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堡王對麥當勞是真愛?不!它只是麥當勞身上的寄生獸
最近聽說,品牌砍掉的預算都拿去做聯名了。
從現象和數據來看,好像確實如此。
根據CTR媒介智訊提供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中國廣告市場整體下降8.8%。其中,傳統廣告市場下降12.8%。
與廣告市場的低迷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品牌間跨界聯名的如火如荼。
旺旺、大白兔、馬應龍……各種品牌各種跨界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廣告預算的降低與跨界聯名的興起,預示著品牌主已經越來越聰明。意識到媒介投放就如同發射星際邊界探測衛星,白花花的銀子撒出去,換來的,卻是不確定的回響。而小投入、大聲量的營銷策略,愈加受到關注。
那么,什么樣的營銷策略,算得上小投入、大聲量?寄生蟲營銷了解一下。
一、什么是寄生蟲營銷?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上映于1979年的美國經典電影《異形》。
一艘飛船在執行救援任務時,不慎將異形怪物帶上了飛船。
在一番搏斗之后,船員們以為怪物已死。卻沒想到怪物已經將它的“卵”,植入到了受傷的船員身上。
叁爺至今記得,新生的異形怪物“破殼而出”的場景。
宿主窒息抽搐,一只異形從他的胸腔破膛而出。粘液四濺、血肉橫飛,真真童年陰影。
寄生蟲營銷,顧名思義,就是如同生物寄生一般,將你的品牌寄生在其他品牌之上。
讓大眾對其他品牌的關注,變成對于你的品牌的關注。讓其他品牌廣泛的品牌傳播點,變成你的品牌傳播點。
是的,萬物皆載體。只要你愿意,就連其他品牌,也可以變成你的品牌信息載體。
漢堡王對麥當勞的寄生,就是一個生動的案例。
二、漢堡王的品牌寄生之術
關于漢堡王與麥當勞的恩怨糾葛,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
漢堡王與麥當勞都成立于上世紀50年代。
漢堡王原本屬于相親市場的績優股,發展勢頭極好,憑借自己獨創的“火烤漢堡”而廣受追捧。但在關鍵時期,其上市計劃被公司領導層因為資金短缺而否決,導致其被麥當勞迎頭趕上,并從此拉開差距。
此后,麥當勞與漢堡王,一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大餐飲企業,一個身世飄零,遭到多次轉賣。
但在這之后的漢堡王,并沒有因此沉淪,而是憑借著一系列高明的品牌寄生之術,讓自己成為了知名度比肩的知名餐飲企業。
那么,漢堡王是怎樣對麥當勞進行寄生的?
首先是流量寄生。
流量寄生,簡單說來,就是蹭名氣。
作為世界第一大餐飲企業,麥當勞的知名度有目共睹。因此,漢堡王進行了一系列營銷策劃。可算是把麥當勞的名氣,蹭了個干凈。
好比,打出“能和國王吃飯,為什么去和小丑吃飯呢?”這樣“指桑罵槐”的標語,讓不關注漢堡王的人,也忍不住為了看看是誰在黑麥當勞,而“盯上”它。
拍攝趣味視頻,讓“麥當勞叔叔”喬裝一番,偷偷跑去漢堡王買漢堡吃,更是漢堡王逗樂大家,獲取關注的常規操作。
它甚至曾經在萬圣節的時候,把自己的店面cosplay成麥當勞。在自己的招牌和整家店面上蓋了一塊大大的白布裝作“鬼魂”的形象,在身上寫著“McDonald's”,還畫上一道黃色的 "M" 做眉毛,唯獨挖了的兩個做眼睛的洞,隱隱透露著它的真實身份。
這一系列操作,都讓關注麥當勞的人,不得不看看這個不斷“碰瓷”的品牌要搞什么。麥當勞的流量與熱度,也就為它做了嫁衣。
漢堡王對于麥當勞的品牌寄生,還不僅止于此。
就連麥當勞遍布全球的門店,也成為了它品牌寄生的溫床。
這就是漢堡王品牌寄生之術的第二個方法:品牌傳播點寄生。
去年12月,漢堡王在美國發起了名為“皇堡繞道”(Whopper Detour)的促銷活動。向更新APP后距離麥當勞不到600英尺的用戶提供1美分的優惠。
這項營銷活動具體是對美國14000個麥當勞門店進行地理定位。
當消費者進入其中一個門店區域并下載了漢堡王的應用程序,這位消費者將會得到1美分的漢堡王優惠。如果消費者接受優惠并下了訂單,應用程序就會把他們導航到最近的漢堡王門店去取他們的巨無霸。
漢堡王推出一分錢漢堡,卻讓大家去麥當勞買。
這一招看似荒妙,實則高明無比。
據麥當勞官網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麥當勞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超過37,000家餐廳。僅在中國內地,就有超過3,100家麥當勞餐廳。
而漢堡王在2005年進入國內市場,但是入華后的7年內卻只開出52家門店。在2012年,漢堡王“痛改前非”積極擴張門店以后,截止至2018年,在全球100多個國家及地區有17000家門店,在中國門店突破1000家。依然連麥當勞的三分之一都不到。
2013年底,漢堡王決定重回巴黎的時候,還曾經因為巴黎門店極少,被麥當勞調侃一番。
麥當勞在公路的巨型指示牌上詳細羅列了如何驅車前往漢堡王,“你需要繼續開上258千米才能到達最近的一家漢堡王門店,而如果你找的是麥當勞,再往前開五公里就到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漢堡王雖然同樣做了巨型廣告牌,以自身產品的分量對麥當勞進行回擊,但到底無法改變店面稀少的事實。
戴維·阿克曾經在其所著的《品牌大師》一書中,提到品牌接觸點理論。
消費者可以接觸到的一切與品牌相關的事物,線下店鋪也好,員工也罷,都是品牌的接觸點。消費者通過與這些接觸點的接觸,來了解品牌,建立自身對于品牌的認知。
而在叁爺看來,這些接觸點,實際上就是品牌信息的傳播點。
品牌可以通過其線下店鋪所營造的獨特體驗,進行品牌信息的被動傳遞。通過每一位員工,進行品牌信息的主動傳遞。
從這個角度來看,店面稀少的漢堡王,無疑少了不少傳播自身品牌信息的機會。而通過“皇堡繞道”(Whopper Detour)促銷活動”中的寄生蟲營銷策略,漢堡王不僅用這一詼諧的方式加深了用戶互動,制造了傳播話題,更是讓麥當勞為數眾多的店面,都成為了漢堡王的品牌傳播點。
在今年的戛納創意節上,漢堡王“皇堡繞道”營銷活動獲得6項大獎,可謂名利雙收。
三、寄生蟲營銷的底線與禁忌
寄生蟲營銷雖好,然而,就如同人們恐懼寄生于人體的寄生獸與異形一樣,這個方法是難以被世人所容,且充滿禁忌的。一旦逾越底線,就很容易惹來禍事。
因此,想要玩好寄生蟲營銷,還需記住以下宜忌:
1、寄生蟲營銷宜忌之:宜適可而止
2016年,“我看杜蕾斯的文案,但我用岡本。”這句話,突然在網絡上火爆起來。網友將這句話進行發散,衍生出“好男人我只服王寶強,但我用岡本”;“長鏡頭我只服王家衛,但我用岡本”;“新聞我只服今日頭條,但我用岡本”等段子。
這一事件的發酵,無疑很是蹭了一番“品牌界網紅段子手”杜蕾斯的熱度,讓杜蕾斯勤勤懇懇積攢的流量,都轉化為了對岡本品質的關注。
雖然有不少蛛絲馬跡,可以看出岡本在這一事件中的運作。
好比眾多品牌不約而同,異常默契的聯名海報
然而岡本卻從未正面承認過自己對這一事件的參與。
沒有痕跡的營銷,才是最高級的營銷,看來岡本深諳此道。他的克制,不僅可以在大眾心目中留下更好的品牌印象,也避免了惡意營銷的嫌疑,實在高明。
2、寄生蟲營銷宜忌之:宜合情合理
難道寄生蟲營銷,就注定只能藏在陰暗的角落里嗎?也不盡然。通過正大光明的聯合,同樣可以達到借勢而為,事半功倍的效果。
實際上,我們都已快看膩了的跨界聯名,就同樣也是寄生蟲營銷的一種。并且,同樣可以像漢堡王一樣,將其他品牌的接觸點,變成自己的品牌傳播點。
周生生、屈臣氏等品牌,就曾與網易熱門游戲陰陽師聯合,舉辦現世妖約活動。
讓玩家去到現實場景打卡,收獲陰陽師游戲禮包。從而將陰陽師游戲所擁有的眾多玩家資源,變成自身的現在用戶資源。
自古以來,人們似乎都對各種生物寄生的故事樂此不疲。
這一類故事,攜帶著關于靈魂本源的無限哲思,與生物入侵帶來的濃濃危機感,滿足了人類最原始的死亡沖動。使得《寄生獸》、《異形》等生物寄生的電影長盛不衰。
然而,生物間的寄生血腥而恐怖,品牌間的寄生,卻是一個可以讓初創品牌四兩撥千斤地獲取較大關注與傳播的方式。
弱勢品牌不僅可以借助強勢品牌的規模,擴大自身的品牌傳播點,還可以借助強勢品牌的流量與熱度,擴大自身品牌的聲量。
但是辦法雖好,盜亦有道,寄生蟲營銷怎樣玩比較好,還需諸君諸多考量。
數英用戶原創,轉載請遵守規范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