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 Apple
來源:keso怎么看(kesoview)
原標題:打倒Apple!
文章作者:Keso,他是馬化騰、雷軍都在關注的“互聯網教父”,被稱為互聯網的晴雨表。
本文首發于36氪“開氪”收費專欄《keso的互聯網洞察》
2006年3月29日攝于美國加州庫比提諾Apple總部
4月19日有用戶發現,微信公眾號文章中有隱藏的提示信息,表示受Apple新規定的影響,微信iOS版的贊賞功能將被關閉。
微信公眾號中被發現的隱藏信息
我馬上在朋友圈發布了一條消息:
下午5點多,微信官方發布消息,證實iOS版公眾平臺贊賞功能將被關閉。這一決定是為了讓微信符合Apple最新條款,不得引導用戶繞開iOS的應用內購買機制。不過,微信方面提供了補救措施,公眾號運營者可以在啟用贊賞功能時,選擇向iOS用戶顯示一個收款二維碼,以替代被Apple禁止的贊賞功能。
我轉發了微信的這個遺憾通知:
20日0點剛過,微信再次發出通知,表示公眾平臺的二維碼轉賬替代方案仍然不符合Apple的規定,該功能將予以關閉。
我轉發了這則通知:
Apple一直都是一家讓人又愛又恨的公司,不管喬布斯在還是不在,都一樣。iPhone、iPod和iPad從第一天起就徹底拒絕了在PC上無處不在的Flash,喬布斯還親自寫了篇文章登在Apple網站上,文章歷數了Flash封閉、私有、有重大技術缺陷、不支持觸屏設備、阻礙開發者為iOS平臺開發出優秀應用等事實。在喬布斯看來,Flash必須死。那時候,我快要被互聯網上牛皮癬一樣的Flash給煩死了,我恨Flash。所以,我堅定地站在Apple一邊。
2009年,Apple拒絕了Google的VoIP應用Google Voice,而且根本沒有給出拒絕的理由,就是不予審核放行。那一次,我堅定地站著Google一邊,我恨Apple帝國。我盼望初出茅廬的Android,在不遠的將來能夠制衡不可一世的Apple。
2010年,Apple推出應用內購買(IAP)機制,規定若要在應用內解鎖特性或功能,就是說若要向用戶提供額外的收費功能,必須采用IAP機制讓用戶完成購買,Apple抽取交易額的30%。這意味著,用戶在亞馬遜購物應用中花10美元購買一本紙質書,10美元全部歸亞馬遜;但在亞馬遜旗下的電子書應用Kindle中,花10美元購買一本電子書,亞馬遜只能拿到7美元,另外3美元貢獻給了Apple。亞馬遜斷然不能接受Apple如此赤裸裸的打劫,它立刻修改了Kindle應用,將其中的“書店”模塊拿下,改成了一個鏈接,用戶點擊后可在瀏覽器中打開Kindle書店,完成購買。
第二年。Apple升級了它的《App Store審核指南》,禁止在應用中明示或暗示用戶繞開IAP機制。亞馬遜被迫再次修改Kindle應用,拿掉了書店鏈接。這一次,我認為Apple霸道得過于丑陋。
微信公眾號贊賞功能面臨的情形與亞馬遜類似,只是Apple首次明確了公眾號贊賞功能屬于《App Store審核指南》中列明的“在應用內解鎖特性或功能”的一種。Apple還在當天發了一則簡短的聲明:
微信可以選擇提供App內購買讓用戶贊賞他們喜愛的公眾號運營者,如同我們提供這一選擇給所有的開發者一樣,微信只需正確使用App內購買體系進行開發即可。
這則聲明的弦外之音是,微信沒有特權,微信是“所有的開發者”中的一個,請照章辦理,“正確使用”。微信當然應該尊重契約,遵守規則,只是這個規則本身確實混賬。用戶要贊賞的是“他們喜愛的公眾號運營者”,而不是Apple,但Apple仍然必須按照規則抽成30%。這就是打劫,是對幾乎所有非實物商品的交易甚至個人捐贈強行征稅。
針對游戲中的收費功能抽成還可以理解,畢竟這個游戲享受了iOS平臺帶來的各種好處。但對第三方電子書店和公眾號贊賞額抽成,讓Apple的面目一下子變得像劫匪一樣猙獰。
前些天我剛剛寫過一篇文章《微信公眾號這幾條我已經不爽很久了》,吐槽了一些微信公眾平臺讓我特別不爽的地方,和這次吐槽Apple的感覺很像。仔細想想,微信在很多方面其實跟Apple非常相像,他們都那么喜愛整潔、優雅、安全、秩序,喜愛有墻的花園,喜愛制定復雜、瑣碎、無微不至的規則,喜愛一個符合自己意志的世界,以及在這個世界做上帝的美妙感覺。
當一個上帝撞了另一個上帝的腰,受傷的永遠都是我們這些俗人。
打倒上帝!
-END-
keso怎么看(kesoview)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