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樂多日銷750萬瓶,一個小紅瓶為啥能火85年?
作者:阿慕,首發:營銷有一套
你今日飲咗未?
這是益力多的粵語廣告語,對其他省份的朋友來說,可能更為熟悉的是普通話版的“今天養樂多了沒”這一句。
“益力多”和“養樂多”均是日本“Yakult”品牌旗下的活性乳酸菌飲品,在廣東和香港地區采用“益力多”,在內地其他城市以及臺灣采用“養樂多”。(以下均用“養樂多”)
在大陸市場上同一個產品用了不同的名稱,其實并不利于品牌塑造,但小紅瓶還是闖出了亮眼的成績。
最近養樂多(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平野晉」就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養樂多 2002 年進入中國大陸市場初期,每天大約銷售 6 萬瓶,到 2018 年已經增加到了 750 萬瓶。
也就是說,每1分鐘就有 5200+ 瓶養樂多被買走,這還只是中國大陸市場的銷售情況。根據養樂多官方公布的數據,養樂多在 2019 年 3 月的全球 39 個國家的日平均銷量達到 4067 萬瓶。
不僅如此,1935 年開始銷售的養樂多,至今已經 85 歲。當其他品牌都在擔心品牌形象老化,競品如潮,產品不夠豐富無法滿足年輕人等等問題時,不驕不躁的養樂多還在主攻單一產品,在激烈的市場環境中顯得格外“佛系”,底氣從何而來?
一、爆款策略
在飲料行業,能夠暢銷多年的品牌,幾乎都會有自己的專屬的瓶身形狀,如可口可樂玻璃瓶,絕對伏特加的直線瓶,巴黎水的綠色眼淚瓶…
在乳酸飲料之中,養樂多自 1953 年啟用小紅瓶包裝以來,一賣就是 67 年。發展到今天已經具有很高的大眾認知度,即便把所有產品信息去掉,僅憑瓶身線條依舊可以一眼辨認出來。
圖中素材來自于微博@養樂多活性乳酸菌
除了瓶身設計形成記憶點,養樂多也是最早定位“活性乳酸菌飲品”的品牌。
這可以追溯到 1930 年,養樂多創始人「代田稔」醫學博士成功培育出可以活著到達腸道并發揮有益作用的乳酸菌,才有了我們現在看到的養樂多——主打有益腸胃的概念,每一瓶至少有 100 億活性乳酸菌。
活性乳酸菌到底是如何起作用的,咱老百姓也不太清楚,只知道確實是對腸道好。
市面上也有不少打“活性乳酸菌”概念的產品,如伊利的“每益添”、蒙牛的“優益C”,還有娃哈哈、味全、美樂多等均有推出乳酸菌飲品,乳酸菌含量、口味選擇、容量選擇、性價比上超過養樂多的大有人在,可養樂多還是好好地活在市場上。
也有人說養樂多“不思進取”,85 年只賣一個單品,但事實上養樂多在日本早已發展出龐大的飲料家族,并且把觸角伸向其他行業,把乳酸菌概念進行到底,如:
1、乳酸菌酸奶
2、乳酸菌化妝品
3、乳酸菌整腸藥
養樂多的爆款策略,其實是用小紅瓶打開新市場,聚焦“養樂多=乳酸菌”的概念,先牢牢地占領消費者心智,在群眾基礎和市場認知足夠強大的時候,才會推出其他產品。
近幾年隨著大眾對健康意識的提升,低糖版的養樂多才開始進入大陸市場。
圖片來源于養樂多官網截圖
這種穩扎穩打的策略,讓小紅瓶的形狀+乳酸菌保健的概念,成了養樂多最有力的競爭武器。
二、分銷模式
如果你生活在廣東地區,那么很可能見過這樣一個場景:一個穿著工作服的阿姨在烈日下騎著自行車穿街走巷,路人招招手她們就會停下來,打開車尾的保溫箱,笑著問你要買幾瓶益力多。
這群人正是「養樂多小姐 Yakult Lady」,這個職業最早是在日本的 1963 年發展起來的。在日本她們被叫作“養樂多媽媽”,因為靈活的工作時間、就近的工作范圍吸引了一大批寶媽和家庭主婦入職。
工作雖然不輕松,但對這群全職媽媽們來說,不僅創造了收入,更重要的是重新收獲了自我價值感。
就這一點來說,很像微商行業,只不過一個走線下,一個走線上,靠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信任。在網絡不發達的年代,養樂多早早地抓住了這一點。
中國大陸市場有超過 3000 名養樂多小姐,由各地的“養樂多家庭配送中心”負責分配工作。她們需要接受專業的培訓才能上崗,沒有年齡限制,有固定的配送范圍,工資按底薪 + 銷售分潤結算。
比起滿大街“走過路過不要錯過”的叫喊,又或者是“健身游泳了解一下”、“英語學習了解一下”的硬銷,她們雖然不懂推銷技巧,勝在本身就有足夠的親切感。
更何況配送范圍一般就在家附近,街坊鄰里之間本就有熟悉感,可以為產品提供一定的信賴值,一邊嘮嘮家常一邊就把飲料賣了。
這種分銷模式也不是沒有遇過難題,最早在日本運行的時候,養樂多小姐需要挨家挨戶敲門介紹產品,也經常吃“閉門羹”。但發展至今養樂多早已深入人心,2016 年日本市場的養樂多媽媽甚至撐起了 53% 的銷售量,堪比商超渠道。
養樂多小姐不僅是產品的主力銷售軍,也是養樂多的最強代言人和帶貨王,同時,也讓這個品牌多了一份難得的人情味。
三、結語
作為一款帶有“保健”特性的飲料,養樂多采取了區別一般快消飲料的營銷模式:
1、非快節奏的激進打法,而是多年只聚焦一個爆款,建立深刻的品牌認知;
2、不過分依賴傳統的商超渠道,而是建立起家庭配送中心扁平化管理養樂多小姐,完成社區分銷的最后一公里配送。
這種銷售模式在廣東地區已經較為成熟,而在內陸城市尚且比較少見,隨著養樂多在中國市場的發展,很有可能會成為新的趨勢。
近兩年來才被提出的“社區新零售”概念中,反復提及“服務”和“體驗”,只有服務更優質、態度更親和,才更有機會。
因為在這種介于熟人與陌生人之間的半熟型社交環境,顧客就是社區內的固定群體,如果態度不好、口碑不好,流失的就不止是一個顧客,而是一家人、甚至左鄰右里的一群人。
而養樂多居然在幾十年前,就摸索出自己的一套路子。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營銷有一套(ID:cbocmo)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