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畢業前,你該懂得的8個職場優勢
授權轉載:Motive商業洞察
作者:許子謙
原文為繁體,由數英譯為簡體,并有所改動
本文經授權發布,非經原作者或者Motive授權,不得另行轉載
我最近"只"去大學演講,拒絕了很多業界、政府、團體的邀約。
因為現在年輕人的思考模式跟互動,常會給我一些“不同于我這個世代的啟發”。但如果去業界擔任講師,我通常只會得到“講師費+評價”。
這篇文章,我用了職場優勢當成標題,但如果你被標題吸引,覺得:看完這篇就會得到解藥。其實可以關閉頁面了(許叔叔也跟你說聲抱歉)。
先講一個讓我深深反思的小故事:
在某大學里頭,一個周末下午,主題是品牌與社群,我安排了一個Workshop,請學生門對不同的品牌進行分析。
40多位學生分成6組 or 7組,要在半小時內完成一頁簡報。
為了收集大家的作業,我建立了一個 google文件,想請大家把制作好的內容放到上面去。但那個網址老長的,我又沒有同學們的line,就想說來用bit.ly 或 goo.gl 把網址縮短之后再公布給大家。
這里我用到了兩個數碼工具:google文件跟短網址,都是在數碼公司很常見的事情。但有些學生卻感到很新鮮,特別是“可以共同編輯一份文件,即時把簡報的編修狀況呈現在講臺前”這件事,竟有一半的人都面露驚訝。
我后來才知道,他們是念外文系、日文系、國貿系的,他們說:念了幾年大學,都沒接觸過這類數碼工具。(我也不疑有他)
半小時很快就到了,但仍有3組還沒做完,因此我延長了15分鐘。
沒想到這時候,早就完成作業的某一組,竟然默默加上一張“我原本沒有要求的”背景圖片,而另一組也利用時間多畫了一個“我原本沒有要求的”示意圖,并重新調整文字版面那些。
結果時間到的時候,你猜怎么了?
“無論哪一組”都仿效了這2組放上了照片,也都在文字顏色、標題這些地方,再次做了美化跟調整。
我會特別提出這件事,因為這是一個“沒有評分的作業”。無論他們做得多好,都不會影響校內成績,也因為是隨機分組,組別之間沒有實際的競爭關系。
只因為“共同編輯一份文件”可以看到別組的內容,就讓原本水準平平的人,自動自發的想要突破,快速地增加競爭力去接近領先組。(我略感到不可思議)
從近日的演講當中,我把“學生的提問、我的反思”整理成以下8點。
01| 傻等別人來教,只會讓自己繼續落后
有些人真的是這樣:老師沒教過的 = 不會。
上班后,傻等半年還沒有教育訓練,或抱怨主管同事都很忙沒人教。(同事說韓劇《她很漂亮》有一樣的劇情)啊!你不知道這個世界上有谷歌、博客、誠品、臉書大神、紳士狗、迪卡、學長、工具人呢?
剛剛故事里的15分鐘,學生們的應變能力說明了:面對立即且快速的競爭時“自主學習+快速應變”是唯一解藥;對新事物不僅沒在怕,還樂于嘗試、樂在其中,更是絕對要擁有的職場優勢。
02| 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
我相信,這點在50%以上的年輕人身上,絕對沒有問題。因為當天就算有一半的人沒用過google文件,也全部都學會了。(不要害怕就是了。)
只是,在許叔叔的年代或更老的人身上,卻很不容易適應新觀念、新事物、創新者 ,甚至還會抗拒、打壓、批評…阻止你去挑戰。(很可能只是因為他們害怕。)
而直到最近 (2017年出版的書),我確實還看到傳統廣告公司的高層說“電視廣告的效益最高”或是“社群營銷無用論”這些觀點。
已經早就不看電視只看網絡的你,會不會覺得哪里有問題?
我想,對新事物、不同的觀點、別人的看法,我們不一定要全盤接受,但也絕對不是我不喜歡就立馬全盤否定。因為人生、營銷策略、或很多事,都不是全然的非黑即白,非要二選一不可。
03| 盡可能的利用數碼工具
怎么會,大學四年沒用過google文件跟協作功能?
中文系學生給我的答案是:因為專業上“想不到有什么課”需要,也從來沒有“團隊合作”的機會。
我把這句話延伸出二點:
(1)專業沒教某某軟件:
這點還好,因為軟件真的很容易學,我們只要不抗拒、盡可能的、去玩玩看。但也千萬不要“把軟件當神拜”以為學了之后就會變成大師。
(2)不曾團隊合作:
這比較恐怖,因為無論我左想右想、上想下想、前想后想,就業20年來接觸過的各方領域,都不可能出現一家“不需要團隊合作”的企業。
04| 這個“學校沒有教”怎么辦?
我覺得無論怎樣,都不能用“學校沒有教”這個理由來阻礙自己。
如果念的專業都是單人做作業,可以自己去促成一些合作的機會,例如成立讀書會、參加營隊、暑期期實習、打工、當志愿者、參加有團隊workshop的課程。
就業之后,有些必學的基本功,像是:
怎么召開會議,Email怎么寫,怎么做簡報,怎么上臺表達,怎么找資料、怎么分工合作、怎么跟其他人討論、怎么分析一件事…等等,通通都是學校不一定會教,但我們都該學會的東西。
不能用“學校沒有教”這個理由來阻礙自己。
不能用“學校沒有教”這個理由來阻礙自己。
不能用“學校沒有教”這個理由來阻礙自己。
(重要的話說3次)
05| 我們受的“教育”到底是什么呢?
可以先試著分辨一下:資訊、技術、知識,這三者之間的不同:
我介紹一套好用的軟件給你,是資訊;
你學會此軟件,好厲害,得到了技術;
你以此謀生、跟其他人有了差異,這里才是知識;
然后你會依次獲得“小白、專家、大師、尊者”這樣的稱號。
少林廚藝訓練學院有個很厲害的例子是說,
找一位少林廚藝訓練學院出來的廚師,拿200塊一把的小爛刀給他,都比其他廚師拿20000塊一把的名刀還厲害,因為他比你清楚庖丁解牛的知識至少100倍。
你也應該會同意:“懂Photoshop不一定懂設計,會做Powerpoint不一定會提案簡報,會聊天打屁,不一定有溝通力”這樣的舉例吧。
把學過的東西全部忘掉,最后剩下來的,才是我們所受的教育。
教育的本質有一大部分是:我們在求學階段有過哪些歷練、培養出哪些觀念、建立起怎樣的思維邏輯、養成怎樣的人格跟態度。有這些,才撐得起我們的專業科目。甚至可以說,反而是這些,才決定了我們進入社會的前面10年會有多少成就。
舉例來說:
如果有位設計系的學生,在畢業那天把Photoshop全部都忘掉了,那他還能不能做設計工作?除了電腦軟件之外,他所受的教育能否幫助他進入職場,從找到第一份工作開始,順利度過新鮮人階段的前幾年?
我相信如果在學校培養出:設計的觀念、美學的分析、想要創新突破的積極態度、自學能力這幾點。就算完全忘了電腦軟件,就算重新學PS要1年~2年,他絕對是大有機會的。
06| “我念XX專業,能不能做營銷?”
至少有20個專業的學生,問過我這個問題。
我都會說:在數碼世代,營銷能力應該差不多是全民所需,假如是非本科系,就想想我們專業與相關專業之間的差異、優勢、弱勢在哪里。(其實你也可以把營銷換成任何一個你想去的產業試著找答案。)
例如:「念德文系的優勢在哪?」
一家國際級公關活動公司的總經理(客戶有保時捷跟奔馳)她說:有多少品牌是來自德國?
至少奔馳、BMW、Audi、保時捷都是。念德文專業如果比廣告專業更懂德國品牌、文化、經濟,更懂消費者如何愛上德國品牌,念德文就會變成你的絕對優勢。更何況,你還看得懂德國人的討論區、網站在講什么,還可以跟原廠高層直接用德文溝通呢!
其實,念相關專業只是確保在畢業時,比其他專業擁有較多的業內技能。不代表我們畢業之后就可以立即應用那些知識,或擁有頂尖高手的思考能力。而且,有很多廣告大師,真的,都不是念廣告專業。
07| 是否每一家公司都有“在職培訓”?
我坦白說,你不該期待在職培訓。而且還可能要先證明自己:不需要從頭教起。
公司提供在職培訓,通常有兩個任務導向:1、補不足;2、洗腦。每一家公司,一定都希望找到可以立即上戰場、提供戰力的人。你可以試著去加入fb社團:廣告圈的缺。可以看到一些廣告行業內的真相。
招募新人對公司跟主管來說,是一種成本,更可能是賭注,因為如果你不熟悉、不適應、不喜歡,就要花許多時間學習、磨練、撞墻、被批評、換一個人,主管還要花時間帶你,而且這個訓練、磨合、互相討厭、喜歡、適應、的階段,有可能長達半年或一年。
如果有些公司每年都大舉招募畢業生,并提供這些白紙盡善盡美、所有同學都夢寐以求、連我都流口水了的教育訓練,我覺得有很大的用意都是在招募信徒、洗腦、塑型,但,我朋友那個誰說:
“剛畢業的。就算是個很好、很聰明、很多前輩疼、有些背景的人,用途也是接近奴隸。”
08| 我念了一個“不喜歡的專業”怎么辦?
有些同學,會抱怨學校老師、學校、課程安排、選不到課種種。甚至可能是被父母:曉以大義、逼迫、軟硬兼施、騙你不懂、家族論理這些理由,你才去念了某換個他們喜歡、不是你喜歡的專業。
我都會舉自己的例子。
我大學時代四年下來估計有"三分之二的學科"都沒興趣,而且這個專業(印刷專業)現在甚至已經不存在了。其實我安慰自己說:還好有三分之一我很喜歡。
但當我放棄另外的三分之二的學科(只求及格)之后,我卻意外得到了更多時間,通過自學、參加比賽、實習、打工,在畢業前,把我喜歡的部分盡可能的延伸,建立更多的經驗。
如果你不是本科生,卻想進入那個行業,我覺得可以適度放棄一些只想翹課的科目,并在大學四年跟暑期實習時,去接觸那個行業,累積比別人多的經驗。不然HR(人資)跟老板們看到非相關科系的簡歷時,一定先刷掉你。
但,像是寫程序(當工程師)、文字力(當文案、小編),策劃,專案管理,其實就可以跨專業,一定要先準備好作品。
在附加價值方面,一般老板都會很喜歡:分析力、觀察力、很細心、很負責、有擔當、團隊合作、對數字很敏銳、顏值高于平均值這種,你要先想好怎么說明、怎么舉例驗證自己有這些價值。還有:自我成長+溝通+表達,應該是全民必備的了。這些都不是本科生就一定贏你。
我們其實也遇過很多,獲得面試資格卻被刷掉的“本科生”,例如:死讀書、理論型,連參與討論、提出不同想法、這樣的經驗都很欠缺,或是在態度上:凡是都有但是、無限反駁、無學習心、被動、自我中心太強、一直擺臭臉、玻璃心等等,可能都不易融入團隊。
別放棄治療,我知道你行。
轉載請在文章開頭和結尾顯眼處標注:作者、出處和鏈接。不按規范轉載侵權必究。
未經授權嚴禁轉載,授權事宜請聯系作者本人,侵權必究。
本文禁止轉載,侵權必究。
授權事宜請至數英微信公眾號(ID: digitaling) 后臺授權,侵權必究。
評論
評論
推薦評論
暫無評論哦,快來評論一下吧!
全部評論(0條)