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外賣小哥,可以重新定義頭盔?
當我們提到市場營銷時,總傾向于向外看:可能首先會想到這是對消費者/用戶進行的營銷,制定策略來吸引他們,向他們展示我們所能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將消費者/用戶帶入我們的品牌世界,并說服更多的人購買。
但是,另一個“市場”其實也同樣重要,就是員工,這些使品牌變得生動活潑的人,往往能夠為消費者/用戶帶來更多活力。尤其是像外賣騎手這種往往要和消費者/用戶處于第一接觸位置上的員工。
1、
不久前,美團和餓了么外賣小哥的頭頂,就一時成為了輿論焦點。我們也都知道美團和餓了么必有一場大戰,但沒想到這次的“戰火”,竟然來自雙方外賣小哥的頭頂?
事情是這樣的,先是美團給外賣員配上一雙「袋鼠耳朵」,突然「萌化」的外賣小哥吸引了大量用戶圍觀。緊接著,餓了么也開始在外賣小哥的頭頂上動起了心思。
在微博上,甚至可以看到美團和餓了么,外賣員頭上五花八門裝飾的各種battle,#外賣小哥皮膚大戰#話題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截止目前,該話題已經獲得2.9億的閱讀量和3.6萬的討論量,還有由此延伸出很多相關話題和粉絲二次創作及傳播,十分“熱鬧”。
機智的時有趣發現事情并不簡單……
我們就來捋一捋,從營銷的角度看,為什么說在外賣小哥頭頂“安裝耳朵”的行為,非常的巧妙?能成功將「內部營銷」轉化為外部營銷事件,小成本卻引爆社交營銷。
事實上,美團外賣從2018年起,就在每年7月17日騎士節給內部的外賣騎手發放袋鼠裝飾的頭盔,后來圣誕節和元旦節也會給全職騎手發放“袋鼠耳朵”,眾包團隊沒有,但也不是網傳的“全區第一才有”,而且袋鼠耳朵上一般會印有“送餐再忙,安全不忘”的文案,以提醒外賣小哥們送餐也要注意安全。
而不久前,外賣小哥頭盔上長耳朵的話題越來越熱,不少網友在線表示想擁有同款耳朵,美團干脆把耳朵周邊拿出來售賣,6.9元一個,還出了一組蘋果風格的廣告:“美團,重新定義耳朵”、“一戴即萌 猛男必備”、“拿在手里顯貴 戴在頭上顯高”。
餓了么,自然也不甘示弱。不同于耳朵,餓了么外賣小哥頭上的是竹蜻蜓——就像是多啦A夢。餓了么在微博上表示,竹蜻蜓的顏色按照等級區分,有藍色、深藍色,還有突出社會貢獻的金色。
所以其實,無論是美團通過“袋鼠耳朵”傳遞信息,讓外賣小哥注意安全,還是餓了么的“竹蜻蜓”,鼓勵外賣小哥講求社會責任。一開始“袋鼠耳朵”和“竹蜻蜓”的誕生,本質上都是一種讓員工認同企業的價值觀、激勵員工更好地為顧客服務的「內部營銷」。
關于「內部營銷」,菲利浦·科特勒曾指出“內部營銷是指成功地雇傭、訓練員工,最大限度地激勵員工更好地為顧客服務。”也就是,向內部人員提供良好的服務,加強與內部人員的互動關系,才能更好的開展外部的服務營銷。
事實上,在服務行業里,如快遞小哥、外賣小哥都是品牌最直接的「代言人」。通過佩戴袋鼠耳朵、竹蜻蜓這個簡單的內部營銷動作,讓外賣小哥們認同企業的價值觀,協調內部關系,形成優勢的企業文化,更好地建立騎手與用戶之間的紐帶,進而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2、
各位看官是不是已經拍手叫絕了呢?別急……
在社交網絡時代,去中心化的傳播特性,導致用戶更容易被動地接受信息,卻也更容易引起主動的二次傳播行為。也就意味著品牌打造出爆款的可能性增加,但卻也因此更充斥著各種不確定性。
之所以說,美團、餓了么在外賣小哥頭頂“安裝耳朵”的營銷行為事件,非常精妙,具體還因為:
一方面,線下行為事件為線上傳播提供豐富素材。帶著耳朵和竹蜻蜓無處不在的外賣小哥,其實就是品牌移動的廣告牌。無論是美團還是餓了么,都是借助在路上大量的外賣小哥,塑造一種品牌符號和差異化的新鮮感,而這種品牌形象塑造還能更進一步深入,甚至在社交網絡上二次傳播。不僅增加了用戶對品牌的記憶點,還增強了與用戶之間的行為互動,在日常生活中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另一方面,線上傳播內容增強品牌好感,促使用戶買單。通過社交媒體網絡,加上網友們的二次創作和自傳播,利用“袋鼠耳朵”和“竹蜻蜓”,以輕量級、小成本引爆全網,讓大家短時間之內都愛上了這個萌萌的“袋鼠耳朵”和“竹蜻蜓”,甚至還有網友表示,為了想rua一下袋鼠耳朵,而點外賣。
圖片來自微博@神犬66到底6不6
當然,和兩大外賣巨頭的業務比起來,這看上去只是無足輕重的一個插曲,是塑造品牌IP的一種策略。而作為消費者來說,對于競爭對手之間“相愛相殺”的戲碼也喜聞樂見。在微博上甚至還有人給美團、餓了么外賣小哥組CP,衍生出不少他們的二次元漫畫形象。
這種社交營銷的方式,的確可以贏得年輕消費者的好感,不過對于美團和品牌來說,真正對用戶好感度起到決定作用的,還是他們的業務。
在商業競爭層次上,美團和餓了么共同占據了外賣市場份額的92%。如今外賣行業的競爭,已經從服務體系的比拼,進階到品牌文化的延伸。這點也能從不久前,餓了么打出“不只送餐”的slogan,和宣布王一博為品牌代言人等一系列的品牌調整上,看出端倪。不難預見,未來二者的競爭將會是更多維度、多層次的全方面PK。
3、
除此之外,通過此次美團、餓了么在外賣小哥頭頂“安裝耳朵”的營銷行為事件,其實,還有其他值得品牌們在進行社交營銷時借鑒的亮點,比如“賣萌”營銷,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在萌即正義、萬物皆可萌的時代,品牌們都在努力「賣萌」。樂樂茶不久前,喜提擁有「貓里貓氣」獨特性格的品牌吉祥物-冰冰貓,樂樂茶還為其在微博上發起#尋找冰冰貓#的話題,邀請用戶曬出自家貓咪與樂樂茶任意產品的合照。
另外,這兩年不少品牌都在通過賣萌來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一萌遮百丑,畢竟沒有人不喜歡,呆萌、沒心機的形象,蠢萌的形象往往還能巧妙地化解一些公關危機。
近來最經典的案例,就是年初釘釘被小學生們報復性打一星,釘釘也是祭出了「釘三多」,委屈巴巴地在 B 站賣萌求饒,一下拉近了與學生們的距離,憤怒的分期五星變成了嘻嘻哈哈中的一鍵三連。
還有,就是騰訊和老干媽的糾紛了,堂堂「鵝廠」被三個偽裝成老干媽員工的人騙了簽下千萬大合同,面對這樣的負面新聞,騰訊將一個「憨憨企鵝」的形象推到公眾面前。于是原本對騰訊的嘲諷和幸災樂禍,轉眼就成了彈幕中的「哈哈哈哈哈」和「心疼」。霸道的巨頭形象不見了,大家看到了一個「傻白甜」的鐵憨憨。
盡管互聯網已經信息爆炸,我們依然無法抗拒萌的事物,就像我們現在聊天已經幾乎不能離開表情包。
4、
最后,你以為現實中的美團和餓了么:劍拔弩張。
實際上,網友眼中的美團和餓了么騎手:相親相愛。
圖片來自微博@法6_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