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二線城市野生”廣告人的自白
創作成功的廣告是一門手藝,一部分靠靈感,但是基本上是靠知識和勤奮。 ——大衛·奧格威
下面這些內容僅代表個人的一些想法,不一定對,所以請溫柔些對我。
我,一個“二線城市野生”廣告人,入行6年,目前在一家綜合性廣告公司任職策劃(總部在北京,不過我是在二線城市的分公司),公司雖然不是國際4A,也不是創意熱店,但是公司發展前景和平臺還是不錯的。
二線城市:有一定的經濟基礎,商業活躍度相對較強,對大公司、大品牌和優秀人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也正在或者即將成為未來幾年大公司布局的重點。
說白了,就是工資不高,房價不低,還抱有夢想,但前路漫長。
野生廣告人:沒有受過專業系統的培訓,全憑一腔熱愛或者誤打誤撞進入廣告行業,從此開始摸爬滾打,沒什么作業理念指導,全靠自己工作消化,好像什么都懂些,又什么都不懂。
二線城市野生廣告人面對的是什么?
移動互聯網,打破了現實世界的局限,極大縮短了信息獲取和傳遞的時間。不管我在哪,想學文案?網上隨便搜出一大堆文章,“如何在文案中,寫出打動人心的代入感”、“文案新人,我建議你干點什么”;想學策劃?“2017-2019霸屏,如何策劃全民話題引爆增長”、“如何條理清晰地寫一份策劃案”;都是絕對的干貨滿滿,讀完收獲頗多,離一個優秀的廣告人好像又進了一步。
嗯。可是然后呢?當手機屏幕熄滅,我還要幫客戶重新想個路演的互動游戲,客戶覺得之前的沒創意…
優秀似近的觸手可及,又似遠的遙不可及。
二線城市的廣告公司
我所接觸的廣告公司大多分為幾類:
1、制作公司
主要承接日常廣告物料的設計制作,好點的還配個設計師,幫你做些基礎設計改稿,大多數都是來稿制作。
2、活動公司
主要承接活動執行,開業慶典、路演推廣、展覽會務之類的,大多是客戶已經確定了執行方案,公司只要負責提供現場舞美搭建、物料設備、節目人員這些服務。當然也有些具備策劃設計能力的活動公司,有些客戶資源關系,能主動向客戶提報活動方案,但是被客戶采納執行的不多,還是要靠客戶來單。
3、媒體公司
一類是自有或者代理的戶外媒體資源的公司,跑客戶,推資源,簽單上刊,等著回款;一類是本地生活服務類網站,線上流量慘不忍睹,只能搭著活動賣媒體;還有一類是頭部互聯網平臺的區域代理或分公司,平臺制定好營銷資源包,區域開發客戶買單,靠返點差價獲利;
4、代理公司
憑實力說話,為客戶提供營銷創意、媒介策略支持,收取月費。說實話,這類公司在二線城市很少,而且活得很難。月費越來越低,為了中標保住客戶,跟本地廣告公司拼價格,十五萬的月費上限最終中標價只有十萬,客戶要求駐點服務的核心團隊人數還一個都不能少,難不成把總部的人派過來?那就本地招吧,可是找了小半個月,竟然找不到合適的人...小團隊組起來了,總部遠程支撐,可結果是客戶沒有看到想要的專業實力,公司也沒收到想要的服務費。
廣告人的發展成長,跟整個行業氛圍是分不開的。優秀的廣告公司才能吸引到優秀的人,優秀的人才能創造優秀的服務,優秀的服務才能獲得回報,最終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的滿足。
為什么北上廣的廣告人不愿意離開,回到自己的城市發展。不是不愿意離開那座城,而是不愿意離開那座城的成長環境。
二線城市的廣告公司大多還是以基礎廣告維度開展業務,鮮有創意服務,很難吸引頂尖的廣告創意人,缺少創意氛圍,也很少有客戶愿意為創意買單。
二線城市的廣告客戶
客戶是爸爸,不能說他壞話。
1、大客戶不信你,小客戶不找你
二線城市也有些比較大型的企業客戶,比如車企、酒企或者政府單位,但是這類企業對于營銷規劃都有專門的部門團隊在統籌,他們比乙方更了解自己的產品、業務,也更了解行業環境,他們知道該如何在符合品牌調性的前提下和消費者開展溝通。就算找第三方的代理服務公司,他們也傾向找國際4A的廣告公司來合作,畢竟相對于本地的小廣告公司,他們承擔的品牌風險會更低。
二線城市存在更多的客戶還是本地的小企業,或者初創企業,相較于大企業而言,他們反而更加謹慎,對待創意更謹慎,對待預算更謹慎。他們需要見到的不是一波10萬+的閱讀轉載,而且實際帶動了多少銷售轉化。因為對他們而言,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2、短線服務,缺少長效合作機制
二線城市廣告客戶的服務大多是單個訂單模式,今天一個新品上市,明天一個品鑒訂購會,廣告公司承接的業務需求很零散,很少有機會長期去服務某個客戶,深入了解客戶業務和營銷模式,建立起長效的合作模式。
就算你這場活動執行的很好,客戶很認同,但是下一場你的報價高了,客戶立馬就換供應商,甲乙雙方關系的維護不是靠服務效果,而是靠服務單價,畢竟一大堆廣告公司在身后等著接你的位置。
一個優秀的的廣告公司或者廣告人,應該是和客戶互相成就的。就像勝加之于方太。
二線城市的廣告工作
“我這有篇微信軟文幫我寫下”“活動結束了,你抓緊出個H5給客戶”“這里有個短視頻,你看能不能稍微剪輯下,不復雜”“我這邊拿到了些戶外媒體,你整理下出個媒體推介方案”
二線城市廣告人的工作,一個字概括:“雜”。
既要充當文案,又要做策劃,視頻編輯最好也要會,還要在活動執行現場充當控場。幾年工作下來,什么都接觸了,什么技能會了一點,可是回頭看下,自己的核心優勢在哪呢?
疲于應付機械化的工作內容,缺乏系統的專業思考和創意指導。
也許二線城市的廣告公司不太好,客戶不太好,工作也不太好,但只要你是足夠好的廣告人,就好了。
什么才算是一個好的廣告人?
東東槍在其《文案的基本修養》一書中,提到對廣告人的理解:能從商業、品牌、傳播的角度去考慮問題,用創意內容和創意方案解決商業問題、實現傳播目標的,才配叫廣告人。
從內地廣告業里的淘金者到麥迪大道上的國際廣告巨擘,似乎都可以稱作廣告人,但是,他們相距甚遠,差別太大,前者只能叫做廣告業中人,而不是與總統相比的廣告人。
二線城市廣告人如何破局?
1、建立起自己的營銷知識體系
廣告是一門很龐大的學科,只有走進去才能真正的了解。
也許電腦里下載了一堆策劃方案,網頁里收藏了一堆創意干貨,但是這些對于專業營銷知識體系的建立,還遠遠不夠。
那么,如何去建立自己的營銷知識體系呢?
第一步:找個引路人
關注的公眾號不少,看到的每一篇文章看起來都好有道理,但是看完以后,真正記住,并且對自己職業發展有益的又有多少呢?
我們處在這個信息極度充裕爆炸的時代,困難的不是選擇看什么,而是選擇不看什么。每一篇爆文的背后,都是基于作者長年累月的專業積累消化,再對信息整合提煉,加工后呈現在你面前的,精細有余但營養不足。對于建立基礎知識體系而言,反而會加重疑慮和不解。
給大家推薦一個公眾號——空手。
對于想建立營銷知識體系的同學來說,絕對會讓你空手而來,滿載而歸。
第二步:梳理知識框架,充實知識點
建立知識體系框架是一個漫長、痛苦的過程,你要開始正視你的不足,重新歸零學習。
舉個例子,空手提到完整的營銷公式應該是:營銷=創造差異化價值+用戶管理(DM、UM、CRM),這個就可以作為我們梳理營銷知識體系的框架,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將原有零散的知識進行重新分類整理,并且加以完善豐富。畢竟只有經過自己學習消化的知識才能真正理解運用。
如何充實知識點?看書,是最低價、最直接有效的方法。
建立互聯網思維:互聯網世界觀、產品型社群、顛覆式創新、精益創業方法論
如何理解需求?(圍繞產品、價格、渠道進行主題閱讀)
需求:締造偉大商業傳奇的根本力量
顧客為什么購買
傳染:塑造消費、心智、決策的隱秘力量
產品游戲化
用戶力:需求驅動的產品、運用和商業模式
騰訊產品法
價格游戲:如何巧用價格讓利潤翻倍
新零售三部曲(屏幕上的聰明決策、不可消失的門店、超市里的原始人)
如何創造價值?(圍繞品牌進行主題閱讀)
創新者的窘境
可口可樂傳
品牌形象論
品牌洗腦
游戲改變世界
如何管理認知?(圍繞消費者關系進行主題閱讀)
圈層效應:理解消費主力95后的商業邏輯
情感驅動
HBO的內容戰略
奈飛文化手冊
...
我列的只是些參考示意書籍,只要你想開始建立知識體系,你自然會開始找書看。
建議每個階段只讀一個主題的書籍,這樣方便加深了解,融會貫通。
第三步:大量看案例,知識應用反饋
也許我沒有機會將自己看到的知識內容,去真正應用到日常的策劃方案中,但是,在我們日常看廣告案例的時候,就可以有意識的將這些在書本中看到的知識點,應用到具體案例中,進行案例拆解,反饋總結。
之前在網上看到的案例拆解七步法,大家可以參考~
另外再推薦個廣告人必備的網址:http://www.addog.vip/
里面有你一切想要的行業案例資訊。
2、針對服務客戶行業,建立素材庫
創意是舊元素的重新排列組合形成新元素。把已知的、原有的元素打亂并重新地進行各種形式的排列組合形成一個未知的、沒有的新元素。這是國際著名的廣告大師詹姆斯·韋伯·楊在其著作《創意》一書中提出的理論。
所以,好創意從來不是憑空想出來的,是基于你對客戶的行業現狀、消費人群、品牌調性、產品業務和營銷策略足夠了解的基礎上,再觸類旁通發生的。
不管你主要服務的是哪個行業,我都建議你每周做一份創意周報。
行業最新資訊信息:整理搜集行業每周最新動態,及時掌握營銷信息,了解市場才能服務好市場。
行業優秀創意案例:包括你服務的客戶產品、競品的優秀案例,從橫向、縱向兩個維度進行收集,橫向上按照時間維度開展,縱向上按照產品業務類型開展。知己知彼,百戰不殆。
3、走出去,尋找多種職業發展可能
我說的走不去,不是去換個工作跳槽。
而是作為一個廣告人,我們比其他行業的從業者,更能接觸到這個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商業風口。你可以在業余時間,去嘗試做個短視頻vlogger,做個主播,如果你有一技之長,還可以把你的專業知識做個課程,和大家分享。
這個世界很大、很新,我們有更多機會去嘗試,去試錯,去成長。
4、熱愛生活,保持好奇
要做一個好的廣告人,第一步就是不要只把自己當個廣告人。所有好的創意,都是來源于對生活的觀察。所以熱愛生活吧,保持對生活的好奇。
最后一句話:路漫且長,各自奔忙。送給自己,也送給每一個辛苦的廣告人。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