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成為有創意的人?從萌萌大白說起
作者:精讀
由精讀微信公眾號(ID:jingdu999)授權轉載
為什么我們都愛大白?
對于《超能陸戰隊》中萌萌的大白和它的小伙伴們,觀眾的贊嘆與叫好之聲不絕于媒體和網絡。
為何迪士尼這樣一款“工業化”生產的創意作品,最后能獲得票房與口碑的雙豐收?因為大白這樣的創意產品大多是以消費者的體驗為基礎,通過文化的力量,滿足消費者的精神享受和審美快感。
來源:精讀(微信號:Jingdu999)
據統計,全世界創意產業每天創造的產值高達220億美元,并正以5%的速度遞增。美國、英國等創意產業發達國家遞增速度已經達到10%以上。創意產業的迅速崛起,標志著創意經濟時代的到來。
迪士尼動畫及時抓住了創意經濟時代的這一要領,利用創意為產品或服務提供了實用價值之外的文化附加值,最終提升了產品的經濟價值。
二、什么才是有創意?
舉例來說,如果你問一個天才“13的一半是多少?” ,他會想出很多的不同答案:
6.5
1&3
11&2(羅馬數字XIII拆分為XI和II)
8(XIII從中間切一半便是VIII)
通常情況下,我們會想到最直接的6.5,因為這正是所謂的標準答案。但有創意的人卻不這么認為,他們還會去探索其他各種不同的可能。
一般來說,我們的思考方式是“重制的”,也就是會從過去的經驗找類似的情況。比如上面的問題,我們往往會找一個曾經有用或者學到的答案。回想以前學校課堂上,老師告訴我們13的一半是6.5,我們就覺得這是一個絕對正確的答案。
由于這樣“基于過去”的法則很合理,我們對這些結論的正確性往往越來越自信,導致很多人不再會去思考其他的可能性。
相反,創意人士的思考方式則是“生產性”的。當面對問題時,他們會想:“我可以有幾種不同的方法看這件事?又有幾種方法解決這件事?”而不是“以前有誰教過我什么?”在他們想出的好幾種不同反應方式中,就往往會出現不尋常且獨特的想法。
除了數學問題,生活中,只要善于探索其他不同可能,也處處充滿創意。比如在設計自行車鎖的過程中,除了在后輪安鎖,還可以像下圖這樣,設計出一個無鎖勝有鎖的自行車:按下按鈕,將車座放倒,卡住車后輪,設定密碼后即可將車鎖定。
三、愛因斯坦竟然連聲音的速度是多少都不知道?
創意源自想象力,缺乏創意的人往往會因為難以擺脫頭腦里固有知識的影響,而導致想象力的發揮受到限制。
愛因斯坦可謂智力超群,據說智商可達160。他在世時,人們很是好奇,有人出題考他:“您記得聲音的速度是多少嗎?”愛因斯坦卻回答說:“不知道,我必須查一下書本資料才能回答,因為我從不去記資料上能查到的東西。”在他看來,解決問題依靠的是大腦的思維能力,而不是照搬書本,想象力比知識本身更重要。
我們缺乏想象力的根源之一就是“記憶型”閱讀教育導致的知識權威主義。這種教育把一切與“記憶”存儲相異的信息視為異類、敵人,最后培養出來的孩子就變成了非黑即白型,腦子里只有與“記憶”相符或者不相符的兩個非黑即白的二元判斷標準。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讀書?沒有一個老司機會死記具體路線,他們把握的是大方向。大方向對了,走哪條小路也就無所謂了。讀書也一樣,要先見“森林”,再見“樹木”。更重要的是要“讀而思”。愛因斯坦說:“學習知識,必得勤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因此而成為科學家”。讀書最大的益處在于激發想象力和靈感,而不是看誰記住的知識多。
如果動畫設計師無法突破先前對機器人固有的刻板印象,比如一身鋼鐵鎧甲、冰冷、動作僵硬的形象,就不會出現廣受世人喜愛的大白——一個有愛的充氣機器人。
四、有一種想象力是不自由的
既然死記知識會阻礙想象力的發揮,那在培養想象力的過程中就不需要獲取知識了嗎?很多人認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象力無章可循。所以在獲得知識的過程中,想象力就會消失。但伯克利的心理學教授艾莉森?高譜尼在《寶寶也是哲學家——幼兒學習與思考的驚奇發現》一書中,介紹了現代認知科學對人類想象力的研究成果:想象力來源于知識。
要想拍攝出一個像《超能陸戰隊》這樣的科幻電影,打造出大白的形象,你需要了解制造大白的材料——聚氯乙烯塑料,是一種高聚物材料。在設置電影主角小宏為大白制造裝甲的情節時,你要明白,碳纖維是可以用于3D打印的材料。而這些想象力的發揮都離不開知識的儲備。
有時候,寫出幻想的世界名著,還必須構建一個完全自洽的想象世界。比如《阿凡達》這部電影中,你必須解釋,為什么有些山可以在潘多拉星球懸浮?因為山上的礦石中含有常溫超導物質,而且該星球磁場紊亂,而人類之所以要來這個星球就是為了這種物質。
潘多拉星球磁場紊亂,也是該星球上動物有一定感應能力的原因。磁場之所以紊亂,是因為附近有幾顆別的行星,你都可以在天空中看到。這些你都必須能夠互相解釋,使之符合一個完備的邏輯系統。
這種想象力就需要以一定的知識為基礎,是一種不自由的想象力。因為它需要我們步步為營精心計算,而不是靠天馬行空胡思亂想。
雖然“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但并不代表想象力和知識是天敵。書中的知識我們要靈活記憶,靈活運用。
這樣才能避免“讀過了,卻沒想到去運用它”,以及“想用時,卻記不起來”的尷尬。
五、什么是天才的7個創意策略?
在這個創意經濟盛行的時代,我們要如何培養可貴的想象力?有位專門研究“發明性思考”的大師Michalko提出了7種“天才”常用的創意策略,我們可以用“周太太有一只貓,它的左眼看不見”的這個練習,來解釋這7個策略:
策略一:從不同的角度看這個問題
“我是一只左眼看不見的貓,我的主人是周太太。”(從貓的角度)
策略二:可視化你的思考
把周太大與貓的關系畫出來,然后看你可以從畫面中看出什么——“周太太總是要從貓的右邊喂它的貓,因為它的左眼看不見。”
策略三:把想法實作出來(在過程中找到啟發)
把周太太與貓用黏土做出來,看看你又能得到什么——“周太太坐在椅子上,他的貓要用右側身體才能跳上周太太的腿,因為它的左眼看不見”
策略四:把東西組合在一起
“周太太的朋友都不喜歡去她家玩,因為他們都害怕那只獨眼的貓。”
策略五:強迫一些不曾發生的關系
“周太太有次帶她的貓去親戚家玩,發現親戚家的狗也只有右眼看得見,就像她的貓一樣。”
策略六:逆向思考
“要是周太太的貓兩眼都看得見,那周太太就不用這么辛苦照顧它了。”
策略七:抽象化思考
“世人面對政治時,往往就像莉薩的貓一樣,總是一只眼看見,一只眼看不見。”
有了這7句關于“周太太與獨眼貓”的變化,我們就能輕松了解“創造性思考”的內涵。
六、什么是奧斯本的檢核表9問法?
除了培養創造性思維的7個天才創意策略,我們還必須了解被譽為“創意教父”的亞歷克斯?奧斯本,他提出了一套奧斯本檢核表法,檢核表中有9個問題,幫助我們從9個不同的角度思考,強迫人們突破舊的思維框架,開拓創新思路。這里我們以手電筒為例,看看奧斯本檢核表的9個問題,是如何幫助我們一步步打開手電筒的創新思路的。
通過這樣的9問,你是不是也有一種思路一下子被打開的感覺呢?
每天練習7個創意策略和奧斯本的檢核表9問法,你也能像下面這位蔬菜商一樣,擺出令人一看就想砸錢的蔬菜攤。
七、創意無處不在
樊克明是如何把自己變成一個老人,然后拿下一份工作的?
為什么說中國的上海是一個不可思議、難以置信的地方?
香港學生Jonathan Mark是如何用一張簡單的圖,來體現分享可樂的概念的?
一起來看看奧美中國首席創意長樊克明帶來的TED演講:創意大師樊克明的創意心經(18分53秒)。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