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追熱點,為什么這篇可以上頭條?
作為這片土地上最有影響力的人,習大大的每一條消息對于社交平臺的運營者來說,都是值得一跟的熱點。10月22日訪問英國時,戴3D眼鏡觀看科技演示的新聞當天也成了各大平臺,尤其是科技類平臺熱議內容。其中有一條超多維的微信推文,絕不是對此消息反應最快的一條,習大的新聞早上就已發出,這條推文是下午臨近下班時間才推出,然而當晚就登上今日頭條。每個追過熱點的運營者都知道,追逐熱點的注意力戰役中,手快是多么重要的一條金律,為什么這條推文最后入席,卻帶走了最大塊的蛋糕呢?
在我看來,就是因為這條推文做到了“追熱點追得有逼格!”那怎么才是有“逼格”的姿勢呢?
首先要確定,追熱點不是說越快越好。
通常來說,熱點就像巡游的花車,在狂歡節巡游隊伍中是最引人注目的,只要你能跳上花車,必定會獲得關注。沒錯,但是現在花車上已經跳上了太多的人,而且將有更多的人跳上來,這很容易造成了焦點的缺失,規則已經發生了變化,只有最有特點的人才會引起關注,而不是最早跳上花車的人。所以,稍微花點時間來思考一個更巧妙的切入角度,體現的與眾不同,應該是值得的。
其次,價值價值價值,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這里的價值不是指你的文章可以換來多少轉發和點贊,而是必須要考慮你的文章帶給你的讀者多少價值。作為一個社交平臺,價值在于為粉絲提供有用的內容,你必須把讀者放在考慮的首位,你必須問自己一個問題:“當粉絲花時間來閱讀這篇文章的時候,他們有收獲嗎?”
社交運營中令人困惑的一點是,轉發和點贊可以體現出內容的價值,但是,轉發和點贊也可以通過其他方式獲得。所以,不應作為唯一的KPI考量依據。
一個近在咫尺的類似的例子是電影的票房,真實的票房可以作為影片受歡迎程度的一個參照,如果你的票房好,在大部分觀眾的概念中這就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好片,但是由于票房機制的漏洞,制片方完全可以依靠其他手段來操縱和虛構票房,從而吸引不明真相的觀眾擁入影院,同時進一步獲得更多的票房,就此構成一個循環,從中獲利。欺騙的低成本是這個時代固有的問題,甚至于可以說是一種成功的方式,這時候的關鍵就在于你的選擇,你是選擇提供真正的價值獲得成功呢還是愿意進行沒品的欺騙手段。
所以在組織和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為了使得內容更有營養和價值,超多維背后的運營團隊作了一些其他平臺可能不會去做的事(因為沒時間做),他們花時間去采訪了3D領域的專家,詳細了解了相關的技術運用細節!也許你會認為,在這個注意力超寶貴的快閱讀時代,誰會有興趣去關心技術細節啊。但是對于超多維以極客和產業鏈從業人員組成的粉絲來說,這些細節是極具價值和營養的。
引發思考,挖掘人性。
很多企業社交運營的問題就是將社交平臺作為一個宣傳陣地,而不是溝通場所。宣傳和溝通的區別在于宣傳是說:“我我我。。。”,而溝通是說:“你你你。。。”誠然,我們必須承認,品牌建立社交平臺不是為了隨便玩玩,背后必然有商業目的,但是就像廣告一樣,同樣的目標,實現手段卻有高下之分。好的廣告都是溝通,而差的廣告都是宣傳。
通常追熱點的套路都是:描述熱點,提煉特點,引出品牌,宣傳品牌。這就類似說:“呀,這件事很棒啊,不過我們也有啊”。這個邏輯看起來似乎是完整的,但是如果我們將人性考慮在內,就會發現缺失了一環,因為我們會說:“你也有,那又怎樣?”所以,這缺失的一環就是,這條邏輯線沒有和你的目標人群建立聯系。
所以這篇文章把事件放入一個更大的范疇,科技產業和民族自豪感,也許在一篇字數有限的短文里,這個過程稍顯粗糙和生硬,但是確實使這篇文章觸動了更深層的東西,而不只是停留在產品宣傳的層面。
引發思考是另一種價值,我們其實都有類似的體驗,當一篇文章或者一段話點燃了我們思考的火花,發現了新的思路和知識的時候,我們都會感到深刻的愉悅(從某種程度來說,雞湯文字也是因此而流行的,雖然已經被濫用了)。
作為一個產品,或者某個行業,都是和整個世界聯系在一起的,單獨討論某一樣東西是很單薄和無力的,但是你可以成為偉大的事業的一部分。
令人意外的是,這些撰文原則似乎正是傳統媒體經常使用的,這反映了超多維背后社交平臺運營團隊的傳統媒體血統,主管姚儆和運營團隊成員都有豐富的傳統媒體運作經驗。這也許表明了社交傳播已經逐漸從熱鬧卻淺層的段子手1.0時代過渡到強調內容價值的2.0時代。在社交平臺剛剛開始興盛的時候,快,成為網絡媒體最大優勢和原則,而現在,喧囂和浮華終將回到正軌,媒體的價值,無論是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正在回歸價值本身。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