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媒體還留文人骨氣,注定做不好!
來源:壹便士(ID:VPenny)
作者:Penny瓶子醬
原標題:做自媒體還留文人骨氣=做錘子還不顧商業原理,注定做不好!
數英網用戶原創文章,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這是一篇很早之前就想寫的雜談,起初只是想寫寫為什么“自媒體時代的優質內容和廣泛傳播并不成正比”,只是想說說所見所感的個人自媒體號是如何發家的。后來時間拖得久了,想加入這篇雜談的內容和元素變得越來越多,那么今天就來聊一聊這篇注定龐雜的內容吧。
情懷、骨氣和商業、盈利的悖論
沒有任何已知的事實數據表明“情懷”與“商業”是背道而馳的、“骨氣”和“盈利”是勢不兩立的。但已知的有陶淵明若取五斗米就需折腰、老羅的M1到底還是殺死了最初在T1上體現的一些情懷。
這個世界有時候讓你覺得深深無奈,它運行的規則顯得殘酷而勢利。
1.文人骨氣和體面生活的矛盾
從事自媒體的人大約沒有不知道咪蒙的,去年歲末咪蒙以 “措辭激昂”的《致賤人》和《致 low 逼》而名聲大噪,自此圈粉無數,成為自媒體圈的紅人,咪蒙和papi醬一度成為自媒體圈兩大標志性人物。
現在咪蒙老師一篇公眾號軟文報價三四十萬,依舊有大票廣告主排著隊領著排期的號碼牌。靠著寫公眾號實現財務自由的,咪蒙不是第一人,卻無疑是最搶眼的人之一。
前段時間,咪蒙公眾號洗稿事件也算是傳得沸沸揚揚,知乎上有人直接貼出“調色盤”對比、甚至做語義分析,或許是這個事也沒啥可辯解,所以咪蒙聰明地選擇無視。任你吵的再兇,罵的再狠,對方一概不理,你也是沒法子的。
從“致賤人”、“致low逼”刷屏到被罵“愛國婊”再到洗稿抄襲,一路走來,咪蒙在自媒體上收割大波群眾粉絲和大批金主的同時,也一步步失去了文人圈對她的尊重。
初次接觸咪蒙的文章還是在她未走紅時,多年前在豆瓣她便是人氣作者,寫的文字精致漂亮,又不失筆力渾厚的氣度。不經意間在朋友圈里再見她文字時,卻變了味道,文字依舊激昂,但少了文人氣息。
前后對比,文風變化之大,立意變化之巨,讓人咂舌。不過回頭一想,也就明了,在公眾號的生態圈中,也只有毒雞湯、偽文藝和毒舌犀利卻不帶臟字的罵人吐槽文最是讓群眾“喜聞樂見”。
在生活面前,骨氣往往要讓步,在體面的生活和無用的文人骨氣之間,選擇前者無可厚非。聽聞咪蒙寫公眾號是創業失敗(成立的影視文化公司做到虧本?)之后的選擇。也許我們有理由相信,后來寫公眾號上的那類文章的成功源自咪蒙創業失敗后得來的市場經驗。
舍不下文人骨氣,不愿迎合粉絲“惡趣味”,哪有市場可言?
有人說咪蒙火了是因為趕上公眾號的好時機,我卻一直認為并不只是時機,更重要的是其文風內容的改變和迎合大眾需求的做法,如果她依舊寫《好疼的金圣嘆》那類文章又有多少粉絲會去追捧呢?
“陽春白雪”固然比“下里巴人”更顯高雅甚至高貴,但廣大人民群眾永遠是以“下里巴人”類的審美為基礎的。
不得不說一定是咪蒙公眾號里那些吐槽的、麻辣的、毒雞湯的文章更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的胃口,“好疼的金圣嘆”只能為同行相稱道而讓群眾不知所謂。
為了更契合市場、為了更體面的生活,自媒體創作中的“文人骨氣”成了雞肋。
這是在這個繁花似錦般的自媒體時代中,文人骨氣和體面生活之間的矛盾。
2.對于自媒體職業人的不成熟建議:像做微商一樣做自媒體
“像做微商一樣做自媒體”原是我打算單獨寫一篇文的主題,因為若要展開來說,其中方法論和執行操作要點還挺多的。只是今個兒不想展開說道了,僅說下觀點。
曾經也在推文里提過,我朋友圈有個做自媒體的人,以“裝逼為己任”,盡一切手段忽悠他的粉絲為他“買單”。靠著幾無亮點、甚至低俗的公眾號文章和玩得風生水起的社群,招徠大批主動付費的金主。
若只說內容質量和個人價值觀,我對他的那套做法該是嗤之以鼻的。可是,從另一個層面來說,我卻是由衷地佩服他的操作執行能力和堅持的毅力。他大概是我見過的把自媒體做的最像微商的人,也是靠著這略“為人不齒”的微商式手法實現做自媒體freelance的人。
此人在其數個微信號的朋友圈、一個公眾號及數百個社群里,每日、每日不間斷地推銷自己、推銷自己的產品(公眾號、社群、微課等等)、推銷自己的理念。如此這般,可以想見其受眾很難不被其“洗腦”。
如果說,以瓶子醬淺薄的從業經驗和身邊見聞來看,得出的最大結論就是,想將做個人自媒體號作為謀生的第一職業,一定不要怕刷臉,不要畏手畏腳,不要有文人骨氣。
請不遺余力地去向一切自己可接觸到的“活物”安利你的自媒體號。
你討厭在朋友圈發圖文刷屏?你習慣在社群里當透明人?你不想讓認識的人知道你寫自媒體號?NO!從你打算將一個自媒體號做成職業性質or盈利性質的那一刻起,請務必改掉以上這些臉皮薄的“臭毛病”!
簡言之,你看朋友圈里的微商是怎么刷廣告的,你就怎么復制微商的方法刷你的自媒體號存在感!
結語:
對于以做個人自媒體為謀生職業的人,我想說的核心建議是兩點:
(1)要做自媒體,得拋開明顯的個人情感上的好惡,寫有市場的文字,而非最貼合自己本心和興趣的文字。
(2)要做自媒體,得拋開所謂的骨氣和臉面,厚著臉皮盡一切可能去推廣(沒有資本財力推廣,就刷一張老臉強推)。
當你寫“迎合市場”寫多了,這就成了你的“新文風”;當你“不要臉”不要的久了,這就成了你的“新個性”。
說實話,做自媒體做的成功的、賺大錢的,都是一群“不要臉”的或者“曾經不要臉過”的。
無論你選擇堅持初心不失骨氣地專注創作,還是選擇順應時勢迎合市場獲取實利都無可厚非。但瓶子醬有一條忠告:選擇后請“一條道走到黑”,堅持自己的選擇,不要扭扭捏捏,要么安貧樂道獨具文人風骨,要么拋開臉面賺到盆滿缽滿,留名者永遠是成敗兩極,非黑非白的中間態注定平庸無為。
*頭圖意為“神說,要有光”
【壹便士】微信公眾號,ID:vpenny
關注后,后臺回復瓶子醬,加個人微信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1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