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A廣告公關公司5年,我學會了這些
作者: Olivia 周堅強,來源: 堅強說
大學畢業后我進入廣告公關行業,待了近5年時間,都是在非常不錯的4A公司從事社會化營銷(Digital & Social)。從一個啥都不懂的小白,成長為一個比較資深的營銷人,過程中流了無數的血與淚;再到現在,我有了新的人生方向,選擇離開行業。
雖然離開,可這么多年血淚不能白費。所以今天這篇文章,寫給我的小朋友們,還有其他有志從事營銷傳播行業的人。讓老母親最后發揮一次余光余熱,幫助你們走得更好更遠。
*一家之言,不可盲信,請辯證思考,謹慎判斷。
所謂4A光環
作為一個科班出身的從業者,我在未入行前有過一些美好的憧憬,比如西奧多·羅斯福曾說過:“不做總統,就做廣告人”,這是多大的贊譽呀。
還有一部美劇《MAD MAN》講述了美國麥迪遜邦大道的廣告人的故事,那是行業的黃金時代。
我的專業方向是文案策劃,一開始對文案抱有極大的熱情,我認為文案是廣告的靈魂,希望寫出偉大的Big Idea。
但當真正入行后,進入4A公司后,會發現沒有什么,這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落到具體的事務上,是很接地氣的,譬如寫方案/文案/作圖/編輯/校對/完稿等等。
事實上,我認為廣告公關已經從一個智力密集型的行業,變為了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行業,和在工地上攪水泥搬磚頭沒有區別。準入門檻都很低,但是如果想要做到拔尖,都需要經過刻苦努力地訓練,日復一日地打磨技藝。
洞悉營銷本質
最近十年,營銷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傳統媒介壟斷市場,到現在新媒體炙手可熱,傳統媒體式微。
無論平臺如何變遷,傳播形式如何變化,本質都是一樣的,即:通過合適的媒介和形式,傳遞信息,以實現商業目的,譬如:提高銷售/積累粉絲/客流等。
一般而言,什么媒介最火爆,營銷事件就發生在哪里。六七年前最火的是微博,之后是微信,最近兩年小紅書/抖音/Bilibili各自瓜分了一塊版圖。
內容形式也多有變化,從純文字/圖文結合/H5,到長圖文/小程序/小視頻/Vlog等。
至于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媒介,一是要看客戶的目標人群在哪些平臺更為集中,二是要看有多少預算。
第一點暫且按下不表,預算的分配則主要用于兩塊:平臺投放 / 內容制作。
關于平臺投放,新媒體剛起步時非常廉價,近年來水漲船高。這其實很好理解,根據Adam Smith的經濟理論,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會自發調整供需雙方的關系。
關于內容制作的費用,一般而言:
純文字<圖片設計<H5/小程序/小視頻/Vlog
具體費用支出上則是豐儉由人了,視需求與執行的難度而定。尤其在用人方面可謂天差地別,可以用剛畢業的小朋友,也可以請業內泰斗操刀,價格差距巨大,質量差距也巨大。
市場上有一些人(常見于甲方)老想著空手套白狼,四兩撥千斤,這在亂世出英雄的新興市場或許有可能,但隨著行業逐漸規范,投入多少資源 = 獲得什么產出,這是常識。況且,稀缺資源總是貴的。
“好內容”思辨
作為從業者,我們最主要的工作之一就是:內容制作。問題是:怎樣才能做出好的內容?
1、首先,需要界定一下“好”的標準
如果認為“閱讀量10W+”才是好內容的話,很遺憾,一個廣告能不能火,90%取決于營銷的產品是什么以及甲方想要什么。
關于前者“營銷的產品”,無論包裝得多么天花亂墜,最終都要落到產品上去。如果產品本身沒有獨特亮點的話,基本上做什么都是徒勞,消費者不是傻子,即便會上一次當,也不會一直上當。
關于后者,甲方是付錢的人,擁有了絕對的話語權。乙方固然可以從傳播的角度提出建議,但最終拍板人是甲方。更多時候,乙方只是執行甲方意志的工具而已。
所以有人說“做廣告是戴著鐐銬跳舞”,太對了。
2、那么,什么才是好內容呢?
我認為盡心盡力,運用好現有的資源所創作的,就是好內容。
有一些品牌已經積累了幾百年的歷史,每年營銷費用上億,它們廣受歡迎,篇篇10W+,這很正常。可是,如果一個預算一般的品牌,也要求同樣的結果,這不是強人所難嗎?對吧?單純比較結果沒有意義,投入了多少資源也需要拉出來溜溜。
內容執行的具體方法
涉及到具體的內容制作,不得不說,這TM太難了。因為不管是創意點子,還是文案措辭,或是設計風格,不同的人都有不同的審美偏好,這個東西是沒有對錯和優劣的。
而我們要迎合的人特別多,包括:你的老板/客戶大人/客戶的老板/客戶老板的老板/客戶其他部門的同事/客戶的朋友,還有千千萬萬的消費者。
一個作品要讓這么多人喜歡,這幾乎是一個Impossible Mission。我的想法是:抓大放小,誰說了算就聽誰的;其次,目標一致很重要,要達成這條線上,大部分人目標的一致,不然就別做事天天內耗了。
一般而言,我們與客戶是站在一條船上,最終極的共同目標都是提升銷售額及建立一個正面積極的品牌形象,這需要通過內容的廣泛傳播來實現,所以內容要有趣/有料/有新意,才有可能達成目標。
這里,我分享一下我個人的實戰方法和技巧:
1、搞清楚任務優先級
大到一個方案,小到一篇推送,客戶Brief我們的每一個任務都肩負著一定的使命。我們首先要做的,就是搞清楚什么是最重要的使命,什么是必須傳達的Message。
2、從消費者角度出發
這些Message和消費者有什么關系?對消費者有什么好處?這是需要我們著重去發散思考的問題。
如果不能建立起消費者與產品的關系,不能給到消費者足夠的理由和信心,那他們既不會Buy in我們的作品,更不會去消費產品。
3、梳理邏輯框架
接下來的任務就很清晰了,就是梳理一個邏輯框架,或是編一個故事,把消費者的需求/重要的信息點/利益點都串連起來。邏輯需要能夠經得起推敲,絕不能簡單的堆疊。
再然后就是用文字和圖片這樣的“肉”去填充框架。
4、“抄”字訣
這個方法適用于想不出idea的時候,更適用于日常廣泛積累素材,說白了就是借鑒他人的作品,去學習優秀案例的切入角度以及表現形式,還有他們說服消費者的邏輯。
我認為做廣告做公關,都是關于“人”的科學,也是一門“心理學”,千萬不能閉門造車一個勁兒空想,而是要擁有一個開放的心態,多看多體驗多積累多學習。
這里分享幾個不錯的行業網站資源:麥迪遜邦/數英網/廣告門/SocialBeta,此外,競品也非常值得關注。
5、“改”字訣
每一次初稿完成后,創作者比較容易陷入自己固有的邏輯,覺得怎么看怎么順,難以察覺作品的問題,也不知道改進的方向。其實很多好作品不是一氣呵成的,而是改出來的。
我建議一方面可以請其他人來給你提一些意見,他們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會比我們自己更加客觀;另一方面,可以自己切換視角,想象自己是一個新人,去重新審視作品。
建立起這種批判性的思維是必要的,因為不止在工作中,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批判性的思維可以幫助我們找到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生活地更加開心,更加順利。
6、踩熱點
這個不需要解釋了。消費者是大爺,他們喜歡看熱鬧,他們說了算。
7、諧音梗
這個方法我個人非常不喜歡,但是很多客戶都很喜歡。Fine,客戶也是祖宗,他們付錢,他們也說了算。
打磨技藝不是一日之功,也沒有速成的法門。如果你在此過程中遇到一些打擊批評,我希望你不要氣餒,更不要懷疑自己。要有自信,多給自己一些時間和耐心去成長,去真正地提升自己的能力。假以時日,我相信你可以有所成就。
總結一下,今天我們主要聊了4A的光環/營銷的本質/什么是好內容/7個內容落地的方法,篇幅已經非常長了。
之后我還會再寫一些專業性的話題,比如:廣告公司與公關公司區別/商務拓展技巧/甲乙方利弊分析與職業發展路徑等等,期待下一次相見。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堅強說(ID: jianqiangsay)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