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拜發起紅包大戰,背后仍然是阿里與騰訊的博弈
來源:虎嗅網
作者:常芳菲
繼不斷推出免費騎行活動之后,摩拜率先加碼。隱藏著現金紅包的“紅包車”已經在北京、石家莊、濟南等城市集中上線。
這個功能與支付寶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首先是紅包形式,摩拜“紅包車”實際上就是支付寶去年年底推出的AR實景紅包,只不過對其進行了騎行領域的場景化應用。
其次是提現方式,目前摩拜用戶領取的紅包僅支持支付寶提現。而微信提現功能,預計4月份才能開通。
好了,請問作為摩拜的直接投資方,騰訊怎么想?
阿里進入大火的共享單車賽道有自己的考量。直接原因是,必須與騰訊搶奪線下支付場景的市場份額。
參照騰訊剛剛公布的Q4財報,“其他業務”在收入項中增長率最高,達到360%的增幅,主要包括云計算業務和支付業務。盡管騰訊方面并未公布“其他”業務的營收構成,但鑒于云計算業務的毛利較低,可以推算出線下支付業務才是真正的收入擔當。
而Q3時,支付寶的市場份額為50%,財付通則超過38%??梢耘袛?,財付通近期的市場份額仍然在持續增長。騰訊需要保持增長,阿里亟需戰略防守。那么摩拜作為高頻、大用戶基數的生活類應用,一定會成為二者爭搶的對象。
摩拜的當務之急
說完AT,說回摩拜,此次上線“紅包車”的意圖很簡單。
第一,在暫時無法“免押金”的情況下,靠游戲和紅包來維持住用戶黏性,盡可能降低流失。
第二,以通過設計騎行任務,來減輕部分線下運營的壓力。
ofo、小藍單車、永安行等共享單車企業已經相繼免收押金,而摩拜仍然需要繳納299元押金。如何留住用戶,并提高打開率和使用時間是當務之急。
而第二個需要考慮的層面是減少高昂的線下運營成本。
早在去年年底,摩拜CEO王曉峰在接受虎嗅采訪時就曾表示:“我不擔心線下的運營,我可以讓用戶替我把車騎到指定的地方。”
激勵用戶的方式還是派發紅包。“紅包車”的基本玩法很簡單,在摩拜App中通過GPS定位找到藏有紅包的單車,解鎖后開始騎行,完成特定任務或者超過規定騎行時間,即可獲得最低1元,最高100元的現金紅包。累計10元以上可以申請提現。
選中紅包車,摩拜的GPS系統就會帶用戶找到它
線下運營的本質是“逆潮汐效應”,于是,為了配合人工運營,紅包車一般會在非早晚高峰的時間出現,地點一般會定在“城市黑洞區域”,比如胡同里、封閉小區內等一切不在市中心的地方。主要針對人群以有閑暇時間的用戶為主。
殺手锏還是昏招?
摩拜的構想很好,但實現起來仍然面臨很多挑戰。
逆潮汐效應的策略,就意味著“紅包車”的用戶定位并不是普通朝九晚五的白領。比如下午2點有許多紅包車上線,真正的剛需用戶都在上班時間,不會因為紅包就擅自離開工作崗位。而有閑暇時間的用戶,本身是很小的群體,騎車也是低頻行為。如果指望著胡同里退休的大爺大媽把車騎到指定地點,完成任務,那可能要問問他們懷里的小孫子同不同意。
其二是,從賺錢變成補貼。補貼的額度還不低,從1-100元不等,按照一般情況推算,只要單量車的補貼金額超過4元(一般單量車單天騎行次數在3-4次),就會處在流血狀態里。
如果最終發現,靠紅包引導的運營,成本還高于專人進行線下運營,到時要怎么辦呢?
- END -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全部評論(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