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說什么大實話之:廣告是青春飯嗎?
萬萬沒想到,我昨天寫了《教過很多人寫文案,自己卻被開除了》一篇的回復量,竟然超過了我之前所有文章的回復量總和。
還好大量的同行給予的是鼓勵和支持,在此感謝。當然也收到很多比較刺眼的批斗。比如什么:low,自我感覺良好、傲氣、要坦誠面對自我……
我不就自嘲一下自己“被辭職”這件事嘛,把它作為一個典型的失敗案例,瞎說一些大事話嘛。再說我也是冒著職業生涯盡毀的風險發這篇文章的。現在數英網的影響力,幾乎所有廣告人都在看,我還是實名認證的頭像,前公司同事,前前公司同事都看到了好嗎,廣告圈又這么小……
本想發一張表情,算了,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辯論節目。
也許是這篇文章寫得太真情流入了,竟然一個媒體朋友,讓我發表一個關于“廣告是青春飯嗎”的話題觀點。
好吧,看來“大齡失敗廣告人”的標簽已經貼在我腦瓜子上了。既然說實話又不犯法,我僅說說個人的看法。
友情提示:心靈砒霜,劇毒慎入。免疫力低下患者,就此打住!
來源:Mr董(Mr_DongXS)
數英網用戶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作者
我有一個不太成熟的小看法吧:
青春飯的這種說法,因人而異,主要還是看你的成長速度,能否超越行業變化的速度,如果可以,無管年齡多大,都一直能走在別人前面。反之,年輕人也一樣會被淘汰。
我身邊也很多年紀比我更大的長輩,B站刷得比我還勤,流行梗知道得比我們還快,最新的科技更是比我們都懂。說廣告行業是個青春飯也沒錯,只不過有的人才20歲其實已經40歲了,有的40歲的人,其實只有20歲。
當互聯網廣告(social、 digital)還沒興起的時候,傳統廣告圈有個說法,30歲以后的廣告人越來越少。都是哪些人離開了廣告圈?一種就是到了30歲,能力各方面沒有什么長進,漸漸迫于新生力量的挑戰,越混越艱難,被迫出局。另一種就是能力超強,30歲以后做到了CD甚至更高,經濟獨立,離開這個圈子是找到新的人生追求。
而現在隨著互聯網廣告(social、 digital)風起云涌,把一批更年輕,更富想象力、創造力,多才多藝的人帶到了這個圈子。這也加快了這些30歲左右大齡無為廣告人(沒錯,我就是其一)的淘汰速度,本來還可以靠所謂的“經驗”混口飯吃,而現在經驗已經越來越不值錢。無奈之下只能安慰自己,“老了,思維和反應速度比不過你們年輕了人。”事實上,哪怕是讓你年輕10歲,你依舊比不過別人。
命是弱者的借口,運是強者的謙辭。這句話把命和運換成“青春飯”同樣適用。
怎么樣才能避免成為像我這樣的大齡無為廣告中年,不被青春飯這個問題困擾。
以下建議只針對凡人。
1、盡量從大平臺開始起步,如果你的成長軌跡是“小城市——大城市小公司——大城市大公司”這一路耽擱就是4、5年,等真正開始上道,已經屬于大齡廣告人的范疇。身邊很多同事都是大三甚至大二就出來到大廣告公司做實習生,人家20歲一畢業直接跟你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2、少走彎路,跟對老大。頻繁跳槽、甚至轉行跨行,這彎路來回一走,比起步晚還要命。
3、不管幾歲永遠保持一顆年輕人接受新鮮事物、去好奇、無探索、去嘗試的心。還有就是多跟年輕人在一起,少跟我這種負能量爆棚的大齡失敗廣告人為伍。
好吧,說多了,又要被噴了。
共勉。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5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