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國外看《讀者文摘》、《紐約客》,在國內你可以看《意林》、《故事會》;在國外愛看《Vogue》、《花花公子》,國內看《時尚芭莎》、《男人裝》;國外看《彭博商業周刊》,在國內看《財經國家周刊》;國外看《國家地理》,國內看《華夏地理》。
國外看《經濟學人》?
國內上網看《經濟學人》。
來源:奧美社交(ID:ogilvysocial)
作者:圓圓(女)
經濟學人是一本怎么樣的雜志?
《經濟學人》
一份有深度、有廣度、有遠見的刊物
1843年,由詹姆士·威爾遜以 “參與一場推動前進的智慧與阻礙我們進步的膽怯無知之間的較量”為目的在倫敦創辦。一年 52 期,一周一期,現在全球每周發行量超過百萬份。
在文章選題上,強調多元與客觀,在文章內容與立意上,立場堅定,愛憎分明,不怕得罪大人物,但同時客觀理性,在翔實的數據、事實分析上,作出一針見血直擊時弊的評論與結論。
從 2012年1月28日起,《經濟學人》開辟了中國專欄,這是建刊 70 年來,第一次為一個國家開辟專欄。“除非躲到別的星球上,否則任何人都能看到三十年來中國是怎樣崛起的”,《經濟學人》中國專欄編輯基弗德說。
部分中國封面
主要元素有龍、熊貓、領導人
《經濟學人》
一份廣告打得很精彩的刊物
在互聯網信息爆炸時代,“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做法已經無法幫助你走上人生巔峰,內容好,還要結合廣告好。《經濟學人》的廣告公司,是來自于全世界各地的頂尖 4A 廣告公司,其中當然包括奧美。
一、文字系列
作為一份觀點性刊物,文字是他們最鋒利的武器。《經濟學人》的廣告也秉承這一傳統,在文字上運用雙關、對比、改寫、夸張等手法,使創作犀利又不失風趣幽默,立場鮮明又理性克制。
“唱唱反調”系列
由 David Abbott 設計,運用諷刺手法,列舉了不看好經濟學人而過得并不如意的讀者,負負得正,以退為進,使宣傳大獲成功。
“我從未讀過《經濟學人》”,
一名42歲的管培生說。
“我無法忍受《經濟學人》!”
一位37歲的博客與傳播專家說。
“自夸”系列
自夸通常被看作為不謙虛自大,但通過對比、改寫常識,夸張幽默的方式,講述《經濟學人》內容優質,讀者素質高等內容,卻受到了讀者的接受。
地球表面 2/3 的面積由水覆蓋,
剩下的由經濟學人覆蓋。
經濟學人= 智商的提升
經濟學人——《領導者文摘》
符號系列
通過不同的符號組成的經濟學人象形字母,表達經濟學人的內容從經濟金融到數學科技,專業有深度,又豐富有廣度。
經濟學人,有的都是錢。
(2008年3月,Ogilvy & Mather Santiago)
經濟學人,講的都是數據,擺的都是科技。
(2008年3月,Ogilvy & Mather Santiago)
二、圖片系列
擺設系列
圖片系列沒有了文字,更形象生動,并結合物品本身的特定,運用場合等,給予讀者更多的想象空間。不避諱吹捧讀者的做法,也受到了大眾歡迎。
超大腦容量
(2007年12月,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玩轉地球
(2008年9月,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地圖系列
以圖片的形式隱晦得表達出:閱讀《經濟學人》對讀者的幫助,使讀者生活得更好。
經濟學人,引領你走出迷局。
放大縮小隨你所欲
動物對話系列
運用動物漫畫形象代表不同身份不同觀點,又結合對話中運用的對比、比喻、雙關,達到了文意犀利,又幽默輕松的效果。
自由女神:你阻止了我們的經濟復蘇。
龍:我阻止了美元的大幅動。
牛:經濟正在復蘇。
熊:胡說。
鴕鳥:氣候變化還要過幾十年才會發生呢。
恐龍:它發生的速度比你想得要快很多。
三、實物系列
墻壁系列
實物系列在戶外,容易淹沒在形形色色的戶外背景之中,這要求廣告創作顏色更加鮮明,而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要求廣告更佳的簡潔、有力,能讓路人在短時間內抓住要領,會心一笑,達到“路人轉粉”的效果。
永不停滯
(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經濟學人,符合各國國情,“包治百病”。
汽車系列
汽車往往快速呼嘯而過,這要求汽車廣告使用簡單、大眾接受度高的隱含義。并利用汽車這種交通工具的特點,形容閱讀經濟學人,是一種旅途,陪伴讀者成長,幫助讀者達成他們想要的目標。
經濟學人幫你,《從0到CEO》
(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保持頂尖 保持領先
書店系列
書店中人們通常不似戶外的行色匆匆,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和欣賞文字,能打動讀者的也需要是令人眼前一亮的機智風趣。這組廣告抓住了現代人生活中,選擇太多而時間太少,希望能一本萬利一勞永逸的心理,成功表述經濟學人的信息量大的特點。
所有這些,經濟學人都涵蓋
(2008年1月,Troy Lim - Ogilvy Singapore)
內部(有)消息
(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機場系列
利用手推車、座椅、墻壁等物品本身的特點,結合一語雙關、反義詞對比、祈使句形式,既是強調《經濟學人》刊物奉行的態度,又像呼吁讀者要怎么做。
跟隨的都是領導者。
(2004年3月,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頭腦支持
(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永遠保持客觀,不要只看一面
(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無視障礙
(Ogilvy & Mather Hong Kong)
《經濟學人》的廣告,不吐槽抱怨,不貶低對手。與它的文章風格一樣,是理性克制,是幽默風趣,是犀利諷刺,是毫不掩飾自己的立場,豪不忌諱自夸與他夸。簡短精致,引人深思,特立獨行,獨領風騷。
如果你從未聽過《經濟學人》,可能你從沒考過研、沒有想出國,也沒有遇到一個好的英語老師吧。
有人做過一個簡單的統計,從01年到09年考研真題中,前幾名分別是《經濟學人》8篇,《新聞周刊》3篇,《紐約時報》2篇, 《時代周刊》2篇。
一個倡導理性的新聞媒體,其價值不僅在于記錄歷史,還在于以時代觀察者的姿態,參與歷史的進程,延續理性的傳統。
它可能會被蒙蔽,但要知錯就改;它可能會有偏見,但只限于一時的觀點。它所呈現的觀點是意見市場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堅持還是改變,只是因為它心悅誠服地相信,而不是迫于某種壓力或引誘。
因為它知道,這些文字一旦進入公共領域,實則是雙向見證:媒體在空間上見證這個世界的起落沉浮,歷史也會在時間上見證其文字究竟價值幾何。
——新京報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3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