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咖啡、茶飲的“混戰江湖”!
來源:零售商業評論
2019年,即飲市場有2個熱門賽道。
一面是以互聯網咖啡為代表的瑞幸咖啡,攪局了整個咖啡市場的。另一面是以喜茶、奈雪為代表的新式茶飲的混戰。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這兩條賽道內的競爭賽跑。
咖啡:瑞幸VS星巴克
我們先來看幾個核心數據:
市場蛋糕足夠大。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為6.2杯(其中現磨咖啡只有1杯),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僅為美國的1.6%,但中國咖啡市場始終保持著年均20%的復合増長率(世界平均水平的近十倍)。預計2023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10.8杯,咖啡市場規模1806億元。
新消費的崛起。咖啡消費主力用戶是80后、90后,他們大多數是一二線城市的年輕族,辦公室白領。對咖啡的消費習性已經養成,市場教育成本已經非常低了。
線下實體、線上外賣齊頭并進。咖啡行業的線上線下這兩年得以雙線激增。特別是2018年線下外賣增幅達到60%。
2023-2023年中國咖啡行業市場規模及人均咖啡消費量統計情況預測
在我們看來,咖啡零售大戰還剛剛打響。無論是實體咖啡店還是互聯網咖啡,都以不同的姿態在市場搶灘。
這兩年,星巴克、麥當勞的麥咖啡都在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百勝中國的咖啡業務則在2018年實現兩位數增長,賣出超過9000萬杯咖啡,營業收入超過10億元。飲料巨頭也紛紛進軍咖啡界,就連亞馬遜、京東等電商企業也開始試水咖啡市場。
我們重點看下瑞幸和星巴克的對局。
銷售方面,星巴克第四季度全球同店銷售增長5%,中國同店銷售增長5%,其中3%由客單價上升帶來,2%由交易量增長帶來。第四季度,星巴克中國同店銷售增長5%,總交易額增長13%。
全球新開星巴克門店數量(凈值)達到2000家左右,其中中國地區的增長率將在10%至19%區間的中段。目前星巴克在華門店數已經近4000家。
對于這個漂亮成績單,中國市場貢獻功不可沒。目前,星巴克的市值已經近千億美金。
今年7月,星巴克也開啟了新的商業模式——在中國第一家快速零售店開業,其目的為客戶提供自提和外賣的服務。它還有個響亮的名字“啡快”。
小店模式似乎更容易復制。星巴克預計在中國地區的35個城市提供外賣服務,覆蓋約2100家餐廳。到年底,中國地區的外賣服務有望覆蓋50個城市的3000家餐廳。并在2020年年底前,將外賣業務擴展至所有中國餐廳。
其還宣布未來4年將在中國的230個城市擴張至6000家門店,這意味著其中國門店數將近翻一番。這意味著未來短短四年內的開店數量,比肩過去整整20年。
當然,還有一個爆發點,就是它的“專星送”。看一個數據,“專星送”外賣占到了星巴克中國總銷售額的7%。星巴克專星送業務已經覆蓋到全國3000家星巴克門店。目前平均配送時長僅18分鐘,30分鐘送達率在97%-98%左右,遠高于外賣的行業水準。
可以說,目前來看,星巴克已經形成了啡快+專星送兩把“尖刀”產品,對抗瑞幸。
11月,瑞幸咖啡公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截至9月30日)財務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第三季度總凈營收為15.4億元,同比增長540.2%,高于市場預期。
截至2019年9月30日,瑞幸咖啡門店總數同比增長210%,達3680家。按照這個開店速度,年底總門店數4500家已經不成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瑞幸終于實現了門店運營層面的首次盈利。利潤率12.5%,盈利1.86億元。
累計交易客戶數增至3070萬,當季月均交易用戶930萬。而且活躍用戶占比非常高。
我們再來看下其市值。目前瑞幸咖啡已經達到50億美金。這對于才上市半年的公司來說,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績。
我們重點來分析下瑞幸抓住的場景消費。瑞幸一直打的是“互聯網咖啡外賣”的模式。
瑞幸咖啡開設的門店主要分三大類,包括自取式門店、休閑式門店、配送式廚房,其中自取式門店拿下超過了九成以上的份額。
目前來看,咖啡賽道的場景戰已經打的非常兇。
茶飲:奈雪、喜茶、小鹿茶
我們觀察到,這兩年,新式茶飲成了香餑餑。奈雪、喜茶以直營為主在今年看來走的更穩。而小鹿茶以新零售合伙人模式也成為這條賽道的生力軍。
對于茶飲市場,我們非常看好。
最近,奈雪發布了《2019新式茶飲消費白皮書》。2019年底,中國茶飲的市場規模將是咖啡市場規模的2倍以上。中國茶飲市場的總規模在2019年將突破4000億元。
2018年我國現制飲品市場關店數放緩,開店數保持在高位,截至2018年三季度,全國現制茶飲門店數達到41萬家,一年內增長74%。
新式茶飲消費者月購茶數量較多,5-14杯的區間占比最大達到了83%。
而資本市場也在加速這個賽道。
1. 喜茶:
有爆料估值達90億。截止目前,喜茶門店數量達到250家。目前喜茶在一線/新一線城市覆蓋率已經達到了90%,一個月的營收超過一個億,基本上一線城市的門店每一天能夠售賣2000-3000杯茶。小程序用戶達1300萬,小程序訂單占比超35%,每天為單店節省150分鐘以上的點單時間。
而這距離其上一年拿到4億投資的時間,也僅僅過去1年。這一年的喜茶,仍在快速奔跑。
我們來看下其業績。
喜茶最新店面數250家(已開出),小程序用戶達1300萬,2019年,預計門店將達到400多家(而這個數字在2018年還是163)。同時,眼光也瞄向了國外。
有組數據顯示,喜茶的平均單店年營業額在1200萬,坪效達到了8萬/平米。
后面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目前小程序有1300萬用戶;用戶月復購率超36%;小程序訂單占比超35%,每天為單店節省150分鐘以上的點單時間。
更驚人的是,其開發了會員系統后,目前已經有超過35萬名付費會員。同時,我們獲悉,其計劃在2019年上線自有App。
除了自有平臺外。為了加大線上份額,從去年開始,喜茶就宣布開通外賣業務,并與美團獨家合作。發展至今,目前其外賣單量約占總單量1/3。
2. 奈雪:
截止目前,奈雪的茶已經開出超過200家直營店。去年3月下旬,奈雪的茶宣布完成A+輪數億元融資,完成融資后,奈雪的茶估值達到60億元。目前各門面店基本已實現盈利,其中最好的一家門面店月盈利在200萬左右。
我們知道,奈雪從2015 年底開始,靠一杯茶+軟歐包走紅。到今天,奈雪の茶已經進軍上海和北京,并斥巨資建起了自己的上游供應鏈中心,包括烘焙工廠、茶葉加工等等。
這一年。奈雪的發力可以說是既穩,又激進。
我們也來看下其業績。
截止目前,奈雪的茶在中國已經鋪店200多家,分布全國六大區域,成本核算在300萬左右。店內飲品單品約有80種,軟歐包約在30種。
去年3月19日,品牌宣布已完成數億元A+輪融資,天圖投資兩輪加持后,其估值已達60億。
對于奈雪的快速發展,也是可圈可點。
消費市場里永遠都是女性占主導地位。20至35歲的消費群占到奈雪の茶消費群的85%,這其中又是女性消費者居多。
創始人彭心說:“對于一個休閑餐飲品牌非常重要的就是在打造強產品之后,如何能夠讓你的品牌成為一類人群的生活方式,只有成為這種生活方式,這個品牌才有了靈魂。”
正是因為此,其對空間的打造顯得格外重視。奈雪の茶的門店給予都市白領舒適、放松的空間。在這個空間里,可以約三五知己喝杯茶,吃個軟歐包。而相對于主流的連鎖咖啡館,奈雪の茶的門店設計更顯時尚,更符合女性審美。
3. 小鹿茶
今年9月,千億級茶飲市場,又迎來了一個重量級參賽者。它借助瑞幸咖啡已有的近3000家門店,在短短幾個月,就已經覆蓋全國40個城市。9月初,瑞幸咖啡在北京宣布旗下子品牌“小鹿茶”獨立運營。
我們把時間拉回到6個月前。小鹿茶自今年4月才開始測試。
到7月才正式全國上線。一經上線,借助瑞幸咖啡已有的近3000家門店就已經覆蓋全國40個城市(瑞幸二季度報告顯示,截至6月末瑞幸旗下門店達2963家)。
9月初,瑞幸咖啡在北京宣布旗下子品牌“小鹿茶”獨立運營。獨立后,小鹿茶不僅擁有自己的獨立品牌和獨立門店。
目前,茶飲品類也從原來的10余款擴大至超30種。我們做了測試,對比起口味來說,小鹿茶不會差。
當然,小鹿茶的天然優勢是借助了瑞幸的大流量。而正式獨立運營后,小鹿茶還是要面臨實體擴張和線下運營的難點,線上應該不擔心。
從目前來看,小鹿茶的打法,仍然是閃電戰搶市場。
根據測試結果,小鹿茶銷售情況“遠超預期”,同時,推出合伙人模式前期不收取任何加盟費,吸引流量一樣采用補貼大戰。
開放合伙人模式上來看,其0加盟費確實是個大膽的舉措,而且合作伙伴不賺錢不收費。這個跟我們看到在市面上,大多數“割韭菜”的加盟玩法卻是另行其道。前期還要靠瑞幸的輸血。
在我們理解,小鹿茶又是大量鋪前置網點的操作手段。規模效應出來后,盈利能力或許較咖啡更能跑出來。畢竟茶飲市場在中國要比咖啡市場大得多。
我們認為,喜茶圍繞的核心是在其主業(茶飲)上,不斷的探索更多可能和消費場景。而奈雪更多的是圍繞其核心女性消費群在做跨界延伸。現在又加入了“勁敵”瑞幸的小鹿茶,只能說,如果按規模和發展對比,小鹿茶應該很容易取勝。小鹿茶的發展可能會很快,但也對喜茶和奈雪應該形成不了太大沖擊。畢竟市場還是足夠大。況且針對的區域市場還不太一樣。
針對咖啡和茶飲,我們認為在即飲市場來看,兩者的邊界會越來越模糊,背后的消費群體是一樣的。在新消費浪潮下,這其實是對新模式、新產品的應證和迭代。咖啡和飲品在接下來3-5年仍會是大紅利期。
經授權轉載至數英,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作者公眾號:零售商業評論(ID: lssync)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