樣勤勤懇懇做事,很難靠非正常手段彎道超車。他們唯一的缺點,就是過度自信,總以為憑小小idea就能改變世界,跟那堂吉柯德似的。
如果你面臨擇業,成為這種人,會活得比較從容,比較歡樂,比較有人味。如果你要交朋友,跟他們成為朋友,你不會吃虧,起碼他們大多人品不錯。他們有很多奇怪但頗有新意的點子,能給你的生活工作支招。他們是創新者,是人工智能時代最后一批失業的人。創造力萬歲。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作者公眾號:小a亂彈(ID:HelloAdams)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6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